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12月出口仅扬1.4%
疲软令吉支撑 今年可达4.3%

(吉隆坡5日讯)我国12月出口仅扬1.4%,远低于市场预期,惟经济学家认为,令吉疲软将支撑今年的外贸表现,估计全年出口增长率可达4.3%。

全球对原产品的需求持续疲弱,拖累我国12月出口表现。早前,路透社调查预估出口增长可达5%。



JF Apex经济学家诺莎菲娜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坦言,刚出炉的出口数据远低于预期,她原本预测出口会达6.2%。

不过,基于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长放缓,加上主要出口产品滑落,导致我国出口表现不如预期。

根据大马统计局,我国12月出口扬1.4%,达683亿令吉;全年出口增长1.9%,报7799.5亿令吉。至于12月的进口,则走高3.2%。

其中,推动出口攀升的领域,主要是电子电器产品,共占总出口的36.3%,按年增长6.4%。

而化学产品、液化天然气、棕油相关产品和石油产品的贡献,则是按年滑落。



全年进口微升0.4%

进口方面,主要由半成品所组成,占总进口额的58.6%,年增5.9%。消费产品进口扬37.8%,占总进口的10.5%。

展望今年,诺莎菲娜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将由疲软的令吉所支撑,并把出口增长预测设在4.3%;进口则是2.3%。

虽然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但全年出口仍得以增长1.9%,攀至7799.5亿令吉。其中,下半年的出口表现强韧,录得6.8%增长,成功扭转上半年负3.1%的劣势。

至于进口,则是微扬0.4%,写6856.5亿令吉。

回顾去年,主要的出口贡献者包括,走高6.5%的制造产品,成功抵消原产品出口放缓的迹象。

另外,电子电器产品的贡献也不能被忽略。蓬勃的出口增长,也归功于主要贸易伙伴的支持,包括美国、中国和欧盟。

出口至东盟也增长2.8%,其中又以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的贡献最多。

中国放缓影响大

展望未来,诺莎菲娜相信,中国增长放缓及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风险,均会影响我国的出口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连续第7年,蝉联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去年,我国与中国的贸易扩大11.1%,报2308.9亿令吉。

虽然中国经济走缓,但我国出口至中国仍写下10%增长,达1015.3亿令吉。

新加坡仍是最大市场

东盟则占我国去年总贸易额的27.4%比重,价值4014.2亿令吉,增长3.2%。

这主要由区域更多公司间的连接、跨境投资和外包活动所主导。

其中,我国出口至东盟区域的增长达2.8%,报2192.9亿令吉。

东盟共占我国总出口市场的28.1%,前年为27.9%。

统计局点出,新加坡依旧是我国在东盟最大的出口市场,比重高企于49.5%。

然而,由于石油产品出口滑落,导致去年出口到新加坡的价值,微跌0.2%。

去年贸易总额扬1.2%

我国去年的总贸易额扬升1.2%,达1.466兆令吉;前年为1.448兆令吉。

这主要是由下半年稳健的5.1%增长所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总贸易额,乃录得2.8%的负增长。

统计局表示,这已是我国贸易额第9年超越1兆令吉。

去年快速增长的出口,令我国取得942.9亿令吉的贸易盈余,这已是我国连续第18年录得贸易盈余,增长达14.3%。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