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开价600万卖秘方?
狮城米其林小贩驳斥……

牛车水大厦小贩中心的了凡香港油鸡饭面,在7月摘下米其林一星荣衔。(图:联合早报/档案照)

(新加坡19日讯)刚获得全球首位米其林一星的狮城小贩“香港油鸡饭面”老板陈翰铭,驳斥有关开价至少200万元(约600万令吉)卖秘方的报道。

陈翰铭澄清,没有打算出售生意,只是在寻找合作伙伴开拓海外市场,而合作集团必须达到三大条件:给予他一笔费用作为保障、开辟海外市场,以及确保只开设专卖店、必须保持食品的味道和水准。



传国际餐饮集团愿意收购

较早前,新加坡《新明日报》报道,香港油鸡饭面开价200万(约600万令吉)卖秘方,而一家国际餐饮集团愿意收购,双方目前已展开进一步洽谈。

牛车水大厦小贩中心的了凡香港油鸡饭面,在7月摘下米其林一星荣衔后,海内外的媒体纷纷报道,不少企业也直接表示了收购的意愿。

据报道,老板陈翰铭(51岁)告诉《新明日报》,这些企业来自中国、台湾甚至越南,但其中大多不是从事饮食业,令他兴趣缺缺。

陈翰铭说:“这些企业说他们出钱,我出技术,但其实打入饮食界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其中的奥妙企业家未必了解,即使他们愿意设工厂,又要如何运作呢?”



后来,一家国际餐饮集团向陈翰铭伸出橄榄枝,对方优渥条件及丰富的经验,让陈翰铭决定和对方仔细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陈翰铭坦言,自己年纪渐长,不可能一辈子做下去,因此萌生出售秘方的念头。

澄清不是卖掉就算

无论如何,陈翰铭过后回复新加坡《8频道新闻》询问时澄清:“不是卖掉就算了!我从来没有给财团收购,也没正在谈判中,也没有人愿意出这个价钱给我。我的确有跟财团谈谈这种东西,可是前面的三个条件必须达到我才能够答应。”

陈翰铭说:“任何财团来跟我合作,最好能够给我一个保障,就是说我给了秘方,打算和你合作,以后我们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出现问题,希望能够给我一笔钱。然后第二,就是必须要开辟海外市场,不能够只是在新加坡,因为我想把它打入全世界去。第三,必须要是专卖店。就是跟我现在的做法是一模一样,而且色香味都不可以更改、保持原来的水准。”

至今获13企业提出合作意愿

自获得米其林一星殊荣,陈翰铭至今已收到约13家企业提出合作的意愿。因为无相关餐饮经验或无法符合他提出的三个条件,陈翰铭已拒绝其中8家企业。他正与另外5家来自台湾、香港、泰国和新加坡的企业进行洽谈。

陈翰铭说:“因为我没有传人,也有永远做不完的顾客。有行家就问我,既然你的名誉和品牌已经传遍全世界、拿到米其林已经帮我打入全世界了,为什么我不跟着这个脚步走。它的广告已经帮你打得很响亮了。”

陈翰铭表示合作条件仍在洽谈中。如果对方能够提供一笔现金,他希望持有每家店面10%的股份,如果无现金,他在每家店面的股份将增至30%。

希望能效仿肯德基经营模式

陈翰铭希望能够效仿美国知名连锁快餐店肯德基的经营模式,“肯德基能够打入全世界,已经几十年,它一定拥有它一套的做法,所以我也希望用这样的做法来开辟整个市场。而且都可以保持它原来的味道,而且价格大众化。”

陈翰铭说,未来如果成功在全球开设更多店面,他希望招牌油鸡面的价格最好不要超过6新元。

陈翰铭表示洽谈中的集团正在苦恼该如何设定价位,“其实他们考虑的并不是我要了多少钱,也不是说开辟外面的市场,对他们来讲是没问题的。可是价钱在每一个国家,包括新加坡,都不能够太低也不能够太高。所以他们谈来谈去,这个是有一点头痛。”

陈翰铭则非常讲究合作伙伴是否能确保,以后开设在各个国家的店面,食品味道和品质一致。陈翰铭说:“除了秘方,还需要人手好好地配合。而最困难的就是人的配合。”

一旦签约陈翰铭同样担任老板

未来一旦成功签署合作合约,陈翰铭将同样担任老板,并负责秘方的传承,教导每一名师傅如何制作出忠于原味的油鸡面。

“它的鸡必须保持绝对新鲜,现买现做。不是说在工厂里面批发一大堆,这样运出去。绝对不可以这样。”

陈翰铭未来也将亲自打理新加坡目前的店面,确保自家品牌能“继续拿到米其林一星殊荣、流芳百世。” 

陈翰铭也建议有意合作的集团不要在新加坡开设超过10家店面,因为新加坡地方小,“不要自己打自己嘛。”

