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独家】勇者无惧 坚持梦想
潘小云谷底翻身

潘小云勇敢面对失败,坚持自己的梦想,创业的道路上终有收获。

离开7年自身所熟悉的职场环境,掀开人生新页踏上创业的路途,未料甫迈开第一步就已败光自己多年积蓄,是何滋味? 

回首往事,潘小云当初坠入人生谷底,她却毅然不放弃自己的抉择,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步一脚印地以苦干与实际行动,方造就了今时在国内拥有逾350间分店规模的Coolblog集团,营造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庞大餐饮商业王国。



该集团2014年还冲出海外,在印尼泗水开设第一家餐饮分店。 

谈及自身现今相关骄人成就,个子娇小、外表予人亲切健谈的潘小云仅轻淡回应;“这只是小贩的生意”,显露谦虚、平易近人的性格之外,她在创业经商道路上所展现的勇者无惧本色,令人印象深刻与敬佩。

现年40岁的潘小云是柔佛州新山人,毕业于澳洲黄金海岸商业学院,1997年学成归来,她不久投身金融与银行领域,曾担任渣打银行财务顾问,晃眼就是7年时间。 

2007年,金融风暴张牙舞爪肆虐全球,在经济糟糕大环境下,潘小云作出了一个决定:创业! 

狮城创业碰钉子



她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表示,她在当时看到机会,就如现今经济不景气时期也潜藏着机会一样。 

听取友人的建议后,她决定在餐饮领域创业,专攻饮料市场。 

同年,潘小云在新加坡成立Coolblog集团,主打台湾泡泡茶与本土甜品等商品,并在莱佛士城购物商场(Raffles City)开设人生第一间店。 

事与愿违,竞争激烈、市场反应不如预期、租金成本昂贵、员工短缺等问题浮现,潘小云不久就败走狮城,还失去了积蓄,代价惨重。 

她坦率地指出,那个时期是人生最低潮,情绪失落至极,加上当时两名儿子才分别3、2岁,心情之差难以言喻。

在国内许多商场,民众都能看到Coolblog集团饮料与小吃摊位。图为位于柔州新山士姑来五福城广场的摊位。

工作环境营造归属感

具亲和力的职场环境、雇员对公司有强烈归属感,是Coolbolg集团所塑造的本身企业文化。

潘小云表示,企业的营运需要有一个向心力强、讲求团结合作的强大团队,须拥有一个亲切、令人自在的职场环境,让雇员对公司组织产生认同。 

“我们会不定期善用政府或私人界提供的资源,举办各项活动,如培训课程、激励营、聚餐或佳节团拜等,提高雇员的职场能力,促进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的感情。”

她表示,在充满活力与和谐的职场,雇员能够身心愉快地工作,有助公司运作与发展,整个公司团队上下相处融洽,而办公室有时播放音乐,增添气氛。 

同时,各部主管轮值担任每次会议的主持人,按公司规定,他们要准备分享小故事,故事内容可来自本身周边经历、人生的体悟、网络上激励故事、温馨小品等。 

“通过故事分享环节,可以启发团队成员,灌输正能量,并拉近彼此距离,形成归属感,为彼此加油打气。” 

另外,潘小云也支持以集体决策方式,大家集思广益,选出最佳的选项,最大化公司利益。

红粉娘子军撑腰

Coolblog商业王国创立至今,背后有赖于一支绝对主力“红粉娘子军”的打拼,优秀雇员对潘小云来说是珍贵公司资产。

“你知道吗?我公司有80到90%的员工是女性哦!” 

