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烦恼找不到人才?
扭转错配3现象

从大企业到新创企业,马来西亚雇主都在感叹——请人难,请到适合的人才更难。人才难求涉及原因众多,但某些原因却可以透过调整思维而去除,名列美国《财富》500强的全球前5大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大马区主管沈伟义分享看法。



即使经济有盛有衰、景气有高低循环,就业市场上永远不乏求才的企业,更不缺求职者,然而,需求与供应之间能否正确配对,则是另当别论。

市场上,某些企业求才若渴却一直找不到对的人才,有些人才则又无法找到理想工作。人才错配(Mismatch)原因众多,沈伟义观察到一些现象:

1.雇主求才要实际!

在招募人才时,人才的硬技能毫无疑问是第一先决条件,然而你可知道雇主对于软技能如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的重视程度更高。

有多高?根据沈伟义透露,不少企业招聘员工时列出的“希望员工拥有的软技能”长约10项至20项,简单来说就是希望招聘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大批企业相互争夺

雇主希望找到最优秀人才自是无可厚非,但市场有这样的人才吗?他直言,在大马并没有这么完美的人才,即使有也会面临大批企业的争夺。

如果熟悉就业市场或对某些企业特别关注的人,或许就会发现许多雇主在招募人才,但有许多职位空缺长达3个月、6个月甚至是更久都找不到“对”的人才填补,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出在对人才的软技能有太多的要求。

沈伟义:主管阶级即使很忙也要抽空出来打交道建立人脉,沟通是唯一能打破鸿沟的工具,缺乏沟通就会出问题。

“对公司来说,什么样的人才叫‘对’的人才?就是要有硬技能之馀,更应拥有10至20项的软技能,所以很多公司找不到人才。做为员工外包、猎人头公司,我们的责任是去教育客户,没有可能找到这种100%完美的人才。”

他指出,招聘人才上,企业应改变思维、有切合实际的期待并学会按轻重程度遴选员工应具备的软技能,才有可能找到对的人才。

重要的核心软技能

对于列出长达20项“员工应有的软技能”的雇主,他们会建议对方胥视工作岗位需要,选择3至至5个最重要的核心软技能。

例如,聘请会计、金融相关职位的人才,应征者是否需具备如销售人员般的超强口才?其实只要具备一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就已能胜任这个职位,对吧?“在沟通能力上,与其要求应征者应有10分,其实设在5分就已经足够了。”

把要求减至3至5个,此举有助于提高符合资格人选的机率,倘若要应征者拥有10至20个以上软技能才符合面试条件,一般来说符合资格的人选可能性低于50%。

除了对软技能列出冗长的清单,某些企业更是对员工的外表、体重有所要求,按理说这些要求是不合理的,除非是因为工作需要,那还算得上是情有可原,“如果你要聘请车展上的模特儿,对样貌有要求是无可厚非,如果要请健身教练,对身材体重有要求,不过如果你是要聘请会计师或者普通的工作岗位,为什么要把外表列为优先考量?”

2.不了解Y世代 

Y世代(千禧世代)是指出生在1980年至2000年的人类,最年长的Y世代今年为38岁,最年轻的也有18岁,这个世代已经逐渐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主力。

沈伟义直言,许多企业至今仍然不明白Y世代的需求。他指出,X世代(1966年至1980年)、婴儿潮世代(1946年至1964年)的人才重视工作稳定性,可以在一家企业效力多年甚至是终身效力于一家企业,对于Y世代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一家企业能够留住员工效力3年至5年已经算是很好的成绩。

“当你人在工作岗位上你当然要对企业效忠,但是在就业市场上早已没有‘效忠’一家公司5年、10年甚至一辈子的歌仔唱,因为每个人都在响应市场的转变而继续创新。”

顺应弹性要求

他指出,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是,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选择项目(Project Base)、自由职业(Freelance)和弹性高的工作,“应征者会问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工作时间,当他们听到朝九晚五时,这不是他们优先考虑。很多人都想听到有弹性工作、弹性时间。”而他观察到许多跨国企业已经主动调整环境、工作时间以顺应Y世代的弹性工作时间要求。