至于得到米其林封号是否有助增加销量?陈翰铭回应,排队人数已增加三倍,不过多为游客,许多是慕名而来,但购买的分量少。

客源改变,导致“香港油鸡饭面”的盈利,与获得米其林封号前没有太大的差别。

陈翰铭的“香港油鸡饭面”小贩摊位位于牛车水大厦,每碗售价只要2.50元(约7.50令吉),号称是世界上最经济实惠的星级料理。

反应

 

美食

把科学仪器变舌头 量化麻辣不让传统失传

“川菜出海记”系列(中篇)

报道|吴梅珍 摄影|谢德煜

东方饮食很少将“科学”挂在嘴边。

中国银芭创始人徐孝洪构建的“发酵与科学烹饪”,理性剖析饮食背后的科学原理,俨如搞懂食物的基因配对,就能精准复刻出想要的风味。

国窖1573米其林主厨川香主题晚宴“寻味东方·川香之境一席入味”遇到3位川菜大师,站在不同角度上解剖川菜的故事。

上期的许家菜餐饮掌门人许凡带我们认识了“川菜24味型”,今期上阵的徐孝洪则分析“发酵与科学”,从四川的地理环境及风土的角度去想象,四川餐桌上的发酵物“泡菜和川酒”(泸州老窖)是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被孕育的?

走入徐孝洪的川菜“发酵与科学”课堂前,必须对徐孝洪有一些背景认识。

徐孝洪是四川旅游学院烹饪教师、川菜烹饪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银芭餐厅创始人。该餐厅连续3年成为米其林入选餐厅和蝉联7年的黑珍珠餐厅。徐孝洪借科学诠释和演绎川菜,原因在于他的另一种身分——烹饪教师。课堂上,他都以科学和学生对话。

说到川菜川酒,就不能提到发酵这一部分。

盆地气候得天独厚

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饮食习惯。站在外国人的角度我们只懂四川是一块盆地。盆地湿气重,因此,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少不了姜、花椒、辣椒和酒……一些助于去湿除寒的食材。这也是外国人对于川菜川人的印象。居住在盆地,造成了饮食中需要更多辛辣“温和”体质。

但,上天在为人们设计栖息地,同样也会供给他们适合那块土地生长的植物或食物。发酵就是上天给川人最大的宝物。

“虽然四川以外的许多地区都有发酵物,但四川却是得天独厚。它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发酵池。

最佳发酵品在北纬28度

告诉你一个很有意思的饮食冷知识,全世界最好的酒,最好的发酵品都发生在北纬28度,比如西班牙火腿、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它的基点都在北纬28度。北纬28度,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很多神秘而有趣的神秘现象都在这这纬度发生,而它赐于四川的就是丰富的酵群。”

诚如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副会长赵一频提到川酒泸州老窖,酒本身也是透过发酵打造的酿造工艺。像泸州老窖就拥有451年的国宝级发酵池,至今还一直使用。

最有趣的是本来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发酵池,可以靠还活着的“老酵池”内的菌群重启生命体,这就是发酵好玩与神奇之处。

神造和人造的发酵

我们常在日常中运用“发酵”(Fermentation)字眼。

徐孝洪说,近代的发酵源自两种形态:神造和人造。

神造的就叫“偶然所得”——是人类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意外发现的“发酵”形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偶然发现的“自然发酵法”。

像四川郫县豆瓣就是明末清初时,一位陈姓人氏本来要用蚕豆充饥,却发现它长出霉菌,接着加入辣椒以掩盖发霉蚕豆的味道,无意就发现,这样的发酵形成了奇妙的变化。

人造的,也是科学介入干预的,称为“借种发酵”。

“‘借种’就是量化。比方说,我们拿到某个配方豆酱,只要通过科学仪器解读豆酱里的菌群,找到培育它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复原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某一种发酵食物通过科学分析,进而达到科学化的再造。这是个挺有意思的研究与发现。”(听起来会不会像是DNA基因再造一般?)

微生物的世界

理论上来说,发酵就是“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对于有机物的这个分解变化。”而人类就是生存在一个“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是无所不在的,土壤里有微生物、人体肠道是大量菌群的家园,因此找到对胃肠友好的菌类,就可以做出对肠胃友好的食物。这也是徐孝洪致力于研究发酵物的其中一个初衷。

“发酵中有酵素,它对身体很好!另外就是通过发酵的乳化反应,减少食材上的浪费,也就是时下强调的永续经营。”

川菜的发酵之美

徐孝洪说,自然界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吃得健康及可持续性,且风味不减。

这就是发酵的美。酸菜鱼、泡椒凤爪、鱼香茄子、泡菜鱼都是可在川菜馆邂后的料理。采访时聊起,不仅是大马人不了解“川菜”,甚至在四川以外的中国人,对于川菜也未必很懂。大部人的印象里,川菜就等于麻辣,最深入人心的就是麻辣这个味型。事实上,在川菜教科书上提到的味型最少有24种。

