时事

【土团大会】马哈迪派定心丸
跳槽者下届大选前没官做

马哈迪(左)在一众党领袖的陪同下,以敲击马来鼓的方式,为代表大会主持开幕仪式。
马哈迪(左)在一众党领袖的陪同下,以敲击马来鼓的方式,为代表大会主持开幕仪式。

(布城29日讯)在大批前巫统领袖纷纷跳槽至土著团结党而引发党内外的担忧与批评后,该党名誉主席兼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大派定心丸,指任何被接纳入党的领袖,在第15届大选前都不可持有任何职位。

他今晚在土团党代表大会的政策演讲中表示,许多人士看到该党接受前巫统领袖为党员后都感到不安,并担心这些前巫统领袖将会把巫统文化渗透进入土团党中。



马哈迪说,土团党并非轻易接受这些人士为党员,反之是带有条件,即退出巫统成为独立议员,并真诚支持希盟,也会接受背景调查。

“一旦接受,在第15届大选前都不可持有任何职位。会持续一段时间,真诚的考验不能操之过急。

土团党最高领导层一同出席在布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党代表大会。左起为马祖基、慕尤丁、马哈迪、慕克力和阿都拉昔。

“仅有真诚且摒弃巫统文化,才会适合持有职位。”

马哈迪认为,对于弱势群体,拐杖政策可以协助该群体,但有关政策却不应长久存在,一旦有关群体可以变强,有关政策就需被废除。

“有意见认为‘拐杖’是神圣的象征,这是错误的。因为神圣而维持‘拐杖’是毫无根据的。



“相反的,挺身面对和解决所有挑战的人士,才是有尊严的。”

马哈迪(中)在慕尤丁(左起)和慕克力的陪同下,一同步入代表大会的现场。

巫统组联合政府?发白日梦!

马哈迪也在演词中驳斥反对党有意组成联合政府的想法,并形容这是白日梦。

他说,如今巫统已被自私的领袖摧毁。这个过去要协助巫裔的政党如今已无药可救。

他说,溃败的巫统如今毫无方向,当中有人退出巫统,有人也要让巫统重生。

“有的依然思考他们可以与其他政党结盟,凑齐人数成立联合政府;也有的领袖相信他们可以领导这新的联合政府。

“这是脱靶的希望、白日梦,毫无根据且不会发生的梦想。”

马哈迪在入场时不忘向党员挥手致意。

不介意被指“种族主义”

马哈迪表示,他不介意因维护巫裔土著命运而被外人标签为种族主义。

他指出,自己在过去70年中已见证了在巫裔族群中所出现的没落。

“只要我的族群意识到即将吞没他们未来的噩运,我对自己的名声被诋毁也无所谓。”

他也促请巫裔,要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无需寻找他人错误。

已93岁高龄的马哈迪在演讲尾声透露,以上是自己对于巫裔的嘱咐,也不知来年是否仍有机会发表演讲,所以希望巫裔能摒弃旧有文化,创造崭新且又能拯救巫裔的文化。

民主行动党副主席古拉(右起)、行动党元老林吉祥和人民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以希盟盟党代表的身分,出席在土团党代表大会上。

相关新闻请点击:

马哈迪:别坐享其成 青年团须自强不息

赛沙迪:不煽动种族情绪 勿学巫统举马来短剑

土团要成巫统 需先跨过土青

区部代表获“名贵背包”? 领袖表示不知情

放眼20万目标 土团妇女组明年广招党员

反应

 

言论

店铺招牌·语文景·语文服务/林国安博士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最近闲逛吉隆坡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商场,发现许多店铺的招牌全是中文和英文,不见马来文。他在脸书附图发帖,慨叹自己仿佛“身处中国”,还质问“这里是马来西亚吗?或我们已成为中国一部分?”

马哈迪也表示他理解店铺招牌是为了吸引中国旅客,但是不应凸显中文,我们的国语是马来语文。

其实,马哈迪的“发现”是后知后觉的。“中文招牌”(指的只有中文或突出中文字体字号的招牌)的存在已有一段时间。事缘冠病疫情,许多本地餐馆停业,疫情过后不再复业,而被中资餐饮店铺取代,于是“中文招牌”如雨后春笋,林立街头巷尾。如“永香老铺”、“蜀香十里”、“重庆老火锅”、“五千年·FTY·三国店”等餐饮店招牌,尽见中文,或中文字号大且醒目,显然不符合市政局的招牌条例与标准吧,怎的允许存在?

名牌专卖店不见干预

还有超级商厦里的CHANEL、GUCCI、LOUIS VUITTON(LV)等国际品牌专卖店的招牌也没用马来文,怎不见以捍卫和监管马来语文公共使用为己任的语文出版局(Dewan Bahasa dan Pustaka)的干预?

笔者无意参与对马哈迪的“发现”及其感受和意图的批判,仅从应用语文学的视角,略论店铺招牌与语文景观和语文服务的关系,或有助于反思事态的本质。

店铺招牌是“语言景观”的重要因素。所谓“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主要指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可见的书写形式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典型的街道路牌、店铺招牌、公共广告、建筑物标牌、寺庙楹联,以及非典型的海报、横幅、标语、产品包装、墙壁涂鸦等。

语文景观除了提供特定事物信息意义,其背后还内蕴族群权势关系、身分认同、语文地位、意识形态、经济效益等象征意义。我国市政局规定各类店铺招牌必须显示马来文,而且对招牌上各类语文的使用,如位置、字体字号比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对上述语文景观象征意义的维护。

不过,国际品牌和中资餐饮店铺的招牌,体现的是对企业品牌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主体性的坚持,对丰富社会语言生活、形塑文化多样性,促成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是有所助益的。至于语言地位、意识形态与文化多样性、文明互鉴之间的权益如何平衡,是可以深度协商解决的。

为客户做好“语言服务”

招牌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其语文使用属于广告语文的范畴,是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结构,为目标客户群提供语言服务(language service),引导消费,从而起着语言文字的工具价值、文化载体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店铺招牌既然是为目标客户群提供语言服务,就须要遵循一定的规约。首先,传达事物信息,语言文字必须明确无误,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例如马哈迪脸书附图所示售卖非清真包点店铺的招牌,服务对象是非回教徒,如果强制附加马来语文说明,岂不多此一举且犯忌?

其次,店铺招牌反映品牌信誉,特别是百年老字号,早已做到“童叟无欺”,深入人心,谁在意缺这少那什么语文、字体字号醒目不醒目的。

总的说来,店铺招牌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营运规则,为客户做好“语文服务”,彰显语言文字的工具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多元民族社会,招牌作为“语文景观”,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汇集,社会语言文化生活呼唤语言景观缤纷多姿,百花齐放春满园,促进民族融合,社会和谐。因此,实在无需因为政客的蓄意挑衅而引发种族和语言问题的争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