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桃花心木事件

有一年在小弟家给母亲过生日,次日刚好是我们结婚27周年。老伴瞒着我订了一个巧克力蛋糕。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蛋糕,除了我。从来没在家人身边过生日或庆祝纪念日,几十年来过的都是“一窝二人三餐”那样的日子。像结婚周年纪念如此私密的日子我觉得还是自己知道就好,谁记得谁什么时候结的婚啊?名人影星不同,逢生日或周年媒体争相报道,编织花边娱众。我们小人物,多年来都悄悄地过,掩掩藏藏上馆子吃一顿也大气不出。



那个周年是第一次有蛋糕出来搅局。有种小惊喜,可是掉头又怪老伴干嘛弄这个。他说难得在家人身边,热闹一下嘛。还说27周年叫做桃花心木婚呢,我一听差点没晕过去。切蛋糕竟然切出木头婚了!其实排在桃花心木婚之前还有水晶婚(15年)、银婚(25年),都忘记怎么过的。更早的也还有铜铁陶锡钢瓷等婚,不是金属就是石头,敲起来会响,听起来也比木头珍贵。两块桃花心木碰在一起,至多发出一声闷响,与石头金属碰撞时的脆响就是不一样。

欧洲皇室御用木材

西方的哪年什么婚的说法,主要是按物质的稳固性来命名。比如结婚一周年是纸婚,指其脆弱一撕就破的性质。结婚两年是布婚,也是一剪就完蛋。随着结婚年限增加,物质的坚韧性也逐年递增。可是为什么桃花心木却排在很多金属之后呢?查看资料,原来这桃花心木不得了!它竟然是欧洲皇室的御用木材,主要用来建筑教堂和贵族的家具。比如乔治三世的皇后夏洛特的书桌、伊丽莎白女皇一世的梳妆台都是桃花心木制的。此木当时被誉为“木中贵族”,它排在后头是有道理的。

话说木头婚那日刚好国内外的妹妹都在家,我们切蛋糕时与家人和众妹妹合照。一时百感交集,又想起我结婚的时候,婚礼上一个娘家亲人都没有的事。这份心酸压在心头很久已经成为化石了。

母亲7个女儿,她真正按照华人传统礼节嫁女儿只有3次。我们3个嫁老外的,都在国外自己嫁。没有父母送出门的种种礼仪,没有送嫁娘,也没有姐妹伴。结婚是人生大事,得有亲人见证啊。二妹和四妹当年在纽西兰,婚礼那日好歹有个姐妹在场。二妹结婚的过程比较正式,二妹夫按维多利亚时代礼仪写长信给父亲,说他想娶他的女儿,请求恩准。



我结婚则是我自己投的炸弹,写封信向双亲禀报。不过等到家人收到信的时候,我已经结过婚了。我在美国的婚礼,女方唯一代表是当时爱荷华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炳藻教授。陈教授主婚,在婚礼上吟诵诗经《关雎》为我们祝贺,毕生难忘。而挽着我走向新郎的,竟然是新郎的父亲。你说多荒唐啊!不过想想其实也很好玩。天啊,竟然就27年啦。

桃花心木事件,好像把多年来一个心结打开了。我也有姐妹伴了,在我结婚那天,27年以后,与我合照了。

反应

 

商余

《生活在此城》后记/文戈

本书主题是“生活”。在考虑书名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生活在他乡》。可是,这是米兰昆德拉一部小说的题目,我不敢冒用。

昆德拉用了一个最能阐释现代生活的书名,后来者都只能望洋兴叹了。想想,如今谁在人生某个阶段不是生活在他乡?多少书写不是人在他乡心在家乡的折射?

