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美国教改
走向“成功教育”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月所签署新教育法案《每位学生成功法》,开启美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运动。

2015年1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新教育法案《每位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新教育法案取代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开启美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运动。

新教育法案此前分别在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以绝大多数票通过,尽见国会两党和总统对教育课题的共识,以及解决美国教育存在问题的决心。



实质上,《每位学生成功法》是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修正与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系统修复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两大方面。

“教育放权”与“教育问责”相辅相成

首先,《每位学生成功法》改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所确立的联邦管理教育模式,大幅减少联邦教育部的干预和国家教育部长的权限,赋予各州和地方学区更大职责与权威制订学校的学术表现标准,并对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施行问责。这充分体现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趋势:教育放权与教育松绑。

其次,是“教育问责制”从联邦政府转移州、学区和地方教育部门,扩大州一级和地方政府对学校业绩、责任、目标设定、成果考核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为全美公立学校确立新的责任路线图。

随着新教育法案的实施,将灵活化美国联邦政府与40多个州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设定有意义的目标,确保每个学生群体为大学学习和就业作好准备;确保各州对表现最差的学校、高辍学率高中和学生成绩落后的学校进行改革;对于学生群体表现始终无法达标的学校,学区必须实施特定的干预措施和提供资源,支持这些学校进行改革,以缩小差距,提高学生成绩。



“成功”意义所在

这应该是《每位学生成功法》的“成功”意义所在。尽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追求高度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教育经费拨助,强化联邦政府在中小学教育的作用,并积极为贫困地区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解决受教育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进行一律的强制性改革,忽视具体学区和学校的需要,导致弊端丛生。

其三,新教育法案继承旧法案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保留原有三年级至八年级阅读与数学每年测试和在高中测试一次,以及科学测试在三年级至十二年级之间进行3次,但纠正了有关测试“严格、高企、一刀切”的考评标准。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执行标准化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要求各州对学生实施定期考核,并规定各校每年必须取得一定的进步表现,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测试方面,学生须要达到指定的熟练水平;不达标的学校将被贴上“失败”的标签,并遭受一系列严格的惩罚,包括学校被州政府接管、“承包”改造,撤换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等。

取消对学校的奖惩措施

然而,标准化评价实施忽视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差异和差距,例如有些学校情况比较复杂,有少数族裔的学生、有英语不好的学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有社会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或者这类学生数量较多,这样的学校要达到目标就比较困难了。这样的衡量标准显然有失全面。因此,新教育法案保留了考试制度,却也取消了基于学生表现而对学校的奖惩措施;教师教学评价也得与学生考试成绩“脱钩”。

另一方面,美国一些学校为了确保测试达标,大幅增加阅读和数学课时与测试次数,窄化课程设置,挤压美术和音乐等副科课时,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专长受到损害,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滑坡。还有一些学校为了达标以避免受到处罚,降低了标准要求,甚至在测试时作弊。

考试分成若干段考进行

新教育法案的实施即在于灵活处理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化标准测试的时间与要求,例如:允许学校将年度大考分成若干段考、分不同时间进行,以减少学校对标准化考试和统一任务的依赖,促进落后学生都能进步,缩小分化的程度。

可以预见,随着《每位学生成功法》的实施,美国各州将制订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标准,采用综合性多元评价方式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表现,以确保考试不挤占教学和学习时间,不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繁重的负担。

旧法案积重难返

其实,早在实施《每位学生成功法》之前,奥巴马政府曾采取一些措施纠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乃是2010年颁布的《各州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s Standards, CCSS)。

这个“共同核心标准”涵盖学前至高中阶段的语言人文和数学两大教育领域的学习标准,它的实施中心目的包括改善美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测落后的局面,全面提高学生在学术上的竞争力;培养高中学生具备升学和就业应有的能力;解决长期以来美国各州教学标准不统一、造成落差的问题。

实施过程遇阻力

《各州共同核心标准》的实施标志着美国教育标准化运动又一新的进程,标准颁布后获得45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采纳,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阻力。其中主要阻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困难,资金不足应付开销。实施“共同核心标准”牵涉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制订、课程开发、教材建设、考试内容调整、教师培训等,需要庞大的开支。根据参与标准制订的第三方研究机构的估算,在标准实施的前7年里,上述项目开支约158亿美元,而奥巴马政府拨付于实施新标准的教育财政资金仅有43.5亿,显然是杯水车薪。

二,教育人士质疑,改革信念动摇。“共同核心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体现强大的联邦政府意志,让教育人士担虑地方教育自主权将受到联邦政府的“侵蚀”。他们也质疑这种由上而下的教育改革的有效性。毕竟,长期以来各州自行制订教育标准,水平高低不一,“共同核心标准”未必能平衡地方学校学生学习表现的差异。

