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名存实亡的“马华党员”/南洋社论

在2008年3·08全国大选之前,马华公会喜欢以世上第三大华人政党自居,“拥兵百万”是马华领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3·08政治海啸后,来到2013年5·05大选,马华一样一蹶不振,“百万大军”若是心意一致,这个在国阵代表华社的老牌政党又怎会沦落至此?



试想想,连党员都不支持本党,甚至公开支持反对党,马华的竞选机器如何在大选中发挥有效运作?

当然,大选的胜败因素不一而足,可单就内部运作而言,马华的一些弱点和老毛病,至今仍未能完全剔除。

马华全国组织秘书拿督姚炜豪日前为该党吉打港口区会代表大会主持开幕时揭露,该党4900个支会当中,70%处于冬眠状态,一些领导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支会主席、支团团长或支会妇女组主席。

他坦言,马华拥有108万名党员,但不少党员在过去两届大选不支持马华候选人,是马华败选的其中一个肇因。

可想而知,当有基层领袖连本身是支会主席也懵然不知的时候,必然有更多人不晓得自己是马华党员,这种现象的产生,看来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梁陈之争”。



当时,马华的入党申请非常松懈,基于党争的“需要”,“假党员”事件层出不穷,许多华人在毫不知情下,成为马华党员,虽说马华领导层过后进行了这方面的清理工作,但残留在党内的这类假党员究竟还有多少人,或许连现任领导层都无法准确掌握。

马华的组织还存在一个致命伤,就是早前所成立的支会,其所招收党员的住址完全不受限制,换句话说,A支会的党员就算不是来自A区也无所谓,深一层说,马华当时成立的支会,其存在目的在于党选远多过大选,因为如果A区党员都不是A区居民,他们怎么会真正关心A区的事务?

如今,据说马华在这方面做了些改善,就是新成立的支会,其中最少25%党员必须是当地居民,这点绝对是做对了,当一名党员对本身所加入的支会没有发自内心的感情,他怎么会对党有归属感?

再者,马华把永久党员的入党费规定在100令吉,这对好些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许多加入马华的人选择缴交每年2令吉的普通党员费,但由于支会负责人没有按年收取党员费,久而久之这些人就变成不合格的马华党员。

这些不合格的马华党员名字还留在党员名册,但马华所有活动他们已没有参与的份儿,很多在大选时痛骂马华的人,就包括这些名存实亡的“马华党员”。

反应

 

文教

马华:抹杀华裔先贤贡献 反对敦翁毓麟华小更名

(八打灵再也8日讯)马华反对教育部将敦翁毓麟华小更名为“金务大湾(Gamuda Cove)华小”的决定,并指有关决定违背华社意愿且抹杀华裔先贤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指责行动党未能捍卫华社利益。

马华总秘书拿督张盛闻指出,早在2017年,国阵政府批准的“10+6新建与搬迁华小计划”中,9所新建华小以华裔先贤命名,这是对华裔历史和贡献的重大肯定。

张盛闻强调,不论哪个政治阵营执政,这一决定都不应轻易更改。

“然而,在希盟首次执政期间,敦翁毓麟华小却被改名为金务大湾华小。直到最近这所华小举行动土礼时,其校名已显示为金务大湾华小。”

他指出,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昨日在国阵成立50周年庆典的演讲中提到此事,并强调教育部应尊重历史,保留原校名。

他续指,国阵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回应表示将把此问题带入内阁讨论,并捍卫国阵政府原本的承诺,要求恢复敦翁毓麟华小的原名,也反映了国阵的正式立场。

陈德钦斥默许改名

“火箭没为华社争取权益”

马华副总会长拿督陈德钦对行动党提出严厉批评,指责该党未能为华社争取权益,反而默许教育部的改名决定。

他质疑为何行动党的内阁部长和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对这一决定视而不见。

“为何行动党的内阁部长们,以及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对敦翁毓麟华小改名的决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华裔选民在大选时满怀希望把命运交托给行动党,结果换来的是什么?是行动党的静静、假装看不到、还是选择性眼盲?  

“尤其是黄家和,作为华裔副教长,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面对教育部将敦翁毓麟华小改名的事,到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根本不敢反对?”  

他指出,作为华裔副教育部长,黄家和应当积极反映华社的声音,而不是对教育部的决定袖手旁观。

陈德钦认为,行动党在此事件中的消极态度揭示了其“虚伪的面具”,并强调幸好魏家祥挺身而出,否则华社可能对此问题一无所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