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年轻人如何混金融/浑水

我的栏目是中产导向,不过我的读者群多是年轻一辈,作为年轻作者的我,也把不少年轻流量导入,也感谢读者点击,令我文章成为热门专栏的常客。

只是,这年龄矛盾令我举笔时有为难,以前我总是偏向站在中产角度多一点。



不过,既然可以写的日子不多,那么写给我的专属读者好了。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金融朋友,对社会不公、晋升上流难之类的话题,已有一定觉悟,只差觉悟水平的高低。我不爱讲大道理,却爱讲小枝节。

商业社会常存“头衔膨胀”,现在连口讲的空头支票都开始膨胀了,讲到巴拿马总统同你又有交情,几千亿老板在后面支援你之类。

市道好的话吹大少少无所谓,市道差,呢类充大头鬼一下子就会被拆穿了。

有一类老千是本身坏到入骨子里,由始而终都要坑你骗你;但另一类老千却是时势使然,因为之前支票开太大,然后又兑现不了,所以就被迫好人下海做老千。



金融界也很多老千,也很多上流做了绅士,关键还是在于盗亦有道,中间那条界限如何界定,就看道行高低了。

做一个有基本诚信的人,我觉得在道上会比较易混下去。跟老虎豺狼博奕,我们这班年轻人道行不够。

面子不是很值钱的东西,有时时运不济可以直认,不必硬撑。好像我,目前真的是不景气啦,不必介意宣之于口怕影响印象。

有时,吹到自己多威多聪明,反而别人不太想同你合作,搞不定就直认吧,说不定有伯乐高人肯帮一把。

人脉是重要资产

最近我见市差,想收一收回之前借出去的街数,却发现债仔恶过债主,我觉得这类人面皮太厚,未来一定会发达,但身为债主的我却不太好受。

关于“膨胀”这部分,我没有补充了。

道上的资产武器来去就那几种,看你有无老板、有无鱼、有无刁、有无知识等。

硬知识是好廉价的东西,前者比较重要,其实金融真是不难做,有时取胜都是看你有无另外的附加服务。

我有位年赚亿元的“交易员”朋友,有一个私人会所,长期包住几个妈妈生,甚至上过杂志。

他刁如轮转,最活跃的老板尽收囊中,所以人人做到的东西,老板也优先给他做,当然他本身已经超聪明超一线。

媒体关系、政治关系、海外古怪人脉都是资产,所以,年轻金融友出去多点交际喝酒,都可以横向增加竞争力。跨界的玩法才可以碰出不同火花。

唠唠叨叨讲道理不是我风格,有屁我只能趁早放,回归基本还是要一个自在的自己。

也快三十了,圈子混太久,面具戴太久也会累,是时候给自己一些新的转变和冲击,跳出一下舒适圈。

最近我很爱听张悬的歌,她活过三十后脱掉张悬的外壳蜕变成安溥,做回自己唱自己歌,在社会议题上讲自己的意见。她这个人,有型到爆。

来源:am730

免责声明:《南洋商报》获浑水授权转载此文。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反应

 

名家专栏

金融网红成年轻人新偶像/麦传球

成为网红或意见领袖(KOL)的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显著变化。

最初,个人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建立影响力,围绕一般话题吸引广泛受众。这些早期的网红往往专注于生活方式、娱乐和个人品牌,通过与粉丝的真实互动与内容分享建立连接。

近年来,网络红人的领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始专注于特定的行业。健康、金融和科技等领域的意见领袖逐渐崛起,他们提供的观点和洞察力,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内容,而是深入到高度专业化的领域。

例如,医学领域的网红,在教育公众健康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分享从心理健康到新治疗方法的见解;而投资领域的网红,则成为引导观众了解股市趋势、投资策略和个人理财建议的关键人物。

这一变化突显了专业化和专长在网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的顶尖网红,不仅仅是有魅力的人物,他们是行业中的可信声音,提供深入的知识和见解,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无论是引导股票投资、分享最新的健康趋势,还是在众多领域提供专业建议,网红已成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金融领域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媒体已成为财务建议和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金融网红”(即“Finfluencer”)涌现,他们通过分享投资策略、股票建议和财富增长方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

这些网红中,有些确实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内容,但也有一些缺乏专业资格,可能误导追随者参与高风险投资。对于追求财务独立的年轻人来说,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并做出明智的决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网红的吸引力、潜在风险,并为年轻人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1.金融网红的吸引力

金融网红能够通过贴近生活的内容,和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包括:

●易于获取:金融网红通过Instagram短视频、TikTok和YouTube教程,将复杂的金融概念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形式。

●激励性内容:许多网红展示成功案例、奢侈品和全球旅行的生活方式,吸引那些渴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

●同伴影响力: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效应,朋友或熟人追随某位网红时,会鼓励他人效仿。

●信任感: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网红经常以“白手起家”的形象出现,使他们的建议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2.追随金融网红的风险

虽然金融网红的内容容易获取且令人向往,但年轻人必须保持警惕,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主要风险:

●未验证的资质:许多网红缺乏正式的金融资格或经验,其建议可能具有误导性。

●高风险策略:一些网红推广高投机性投资,如加密货币或杠杆交易,却没有完全披露相关风险。

●利益冲突:网红可能因推广金融产品而获得佣金,导致建议存在潜在偏见。

●“错失恐惧症”(FOMO):网红常通过心理暗示制造紧迫感,诱导追随者做出冲动的财务决策。

●缺乏监管:在马来西亚,尽管证监会监管某些投资平台,但许多网红仍在不受监管的环境下运作,增加了受骗风险。

3.提高年轻人财务素养

为了有效应对财务建议的挑战,年轻人必须优先提高财务素养:

●利用免费资源:例如证监会的“InvestSmart”平台,提供可靠的财务教育工具。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例如AKPK(信贷咨询与管理机构)经常举办面向年轻人的财务教育讲座。

●关注可信来源:优先选择获得认证的财务规划师(CFP)或持牌投资顾问发布的内容。

4.了解监管环境

在马来西亚,证监会在保护投资者免受不受监管的财务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键措施包括:

●牌照要求: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士,必须持有资本市场服务代表许可证(CMSRL)。

●投资者警报:证监会定期更新未持牌实体和个人名单,提醒公众避免与他们接触。

●社交媒体监控:当局已开始监控社交媒体上的金融网红,以识别潜在违规行为。

然而,监管仍面临挑战,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全球性特征,使得执法更加复杂。年轻人应在投资前,验证任何财务顾问或投资平台的合法性。

5.做出明智财务决策

为了避免陷入财务陷阱,年轻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质疑信息来源:始终核实提供财务建议的网红的资质和背景。

●分析投资产品: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费用和回报。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有疑问,咨询持牌财务顾问或机构以获得个性化建议。

●小额起步并分散风险:从可控的投资金额开始,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如信托基金、产业投资信托(REIT)或定期存款。

●坚持纪律:避免因“错失恐惧症”或社交媒体趋势而冲动行事,保持长期财务规划。

金融网红无疑已经改变了年轻人获取和参与财务建议的方式。

虽然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灵感,但未验证的建议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带来了巨大风险。

随着数字时代模糊了真实专业知识与营销手段之间的界限,年轻人必须更加谨慎地看待这些现象。

笔者非常高兴看到KOL在金融市场的崛起,并能够吸引并教育年轻人,因为金融素养对于年轻人未来的财务健康至关重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