三,教师群体和家长反对绩效与评鉴挂钩。“共同核心标准”重视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以及其结果的绩效问责。这种与标准挂钩的评价机制,让家长担心其子女学习不达标而失去学习信心和乐趣;而教师则担虑以学生成绩为教师教学评估的依据,影响了薪酬、评级和生涯发展的机会。

四,课程教学复杂化,学生难以适应。实施“共同核心标准”,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教材也复杂化了,教师、学生不易适应。语文学科强调“证据本位”或“研究本位”的分析能力;教学内容侧重非文学性、应用性文体。数学课程减少传统教学内容与分量,教学强调数学概念的深度,而不是宽度。

支持率日益下降

《各州共同核心标准》备受批评,步履维艰;它的“公共品牌形象”也不佳,支持率日益下降;从初始的“优先实施”沦为可有可无的“选择实施”。这也为新教育法案的出台做好了铺垫。

新法案寄望每位学生成功

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到《每位学生成功法》,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始终以“教育公平”和“教育素质”为价值追求,力求有教无类,为每一阶层、每一族裔、每一类型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期冀所有学生都有高水平的学业表现,以维持美国在国际学术上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过去历次教育改革措施都没有毕尽其功,难以解决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的老大难问题。

2011年,美国教育界组织成员包括总统教育事务特别顾问、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教育部助理部长、教育部办公室主任在内的高层代表团,考察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成功教育”教改模式。代表团慨叹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就正是美国教育正在思考、想做而没处着手的。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成功教育”的基本理念正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功教育”的基本价值就是让普通学校走向成功,普通学校的校长、教师走向成功,让普通学生都能够走上成功!

而教育的普世功能在于让每一个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有上升的希望和能力,上海市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就为学生提供了上升的路径和方法,这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美国新教育法案定名《每位学生成功法》,或许源于这个契机。新法案实施是否让学校拥有更多成功的动力,造就每位学生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反应

 

财经新闻

我国教育系统缺陷 导致毕业生难觅职

(吉隆坡2日讯)马来西亚毕业生就业能力仍然是一个重大问题,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与其学历相匹配的工作。

拥有广泛学术和咨询经验的学者迪内什奈尔指出,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工作技能错配的问题,更深层次地涉及到教育系统的系统性缺陷。

作为英国政府“志奋领奖学金”的获得者,迪内什奈尔强调,大马毕业生中普遍缺乏自信是导致他们就业困难的关键因素。

他引用研究和理论框架,指出这一问题深深植根于大马学校内普遍存在的权力动态,而不仅仅是大学层面的不足。

根据招聘平台网站JobStreet.com在2018年的报告,约60%的雇主将性格欠佳作为不录用求职者的主要原因。

同年,国库控股研究院指出,雇主通常期望毕业生具备50%的软技能、31%的工作经验和27%的技术能力。

教育部需战略领导改革

这些发现随后被纳入高等教育部的《2021-2025年毕业生就业能力战略计划》,该计划是《2012-2017年国家毕业生就业能力蓝图》的延伸,旨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该计划概述了四项关键战略,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这包括提升人才素质、扩大学生的职业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加强与行业的合作。

然而,尽管这些措施由高等教育部主导,但并非所有问题都在其管辖范围内。例如,毕业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就是一个复杂的挑战,其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受教育部监管的学校教育阶段。

在学校层面,等级结构与高权力距离的结合,形成了削弱学生自主性的条件反射,从而导致失去自信心。当这些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并进入职场时,根深蒂固的自信心不足成为了主要障碍。

这种自信心缺乏不仅影响他们在求职面试中的表现,也影响他们在职场中的自我展示和社交网络的建立。

因此,与技能不匹配导致的就业问题不同,毕业生人格的发展不足更多源自学校教育,而非大学问题。

主张教学法转变

那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迪内什奈尔指出,虽然英语水平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仅仅关注这一点未能解决性格和软技能发展的更广泛、更复杂的问题。

他主张教学方法的转变,特别是通过引入戏剧教育,帮助学生摆脱现行系统施加的心理限制。

这一理念并非全新,“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早已在全球得到认可。可以说,“教育戏剧”在亚洲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传统的权力失衡需要采取微妙的对策。

尽管提出了这些建议,迪内什奈尔也承认,在大马教育系统内实施这些变革面临着文化和结构上的障碍。

他呼吁进行全面改革,强调教育部需要战略领导,以支持教师并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