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企业转型 安身之路/周志强

专栏来到了完结篇,整合了各方资料与资讯,与中小型企业读者在转型方向共勉之。

从本质上看,企业的发展就是持续不断的变革——20年前500强企业,今天还能持续保持500强的企业寥寥无几。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资金、人才、资源相对有限之下,其挑战可想而知更大!所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快速识别环境和市场变化以及对其做出迅速的反应。



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面对着宏观上机遇下的机会,也同时面对着跨业跨界的挑战。

以下为笔者总结,与读者分享:

转型1:创造企业 独有价值

从红海的低成本,拼劳力与消耗资源走向价值提升寻求差异化的策略部署,这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中往高端前进。

“亲力亲为”在营运上操作的低成本对中小型企业或是“竞争优势”。可是,从长远而言,低成本竞争战略获利空间小、容易被模仿。在缺乏创新的条件下,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难以持久,而创造价值差异化策略所创造的产品、服务等在短期内不易让竞争对手模仿,能够创造并培育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提升顾客忠诚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



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主动研究消费者需求特征,积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或服务,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创新销售方式及分销渠道制造市场差异化,通过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企业形象差异化,通过完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链来强化服务差异化。

转型2:改变盲目 
战略倾向

作好核心主业,实施归核化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舍弃诱惑而专注特色,打造精品。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企业也将发展战略由多元化转向了归核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过度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舍弃多元化的诱惑,实施“归核”战略,降低多元化经营程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或将经营重点收缩于价值链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转型3:不再扩张 
提升质量

要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宁可盈利不做大,不要做“大不盈利”,实现规模至上的的发展方式向创新的集约式的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规模越大,内部管理层次越多,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也更高,甚至给企业发展带来陷阱:伴随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将会出现品牌、声誉和管理稀释的现象,导致管理失控、企业经营效益下降。

转型4:从“快”
转“久”

实现从急功近利式的做“快”,转变追求基业长青的做“久”。从速度至上“挣快钱”,转向经营稳健“稳挣钱”。通过分享共治,突破家族企业的人才瓶颈和企业传承难题,要重视商业道德,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道。

企业的超高速成长必须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而缺乏扎实基础的跨越式发展往往难以持续,应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追求基业长青。

转型5:放弃独斗 
合作共赢

由于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加快、消费升级等因素,现代商业竞争进入了竞合时代,强调企业间合作双赢胜于竞争单赢。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和成本分担、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进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中小企业要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形式,加强对联盟关系的管理,完善双方契约关系,通过建立联盟交流和学习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等,推进战略双方的互信、共赢。

总结:如笔者与其他4位专业人士尝试做资源整合,互补各自的优点及服务不足之处。建议大家往以下4大方向服务:1.上市/资本 2.融资借贷与奖掖 3.品牌 4.企业财务规划。

转型肯定会面对难度与风险,现金处理不当将是大问题,所以,在前进前不忘风险规划才是关键!

反应

 

在商言商

家族企业传承的永续经营起点/周志强

周志强(理财导师)

日前在老板群中的一个聚会上,当讨论到企业传承课题时,有一名老板提出,来到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企业继续生存已经是一大考验了。因此,还要必要再谈家族企业传承吗?

这心声的背后可以体会当下老板们的不容易,特别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后,面对的挑战已经不再是过去同州属或者国内的竞争而已。还要面对来自海外产品竞争,甚至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出海在本土落地的竞争。这现象越来越白热化。

无可否认,大环境是越趋竞争,所以最近我常半开玩笑对中小型企业老板们说,现在的中小型企业不升级转型,就像要慢慢等被市场淘汰。而积极转型升级的企业,却很可能在成功转型前,却更快速的阵亡在改变过程中。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揪心呢?对我而言,在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人之常情。但,与其纯粹回避风险而被动消极不改变,个人认为在知其害中,从长计议一步一脚印经历转型或升级的挑战还是较为积极性的出发。

让我们看看据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的调查,美国企业的500强里有177家是家族式企业,大概占三分之一。

据统计,家族企业创造的价值目前占据美国GDP的50%,并为美国提供了50%的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国,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明显是优于非家族式企业的管理。

以上的数据是想借以让家族企业的老板们看见家族企业通过多代人不断发展和积累后,在行业内累积了深厚的资源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独特优势往往就是让企业生存及稳定增长的关键。

借助ESG推动传承与增长

这里我就不展开企业转型升级的讨论,不过我沿着以上思路,提出在全球对环境、社会和监管(ESG)标准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让家族企业传承借ESG趋势做为永续经营起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传承过程中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维护家族利益并履行社会责任。

成功的家族企业传承中,传递的绝对不只是物质财富,更多有来自创办人及家族的文化和信念。

通过结合ESG战略,家族企业可以将这些价值观与ESG原则融合起来,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和环境责任。例如,一个以诚信和社会责任为核心价值的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将ESG纳入企业监管框架,强化其社会影响力。

最近在探讨传承课题种,我觉得可以参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为了顺利实现传承与永续经营的结合,而开始在家族企业内建立跨代委员会或顾问小组,即进行家族传承的规划,也协调企业的ESG策略(当然也可以把其他战略性策略一起纳入)。

当然,以上讲的容易,做可不简单。但与其被动被环境改变,家族企业不如让跨代包括接班人更积极配合世界趋势进行适当的转型升级。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