进入新世纪,人们移动频繁,常常在某一个地方生活,却时时想着另一个地方的人与事。本书收录了2007年至今横跨十六年的作品,虽然都是写生活,但是情境、时间点和背景不同,如何把这些文章串起来?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书名:《生活在此城》。

2007年,新加坡青年书局为我出版了散文集《在云南园的日子》,记录我在校园寄居十年的生活点滴。这本书早已绝版,而青年书局的实体书店也已于2014年休业,改为网上书店了。

时代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眼前掠过,我的书有幸攀著书局的彩带末端,落实一个凄美而偶然的休止符。

融入邻里生活轨迹

搬出校园后,我们开始在邻里小区生活。本书第一辑<日常烟火>就收录了我们在裕廊西的生活点滴和蛰居民间的心情。我非常珍惜这些作品,每一个情境都是我用心融入邻里的生活轨迹。我们细心感受新生活所带来的惊喜,我心安处就是我的福地,余生不必再寻觅了。

第二辑<流光掠影>收录了职场上一些刻骨铭心的片段。其中有我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描述与感触。人在江湖,个人心情上的变化时时随着环境转换,用心融入工作之际,也对工作的形态与内容诸多思索与设问。

本辑也有些文章是往事的回望,在书写记忆之时也同时梳理过往。早已遗忘的事突然以新的情貌重现,似乎记忆突然有了自己的生命继续抽芽茁长。我想,重构记忆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他人和解,然后释放自己。

第三辑<终极叩问>主要是关于人生与社会现象的思虑。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写于冠病疫情封锁期间,当时万事受阻,人处于困境之中,对生死及个体自由的思索特别敏锐。几年的纷纷扰扰也让我看清楚了很多事。

我在编选此书的时候重看旧作,回望经历过的烦恼与困惑,对自己又有多些了解。

我觉得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虚实交错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也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心性,更需要敏锐的思觉。在最迷惑的日子里,依旧要寻求生活的况味,继续感受生活的乐趣。

离开职场后,我的生活本质改变了,生活节奏缓慢了,但是我并没有闲着。我没有停止书写,对周遭的变化甚至更敏锐。本书收录的作品,皆是我在狮城的生活观察与心情。

不管是好日子或坏日子,都有我们俩细密的心思和努力。我们的日常凝成文字,也算是生活的沉淀。此刻出版新书,有一种回望的心情,也有某种圆满的感觉。生命中或有无奈和缺憾,到最后原来都是完美结局的铺垫。

本书由城市书房出版,对我来说意味深长。2018年我曾经在城市书房发布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游走与淹留》。当时城市书房还在桥北路,发布会的美好的感受历久弥新。当时心里就希望能请城市书房出版一本书。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谢谢婉菁。

这本书献给另一半

我也要感谢三十多年来一直陪在身边的老伴。我俩还在职场那些年,他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家务。我离开职场后投入疯狂的书写作息,他也从未有微词,放任我自由写作。近年来他开始阅读我的书,以他念过三年中文并受过严格古文语法的训练,竟把我近年出版的书都看了。

这是他首次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我的文字中,有时他会说:哇,我都差点忘记那件事了!看到一个古怪的句子时,他会说,这个句子翻成英文可不容易。他会细细问我,某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这个意思还是那个意思。知道我将出版这一部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本散文集的时候,他非常雀跃,等不及要读。我想,不管此书能抵达多少读者手中,我已经有了一个最贴心也最细心的读者了。

这本书献给他,我的另一半。

作者简介:郭淑云(笔名文戈)

1986至1996年游学美国,获爱荷华大学东亚系文学士、亚洲文化研究硕士和夏威夷大学东亚系语言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敦煌学、中国讲唱文学传统和口头诗学理论。

1996至2018年就职于南洋理工大学,今为人文学院中文系退休副教授。

作者于七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早年嗜写长篇连载小说,并长期为报章书写专栏。教余笔耕不辍,着有长篇小说《豪门》;散文集《童言童心》、《轨迹》、《异乡心情》、《在云南园的日子》、《日子河流》、《家乡叙事》、《游走与淹留》和《却顾所来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