她透露,从2008年重新创业迄今,这支“红粉娘子军”是见证公司成长的重要功臣,在扩张生意版图过程贡献不少,她与这群女员工形成极佳的团队默契。 

她对她们相当信任,也放手不少公司事务让她们参与其中。

“优秀的雇员不论性别、学历等,而是有诚恳与好学的心态、积极与主动的特质,可融入团队。”

潘小云(后排左五)与协助她创业打拼的“红粉娘子军”,巾帼不让须眉。

正面态度决定一切

潘小云鼓励女性投身创业行列,也善意提醒姐妹们要做好准备功课,衡量本身的能力。

不怕吃亏迎来好回报

创业道路上经常出现各种挑战与问题,当事人要有面对的勇气,尝试克服眼前障碍与难关;重要的是,个人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勇于承担失败。 

“漫漫创业长路上,依赖个人魄力与热情尚不足够,个人也要秉持坚韧精神与毅力,在任何考验与困境下,坚持自己的梦想,并透过务实行动力解决问题,让生意永续经营。”

谈及本身处世人生哲学,潘小云认为,人生难免有起有落,生命是充满许多变数叫人无法掌握,所以,不必将人生复杂化,不该计较眼前得失,而一个人诚恳待人,不怕吃亏,愿意付出,终将迎来好回报。

汲取教训创成功路

潘小云在创业前曾向丈夫说过,倘若创业不成,就返回打工一族的行列,流露出豁达与乐观的一面。 

不过,经历首次创业失败,她隔年将Coolblog的基地转移新山,在士姑来五福城广场重新出发,每天亲力亲为打理饮料甜品摊位,营业12个小时。 

“你知道吗?我在行情最坏的时刻回到新山。” 

汲取之前失败惨痛教训,潘小云调整企业方向与策略,将客户对象扩大至多元族群市场、积极开发二、三线城市的商机潜力、以消费者本位为优先考量的行销策略等。 

感谢失败成就自己

守得云开见月明,所有付出与坚持终得到回报,生意上了正轨,业务版图日益扩充,尝到创业果实是如此甜美可口。 

她强调,本身非常感激那一次的失败,没有之前的失败,无法成就今日的她!

Coolblog集团营造优良企业文化,强调融洽的合作团队、快乐职场环境,让雇员对公司产生归属感与认同,彼此在一个大家庭。

内部沟通为成功关键

作为Coolblog集团的领军人物,潘小云认为,公司要运作顺利,内部沟通是重要的事,而她在企业中就扮演沟通协调的角色。 

她打趣作个比喻:“我其实好像一位医生,每日接待上门的病患,问诊行医。” 

她在公司经常要了解雇员下属与各部门面对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企业里每个职员性格不一,各有不同想法,沟通是有必要。

恪尽本分引导公司

“我总是提醒自己,无时无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恪尽本分,引导公司,确保每日完成当日的工作与任务。” 

在她看来,企业与家庭问题,两者本质是一样,都需要沟通解决任何发生的问题,了解他人的想法。

家人支持鼓励满满

潘小云非常重视家庭,感恩丈夫一路来的鼎力支持与扶持,以及家人的鼓励。

她强调,女性创业,重要的是能获得家人的支持,直言丈夫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是美好生活伴侣、生意伙伴、精神支柱,也替公司发展付出不少心力,是很有魄力的领导者。

同样的,家庭亲子关系不可忽视,虽然夫妻俩各有事业,但也会弹性管理时间,挪出时间陪伴孩子。

不让现代科技喧宾夺主

此外,潘小云担心科技进步逐渐取代家庭成员与亲子关系的沟通管道,因此,她坚持家庭生活不能让现代科技与通讯技术“喧宾夺主”。 

“有时在外用餐,看到邻桌一家人成为低头族,自顾盯着眼前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沉默零交流,叫人唏嘘。 ”

用奖项鼓励员工孩子

潘小云在前两年,两度入围第13届与第14届大马年度安永女企业家奖,并成功在去年摘下有关荣誉,但她并未此高调宣扬。 

她受询指出,她私下仅向公司员工、2名儿子展示这座奖项,以此鼓励他们。 

这是因为,公司的成就与雇员的打拼与付出有很大关系,希望通过奖项激励他们,让雇员未来继续保持进取心。 

在向孩子展示该奖项,她说“你们看!小贩也可以拿奖!”,旨在鼓励他们人生会有起落,希望他们能做任何事要专注、坚持到底。

反应

 