共享工作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是因为搭上了自由职业浪潮。尽管自由职业者开始增多,但大马的就业市场相对较为传统,大多数企业依然聘用正式员工,仅有少数项目才聘请自由职业。

此外,Y世代也是喜新厌旧的世代,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因此想要留住Y世代员工,企业也应调整思维,给予Y世代员工不同任务、不同的绩效表现指标,让他们时常保有新鲜感。

“为什么有些企业聘请了Y世代员工却留不住人?就是因为企业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认为自己的方式、传统工作环境是最好的。”

3.勿好高骛远

一个巴掌拍不响,人才供需出现落差也不是雇主单方面造成的,沈伟义认为求职者也应调整思维,勿期待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企业。

他指出,与其被高薪、公司的名气和光环、装潢与设备所吸引,社会新鲜人应选择能够带给自己良好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作前3年对于社会新鲜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吸取所需要的养分和打下基础,从长远来看,你的职业生涯就无法快度提升。”因此,他经常提醒社会新鲜人勿太过计较,即使企业环境不佳,但只要能提供所需的经验,将就一下又何妨。

数字化及终身学习

沈伟义指出,在众多软技能当中,创新技能是市场比较重视的软技能,“科技的发达使到各行各业和市场每天都在增长变化,所以雇主也想聘请能提供很多新构思的员工,而这正是Y世代可以做出贡献的地方,因为他们其中一个优点就是有无限的创造力。”

时刻自我提升

他表示,许多人感受到“数字破坏(Digital Discruption)”所带来的威胁,认为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将会遭到影响。事实上,换位思考就会发现科技发达会大量应用自动化、数据、数字化,虽然说会取代某些职位,但却是帮助市场更有效率。

他认为,要继续在市场生存并顺应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唯有时刻提升自己、终身学习。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就业市场上已经有不少职位发生变化。

沈伟义:管阶级段勿长期呆在办公室,以免成了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事。

昔日行销手法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如今重心已转移至社交媒体、数字行销,如今的企业聘请行销人员时也要求必须拥有数字行销的知识技能,倘若当事人不具备数字行销的能力但不以为意觉得不需要提升,迟早会被淘汰,企业亦是如此。

“企业、上班族都应调整想法去适应市场上的任何改变,掌握所处的行业、市场甚至是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他认为,只要与时并进,时刻掌握行业和市场动态,“数字破坏”并不会构成威胁。根据他的观察,大马企业对科技发展相当敏感,经常有自我提升及掌握时势动态。

设下绩效指标

工作上有关键绩效指标(KPI),在自我提升上,沈伟义也为自己设下KPI。除了阅读、与下属(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客户、业界同仁、客户所处领域的人士定期沟通联系之外,他也规定自己每个月都出席2场与领导力、激励、与行业相关的研讨会以掌握市场动态、汲取新知及建立人脉,“当你学到你不知道的知识,这是一个很有乐趣也很好的学习过程。当然你得牺牲个人时间,但我不认为是牺牲,这些学到的东西最终都成为你的资产,没有人可以夺走。”

报道·郑美励 摄影·陈成发、互联网

报道·郑美励 摄影·陈成发、互联网

反应

 

财经新闻

双威大学倡导STEM教育 打造永续智能城市人才库

(八打灵再也25日讯)双威大学工程与科技学院日前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的投入,以培养更多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城市奠定基础。

该学院副院长(国际)刘显伦(音译)教授表示,智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提升生活品质是建设智能永续城市的共同目标。通过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科技赋能城市发展

他指出,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建筑材料、能源解决方案和城市生态系统,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工程师们则通过设计智能交通系统、优化能源分配、创新废物管理等手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计算机科学在智能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智能城市中的各种传感器和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例如,人工智能可以优化交通流量、预测基础设施维护需求、个性化公共服务。

打造包容性城市

他强调,在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同时,必须注重道德伦理。保护数据隐私、确保算法公平透明、避免偏见是建立公众信任、实现技术向善的关键。

他认为,智能城市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还要关注社会公平。通过提供信息共享平台、改善医疗服务、鼓励公众参与决策等方式,智能城市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的社会。

“未来的城市将是一个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城市。我们希望通过STEM教育,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才,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可持续的未来。”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