“关于川菜这一块,个人觉得更大一块没被理解到的,可能是川菜的调味逻辑,也就是川菜复合味里,发酵调味品使用的这一块。”

四川豆瓣酱

在大马,也许可看到中国超市有在售卖四川豆瓣酱,但是它的销量不好,理由可能是,人们不懂怎么用或觉得这个豆瓣酱没有做得太好,煮起来没有太出味。

可是在川菜里,很多菜都离不开豆瓣酱,回锅肉离不开、麻婆豆腐离不开、水煮肉片也离不开。但是一般人在吃时,可能并不会直接的察觉到豆瓣酱的存在。

“那是我们在调味应用上,有我们自己的脉络和节奏。

“豆瓣是川菜中一种重要的发酵品;另一种发酵品就是泡菜。四川的泡菜有其独特性,特别之处就在它的泡制工艺,它是采用传统的四川专有的泡菜坛子,坛口用水密封发酵;坛子有呼吸,乳酸菌特别活跃,风味特别浓郁,也就是泡菜除了咸度,它拥有的还有植物和微生物发酵出来的乳酸菌风味。而发酵品调味如何运用,我觉得还需要更多的传播及教育。”

玩油,寻味的一环

近年,炼油也成了餐桌上的加分点。炼油也是属于“发酵”工艺吗?

徐孝洪解释:“先说为什么炼油?厨师炼油是要将酚类的芬芳物质提取到油脂里;酚类物质提取下来后,就有自然的味道。

“譬如川菜中常见的青辣椒油、姜油、蒜油,这都是自然的辛香油;第二种的炼油就是通过发酵制品提炼出来,如豆瓣油、豆豉油、泡辣椒油,这些酚类物质的分件,它依然可以渗透到油脂并运用在烹调上,我就是在钻研这个事情并以科学分析!”

科学与饮食的关系

徐孝洪的四川眉山家里,有很多的坛坛罐罐泡着豆瓣、豆腐乳、泡菜。

他称自己是一个好奇心特别重的孩子。大学里,学的是烹饪专业,涵盖了营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甚至还有食品营养、食品科学,通过科学和系统学习。从前对于“食物科学”上的探索,他都找到了出处。

另外,做为川菜烹饪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孝洪只要找到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秘籍、食谱、菜谱,他只要透过科学分析,找到它的规律,基本上就可以遵循的脉络,将工艺和味道保留下来。不然,依靠经验传经验,不是传丢了,就是传偏了。

“所以,我坚信只有利用科学的思维,分析传统的东西,找出它的起点,再去创造和创新。以商业逻辑来说,唯有创新才有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了科技和科学,要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我们的烹饪技术,科学不能缺席。”

编教科书教味道

至于在传授这一块,昔日带徒弟是手把手的带在身边学习,这种模式太慢了。

他说,用传统方式带徒弟,一个师傅精力有限顶多也就是带几个,是慢的。学校授艺就不同了,有教科书(任教大学的第一本教科书是由徐孝洪编著)将川菜中的家常菜、官府菜、公馆菜、时下流行的菜尚都编写在案。

他说,譬如要做干式熟成的水煮肉片,就会分析它的工艺、取材、刀工、烹饪方式、味道,甚至怎样保存它的营养成分,都涵盖在内。

因为要编书做教材,他必须自己先做科学分析,去量化到食材调味每一克的精准,就连时间都是计算到每一秒的精准度。

“这都是科学可以做到的,味道精准算计。

我来自东坡故里,就是眉山。苏东坡有一句话,实际上是对火候的,和滋味的一个概括,就是他的东坡烧肉,‘少着水,慢着火,火候到时他自美’……但是他没有说时间多少,对吧?于是我把时间量化,时间多久?火小到什么程度?一切量化后,就精准了。”

舌头失灵怎么办?

还有大家都疑惑的, 人类舌头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吧?

他笑言,科学也考虑到这个一环。人类设计出“电子舌头”以川菜味蕾的层次去分析“咸甜麻辣酸鲜香苦”要在怎样的维度是最好的。

譬如“寻味东方”的宴席上,徐孝洪端出来的“乳化蒜泥油鸡”,其中的蒜泥酱就综合“蒜的辣度、辣椒的辣度、甜度、咸的催化作用,然后也做了甜味的发酵度,密密麻麻的味觉维度形成一张网状的味蕾结构,像蜘蛛网一样,这叫味觉科学。”

下期预告:善调麻辣玩味花椒的王正金教你如何烹出花椒本色,也告诉你川菜中“南堂”一字蕴藏的百年文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