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中秋节

小时中秋节在园丘度过。佳节来临数日前,路上已见小朋友提灯笼。随着日子逼近,气氛日益浓厚,路上灯笼也越来越多。中秋节当日,在几位叔叔阿姨率领下,小朋友提了灯笼,加入队伍游街。一条长龙数百米,灯火闪烁,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大家边行边唱:“八月半,吊灯笼……”浓浓中秋气氛,在歌声中散播。

提灯笼其中一个插曲,即是火烧灯笼。一旦发生,小朋友惊慌失措,甚至害怕哭泣,大人则大笑不已。火烧灯笼点缀了提灯笼的乐趣。



中秋时分,月亮特别明亮。

当时的灯笼在杂货店购买,也有自己制作。印象最深刻的灯笼,是用子母牌牛奶罐制成。把罐子洗净,用罐头刀割开几条半寸左右的道子,用脚轻轻踩一下,罐子微微向外撑开,即成一个铁罐子灯笼。点燃蜡烛,灯笼就会发出像灯塔那样的光线,地上的图案,光线一束束,煞是好看,至少我们是那样认为。

步入青少年,学会用灯笼纸制作灯笼。图案画在木板上,题材有动物、汽车、大炮、坦克、家具、卡通人物等。在曲折的部位钉上钉子,用铁线依循绕一圈,完成灯笼骨架,粘上灯笼纸,用牙膏做颜料,在灯笼画图案,或题字,灯笼此刻仿佛有了生命。

有一年我制作了像美国山姆叔叔的帽子,点燃蜡烛戴上,构思虽好,惟最担心火烧灯笼,所幸没有发生。制作灯笼乐趣无穷,更怀念的是期待的心情,大家引颈期盼佳节的来临。

当下向小朋友说起这些轶事,他们眼里闪烁兴奋的目光,恨不得回到我们那个时代,与我们共同度过有趣的时光。

时过境迁,中秋节气氛已今非昔比。经济结构变化,凡事讲求效率,经济效益。生活城市化,都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不禁感慨生活越进步,文化越退步。



传统文化还能走多远?

反应

 

商余

哭泣的雨树/张毅全

【人在江湖】文|张毅全

雨树的花色清秀,荫蔽面积广,茁壮无比,形态优美,犹如一把雨扇,因而得名。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引进了这一品种,不仅在马来西亚广泛种植,甚至新加坡也广泛采用。雨树在城市绿化方面具备出色的环保特性,这些实际上是英国人为城市规划所作的杰出贡献。

我的故乡——马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内长满了雨树。据说正是英国殖民时代所种植。葛尼路一带的整齐美观排列的雨树,当年市民相约只需提到“大树头”,就能轻易找到。那个时候,小贩中心设在树荫下,而市民们在凉爽的树荫下品尝叻沙和咖啡。这种环境下享用美食,让人陶醉不已。

遮荫休息好地方

镇上警察局对面的草地上也有数棵雨树。每当学校在这里举办运动会、球类比赛或其他活动时,葱茏的老树成为老师和学生遮荫休息的好地方。

在翻旧照片的时候,甚至发现在更早的年代,市内旧邮政局前也有一棵茁壮茂盛、美丽极了的雨树。就像中国的迎客松一样,这里也拥有着一棵迎客雨树。虽然与迎客松相比有所不同,但它同样承载了特殊的意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英国人的撤离,这数十年来,不仅未能种植一棵新的雨树,反而不断伐倒现有的树木,似乎与树木有着一种“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文中所提到的雨树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数株在哭泣。近年来,不幸的是,几株硕果仅存的雨树“终于”被“解决掉”。这些树至少有八十多年的树龄,被砍伐后,市民都感到痛心。

当年种植这些雨树的英国人早已不在人世。如果他们能够知晓,可能会从棺材里钻出来,阻止相关当局伐树。

忽视环保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为环保问题而担忧,不断呼吁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似乎忽视了这些问题,他们拿起刀斧不断砍伐市镇内的树木,其动机和智慧令普通人难以理解。

多年来,数位领导人壮志凌云,曾推行一连串的转型计划,努力引导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先进国家。然而,如果市政府的水平继续停滞不前,这些计划似乎将“高攀不上”,理想最终可能落得个“眼高手低”的下场。

要实现成为先进国家的目标,迫切需要让这些决策者的思维发生转变。砍伐雨树已不再仅是问题的核心,而是思维必须与时并进,否则雨树将继续哭泣,而我们也将失去珍贵的环境遗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