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禅与现代生活

开印比丘

现代人面对许多负面情绪,“禅修”成为适当疏解的管道,各种不同性质的“禅修”充斥市场,佛教的“禅修”有什么特点?

马佛青特于11月中举办“禅修与现代生活”研讨会,邀请国内与海外的大德前来分享“禅修”与现代人的碰撞与意义。



禅七的叮咛

主题演讲:佛教的禅修   

主讲:开印比丘  时间:11月12日 (六)10.30am至12.00pm

开始要打禅七了,一连7天里,我们应该学习放下,专心禅修。无论自己正在学习的是那一种业处,是安般念?慈心观?四界分别观?或毗婆舍那业处都要全心投入,把握当下、珍惜当下所有的因缘,好好用功,将止观修习次第与方法的功夫使用上去。

各位既然来禅林,目的无他,主要是为了佛法而来,无论在家出家,我都希望大家在戒、定、慧三学中,学到一点属于自己的经验来。



修学佛法解行并重

修学佛法要解行并重,解离不开经、论、律三藏的依据,行就是戒、定、慧三学的实践,前者“闻所成”,后者重在“修所成”,不论解或行都需要“思所成”这一关节,因此说闻思修三慧都同样的重要,除非是大利根性的人只须思修即能成就,否则闻法与思惟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千万勿求速成、专走捷径,这种心态对一个学佛者有时反得其弊,很有危险性,当然细水长流也不是消极地痴痴等待因缘的到来,应该主动的、积极的去创造与开发未来有利于解脱的因缘,多用点心机和时间去培养,如果各造因缘条件都不具备,想快也快不来啊!

我们必须知道,“闻所成慧”只是修学次第上的一个部份,不是整体,健康有所谓的身、心、灵整体健康,佛法也一样,要留意它的整体性。

不能光说不练

也许有人说:既无正见,如何实践?岂不成了盲修瞎练?万一修错了怎么办?会不会走火入魔?我想,除非一个修行人大善知识在旁随时能够指导,否则他们的担忧也有一定道理。另外,只研究经教而不肯修的人同样被讥在纸堆里找涅槃,在推论(比量)功夫中找法身,如同缘木求鱼,只光说而不练是难有涅槃缘的。实际上,无论研究佛法或实践修行都是佛教徒所应为的事,解行并重嘛,如果万一偏重在解,或偏重在行,我想只是偏一还好,也许处在初学入门阶段会有所偏重,但愿只是一个过程,短暂性的,如果一辈子都这样子“偏执”下来就不好了。

总言之,在实修前对佛法有认知是好的,借由法义检视自己的所行、所思,那里不合乎佛法?那些是善?那些是不善?反覆省思熟练之后,自然会将外在所听来的“知识”转换及累积成内在的“经验”。同样的,止观禅修也一样,经过一段“修所成慧”后,拥有了经验,也可以检查自己所得的经验是否和经论中所描述的状况很接近?是相吻合,还是相背的?反覆的检视,一旦确实无误,就把它用在我们的生命里吧!

议题(1) : 非“法”禅修

主讲:继持法师、古玛拉法师  

时间:11月12日(六)1pm至3pm

近年,西方国家逐渐兴起了一股静坐风潮。西方医学界已有研究显示,静坐能抗压和减压,以及舒缓焦虑的情绪。

然而,静坐就是禅修吗?一般的静坐,是以打坐的姿势,把身心放松,和禅修有相似之处。但是,静坐只把大脑的意识活动暂时停止,从中得到宁静与舒畅;不过佛教的禅修是有层次,以定发慧,以止定的功夫,成就清晰的觉观。 

气功也有修习定的功夫,才能让以意引气,促进身体气血循环顺畅。但,这与禅修有何不同呢?佛教主张的禅修,是以中道为引导,没有欣厌之心:想高的,厌低的;想好的,厌坏的;更不追求特异功能或神通。

议题(2) : 禅修与社会

主讲:常藻法师、温宗堃教授(台湾)时间:11月12日 (六)3.30pm至5.30pm

现代社会处于文明蓬勃发展的阶段。虽然人类拥有物质财富,但是精神文明不断落后。面对的压力与焦虑,还有紊乱的生活方式,试图通过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来弥补心灵上的缺口与不满。

未来的不确定所带来的烦恼,渐渐变成烦躁;身心的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且趋向普遍。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开始意识到对心灵的培育,进而学习禅修,力图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议题(3) : 禅修与科学

主讲:惠敏法师(台湾)、梁伟强医生 时间:11月13日 (日)9.30am至11.30am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显示,禅修的科学性与其对身心灵所带来的正面改变。长期或资深的禅修者,在大脑某些经常被激发的区域中,其神经活化过程比一般人来得强。 然而,研究者发现,产生快乐的契机并不纯粹是神经高度活化的直接结果,而是认知与情绪之间的互动。

由于与思考相关的神经元,与情绪相关的神经元互相建立起连结,所以越多认知的醒觉,就越有可能调节情绪。 

佛教禅修主要目的是培养同理心与深入了解实相的本质,也就是说慈悲与智慧的结合。这与科学领域所提到的禅修机制,“认知与情绪之间的连结”是相同。

议题(4) : 禅修的疗愈力量

主讲:性广法师(台湾)、曾广志医生时间:11月13日 (日)12.30pm至3pm

佛教正念修行具备着疗愈力量。正念带有定的能量,定有产生慧的功能,而慧则能将愤怒转化为了解、接受、爱及和解。通过禅修,我们的正念能量变得稳固,进而清晰洞察我们的情绪,例如愤怒、怨恨、贪婪、暴力、嫉妒以及绝望,然后慢慢地将它们转化。

安住于当下,能够产生疗愈的力量,并让我们得以脱离焦虑与沮丧,解开对未来无知的枷锁,使身心得到平衡发展。

主题缘起

◆时代的齿轮迅速前进,现代人的生活也与以往大不同。社会的进步,只带来物质高度发展,精神与心灵层次并没有相对提高。空虚、压力、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与思维,需要有个适当的管道来疏解与平伏,其中最为广泛的莫过于“禅修”。

◆当今许多社会名人与企业领导都以“禅修”为其生活模式。

◆如果提起禅修与宗教,大家通常会联想到佛教。佛教非常注重禅修。在佛陀的教诲里,就提到禅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通道。佛教修习禅法的类别因传承与宗派而有异,但皆离不开“定与慧”的修习。

◆现今社会里五花八门的禅修法门,让社会大众,甚至佛教徒开始混淆及迷失自己所学的,是否符合佛陀的教理。这次的研讨会以“禅与当代生活”,来开启探讨现今禅修在各领域的发展,以及正确的佛教禅修观念。

《禅与现代生活》佛教当代关怀研讨会

主办:马佛青    

主题:《禅与现代生活》

地点:吉隆坡蕉赖孝恩馆

时间:11月12日至11月13日(星期六至星期日)

活动流程:

11月12日(星期六)9am5.30pm

11月13日(星期日)9am3.30pm

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YBAMCBS/

报名:https://www.ybam.org.my/cbs

联系:03—78049154(马佛青秘书处)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