专题

【视频】趁着尚存一口气 继续献一份力

丧礼常客(下篇) (由热爱华教人士感动赞助) 

报道|黎添华    摄影|黎添华、受访者提供    

视频|Artisan Production

2012年,语文课向来不好的阮伟伦毅然报考了华文。尽管最终成绩出来只得C,但这成了他这辈子最义无反顾的骄傲。

阮伟伦曾是华教之旅的参与者,当年他因为这活动首次听到林连玉等华教斗士的故事,而当得知自己能参与这活动,是一群长辈在背后低声下气地向丧府筹款后,心里十分激动,因此他坚持报考华文。可惜的是,随着“丧礼常客”们一个个地在自己的生命中缺席后,他开始意识到未来可能将不再有这样的活动。 

对阮伟伦来说,以前他总认为自己能说中文是与生俱来的,而在校内能念华文更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了解 我国曾数度险些没有华文的历史后,他才发现一切承载了许多的心酸,不少人的付出。 

“林连玉的伟大是为华教争取地位,而前辈们(丧礼常客)的付出则捍卫这得来不易的地位。他们奔波劳碌去募捐,100令吉,200令吉这样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真的很不简单。” 

如今他因为掌握中文,多次当上友族同胞与中国商业伙伴的桥梁,成为陌生游客的翻译,当大家都惊讶于他为何能说得一口流利中文时,他心中笃定踏实之余,更多是感恩。

惟,因为年岁渐长的关系,还能走动的、还在世的‘丧礼常客’是越来越少的。伟伦就担心,若这些前辈不在了,未来就可能更少学子能到访林连玉墓园,甚至再也无法好好认识华教。 

目前,年仅26岁的伟伦能做的,就是协助带领学弟妹参加华教之旅,而且还连续五年如此奉献。他表示,自己无法像前辈们那样到丧府募捐,但看着前辈们如此付出,自己也想尽一些绵力。

宣传不足被质疑

伟伦的担心是存在的,记者在构思这个专题期间,2位“丧礼常客”就先后不幸地离开人世,一位则行动不便,无法参与采访,而另一位85岁的前辈方光烈更是拿着助行器参与短片拍摄。

在他们年岁渐长之际,家人都希望他们减少活动,然而他们却似乎担心做的不够,所以越是趁着自己尚存一口气就做得越多,其中林连玉基金槟州联委会代主席刘国权便是一个例子。 

77岁的他因为年纪渐长,体力不佳,所以家人希望他减少活动,然而他却在最近这几年,从外围支持力量,加入成为一分子,甚至最近当选副主席,再成为代主席,丝毫没有减少自己的参与程度,反而还越走越核心。 

“越来越少人参加,先行一步的反而更多,所以我必须得继续下去。” 

在参与丧礼募捐的过程中,他发现始终有人会对他们的身分保持着怀疑的态度,甚至质疑为何募捐后却不见任何作为,面对这些声音,他没有难过,倒是认为是组织的宣传仍不足。其实募捐所得都会用来资助林连玉纪念馆的基本开销、职员薪金、华教活动等。近年来,他们也开始在捍卫母语教学,文化传承上做得 更多,因此需要社会资助。

观念阻碍募捐

“民众不会怀疑林连玉基金,只是他们以为我们拿了钱就应该举办中秋、新年等活动,再不就该颁发奖学金之类的。但这些已经有其他社团组织负责了。我们募捐是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另外,他们在募捐上也会遇到一些观念阻碍,如,民间始终觉得捐助庙宇,布施出家人的功德比教育更高,因此他们每次在丧府上的募捐所得并不多。 

刘国权在接受访问时很大部分时间是惆怅的,因为他在乎这个组织,却也因为眼下的状况,不免担心起来。他甚至表示,有时自己的体力不佳,加上组织里头全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多时候一些计划都有心无力。

如今,哪怕能做的不多,能改的有限,刘国权已经不想再去思考了,因为眼下他只想尽力完成当下的工作,有多少做多少。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鞠躬尽瘁”了。 

