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消费买气否极泰来?/李治宏

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Nielsen)日前公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消费意愿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马消费者已走出消费税实施后的影响,对市场及消费恢复信心。

大马消费者信心今年第二季,在全球63个接受调查的经济体当中排名第28,比第一季的36名跃升8位。



大马尼尔森经理理查贺尔指我国已度过了货币贬值危机,并逐渐走出消费税实施一周年的影响,经济也没有任何显著下滑。

他因此相信我国消费者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也有更多的大马人认为现在的经济状况比一年前更稳定。

此外,超过三分之一(36%)的大马受访者也对未来12个月的就业前景感到乐观,相比上一季的27%。

春江水暖鸭先知

尼尔森是于今年5月9日至27日,对亚太、欧洲、北美、南美及中东/非洲63个经济体逾3万名网上消费者展开这项调查。但必须指出的是,大马的受访者只有区区500人。



换句话说,这只是500名大马消费者的抽样式调查,完全无法全面的反映大部分马来西亚人的消费信心与意愿。

大马人的消费信心是否真的已明显恢复?

相信各位读者心里有数,而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商场上打滚的企业家、商家、生产商等最清楚不过。

毕竟,备受经济放缓、政治乱局、令吉贬值、生活成本飙涨、家庭债务高企等不利因素夹击,许多大马人仍无法摆脱经济重担,生活素质未见提升,更遑论消费意愿与购买力有明显回升。

这点可从大马经济研究院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数个季度写下新低后,虽然在今年第二季止跌回扬,分别按年增长6.8点及按季增长5.6点,但仍处于100点的门槛水平以下,显示在全球经济不明朗下,大马消费者信心虽有所改善,但依然谨慎和疲弱。

经研院消费信心指数自2014年末季就一直低于100点,持续下滑,2015年末季才触底反弹。

尼尔森的上述最新调查本身,也强调了一点,即虽然预见国家经济状况改善,但大马消费者仍继续减少家庭开支,高达87%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内改变了他们的消费模式,以增加家庭储蓄。

油价跌物价没跌

有更多的大马人通过减少购买新衣、改用较便宜的品牌、尽量减少户外娱乐等来节省家庭开支。此外,也有更多国人尝试减低石油气及电费。

毕竟,在经济低迷、百物涨价、就业市场不明朗的背景下,许多国人都抱持能省则省的心态,每花一分钱都是精打细算,甚至有不少国人往往是等到大减价才购买必需品。

政府早前让打工族可选择把雇员公积金缴纳率从现有的11%减少3%,以及提高最低薪金,虽有助提振消费,但整体的助益不大。

关键在于,虽然国际油价持续下滑,国内汽油零售价格过去几个月也相应维持低点,但物价从未因油价下滑而跟着下调。

看来,政府必须做得更多,才能真正刺激国内消费,这包括在即将来临的2017年财政预算案祭出减轻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及中下阶层经济负担的各项措施。

但在国库紧缩,政府大开水喉刺激经济的能力有限下,如何有效刺激市场消费,提振国内需求来驱动经济增长,正是财经高官们眼下最大的挑战。

反应

 

财经

房产律师费调涨浅析/李治宏

昨日起,价格超过35万令吉的房屋,律师费调涨高达逾20%。

这是早前国会通过,并已在宪报上发布的新条例。



对广大的购屋者,尤其是购买屋价35万令吉房子的购屋者来说,无疑将面对更高的购屋成本。

但新条例的正面消息是,新条例允许律师给予最高25%的律师费折扣,这无形中又减低了购屋者的负担。

反观以往,不允许律师给予律师费折扣。

但根据笔者了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明文规定不可给折扣,但相信许多购屋者都知道,可以要求律师给予律师费折扣。

而且,相信许多曾签署产业买卖合约和贷款合约的购屋者,都曾享有律师费折扣。



更何况,许多发展商为了促销新推出的房产,一般都会给予豁免律师费的优惠来吸引购屋者。

一般认为,新条例对二手产业影响较大,毕竟二手产业的买卖合约律师费不享有折扣。

但据笔者所知,与新房产同样的是,虽然明文规定不可给予折扣,但许多律师为了招徕生意,还是对二手房产买卖合约的律师费给予折扣。

只是,在市道仍然低迷,房产销售也还未从谷底回弹之际,这时候实行新的律师费条例,难免还是会对房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毕竟,新条例下,所有售价超过15万令吉的产业都会受到影响,只是程度不同。

加重整体成本

以售价50万令吉的房产为例,新条例下,房产买卖合约与贷款合约的律师费合共9500令吉,比过去的7550令吉,增加1950令吉或25%。

这对产业购买者而言,无疑是一笔相当大的负担。

如果购买者无法直接支付这笔律师费,而是加在贷款合约内,连同贷款母金,连本带利滚转,将进一步加重整体贷款成本。

当然,若发展商为了促销而吸纳这笔律师费,对购屋者就没有影响。

但反过来,这又将加重发展商的成本。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当发展商成本扬升,一般会调高产业售价。

到头来,额外成本又是转嫁到消费人身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