定位尴尬 角色受限

曾是林连玉基金槟城联委会要员的方国华是促成这次报道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一心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关注该会,同时也希望让为华教默默奉献的“丧礼常客”们能被历史铭记。 

尚未步入乐龄的国华是因父亲方光烈才接触到该组织的,然而加入近10年来,他开始发现组织的青黄不接,同时也发现到组织的社会定位有些尴尬,因而担心组织会一天会被淘汰。 

“我们不像董总或教总,他们能在教育课题上代表华教直接发言,我们的定位则更像是辅助的角色,发挥比较有限。”

希望历史记载

再来,他也发现年轻人会因为组织里头的乐龄人士占了95%,因此加入该组织的意愿不大。 

和阮伟伦一样,他坦言,自己也担心组织会有瓦解的一天,尤其越来越少人加入,而现有的成员则一个个离世。面对这样的无奈,他只希望历史能给予这些默默在背后付出的长辈们一份记载,哪怕只是轻描淡写地寥寥几笔,至少能让他们募捐时,不被怀疑、不被轻视、不被打发,更重要是,这份记载能让他们的出现,成为槟城华教奋斗史上的一个被知晓的曾经。 

新生代的安全感Vs.华社的危机感

林连玉基金槟城联委会面对的问题也是总会面对的问题,其中该会全国副主席谢蔡梧就发现,当华语因中国的强大而越受到重视之际,该组织的角色扮演便越发可有可无。

当年,林连玉的斗争理念通过该会得以延续,而多次母语教育受到威胁之际,该组织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然而,由于华文成了华裔子弟入学后的一种‘理所当然’,以及越来越多友族学习华语后,如此大环境是否还需要林连玉基金,这值得探讨。 

“现在的家长或学生都很安逸,没有危机感。因为他们一入学就能念华语,所以大家可能认为不需要重视华教,也不担心华教会消失,甚至认为这个时代不需要林连玉基金。” 

这也是为何,积极推动华教之旅的阮伟伦和方国华就发现,过去国校华裔生参与华教之旅较积极主动,因为对他们来说,能念华语是何其不易,因此格外珍惜,反之不少独中生就直言自己是被老师派去的,因此兴趣缺缺,意愿不大。

惟,谢蔡悟强调,该会不是只注重华教,而是母语教育。此外,他们更在意母语教育上的公平发展及全民团结,同时关注的命题也开始更广。

“现在越来越多友族念华校,甚至学习华文,我们希望办好华教,让友族认识我们。过去我们懂得国语而了解他们,如今他们若能了解我们,无疑进一步促进族群友爱。”

换言之,其实该组织关注的课题,远远超过我们是否能继续念中文那么简单,遗憾的是许多人看不到这点,结果让该组织越走越艰辛,而槟城这群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也还得一家家奔波筹款。如今,该组织积极转型,希望能接触更多友族群体,同时也进一步地与年轻人接轨,希望为组织带来新气象,同时也能走得更稳健,更长久。

结语:坚守到最后一秒

“林连玉”3个字对关心本地华教的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然而,在其120岁冥诞,以及被褫夺公民权60周年的今天,或许还有更多的名字值得被书写、被认识、被铭记。 

数十年来,许多华教人士都做出了程度不一的付出,其中,槟城这群“丧礼常客”更是默默地在自己逐渐殆尽的日子里,安分守己地守护华教。他们以最卑微的姿态,做出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不求回报奉献,“林连玉”这个名字或许就只停留在某个阶段。 

还记得为老人们拍摄短片那天,我问起丧礼募捐会坚持到何时,身后一把声音大声笑说:“直到我们的丧礼那天”。回过头时,我只看到一群笑弯了腰的顽童,豁达纯真,却找不到这把声音的主人。无疑,“丧礼常客”们会在生命殆尽的分秒中,坚守到最后一秒,即便最后捐款捐到自己的身后事上。 

要是哪天,里头的成员都不在了,组织也走不下去了,至少这些曾为华教而奔命于丧礼的老人们,曾出现在这份文字记录中,而正在阅读此文的您,至少也听到了他们的故事,知道他们的名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