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崛起 别乱认干爹抄捷径/黄子伦

前阵子出席了场讲座,主讲人何包钢教授谈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趋势,虽然和美国的实力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不能否认,中国的努力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对比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特朗普在策划的税收制度改革和鼓吹的“美国制造”政策,将会在短期内拉开和中国的距离。

在这些场合总不能免俗的,就会有人问到底中国崛起能不能有助于提升本地华教地位的关系?这也是许多出席者非常关心的议题;而从事后的活动报道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无可否认的是,华语作为和中国打交道的媒介语是非常重要,也会受到重视,然而,要直接理解成“因此,本地华教会受到重视”,我觉得是过于理所当然。



从最简单的逻辑来看,如果那些在场的华教人士已深切感受到华教是逐渐受到本地政府的重视,他们就不会有此一问;就像你不会看到比尔·盖茨问“我是不是成为富豪了?”。也就是说,在场人士都心知肚明,中国崛起和华教地位提升并无直接或间接关系,这道问题也只是寻求心理慰藉。

因为华教被政府边缘化的关键,就是政府的单一源流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谈及的《拉萨报告书》。只要这项议程还存在,那么,不管外部环境有多大的变迁,都不能让大家有信心说华教地位会获得提升。

那么,华教的外部环境有没有得到改善?对比以前的抗争活动来说,我认为是有所进步的,虽然每年那不成比例的教育拨款是少得让人觉得是在乞讨,但类似白小事件已经少有了;加上华小近乎变态的填鸭式教育比起很多国小的放任作风,是越来越受到马来家长的欢迎,政府也乐得让华小给国家培育较有素质的“人才”。

中国不会“干预”

对政府来说,关闭华小,不管是选票考量,还是国家人才培育,都是大大的不划算。因此,政府现在对待华教的态度和做法就是“维持现状”,要华人选票了就给你多一点拨款,要作秀给马来选民看时就正颜厉色。这套戏码演了这么多年,大家应该习以为常,无需跳脚。



那么,华教生存的环境大致上不变,中国的崛起又能扮演什么因素?我上次说过,除非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是不倾向干预他国内政,而本地华教又恰恰是我国内政问题,所以是不用期待中国的“直接干预”。

中国和我国一起合作的许多商业企划和工程,几乎都是由两国政府的直接对话和协商完成,然后才有私人企业参与的机会,而且都是些大型的官联企业。大家也清楚,从政府到官企,核心领导层难见华人身影,这个情况会维持上好一段时间。所以,什么文化冲突,或者行事风格的不谅解,根本就不是中国政府和企业会担心的问题。因此,本地华教没有机会扮演任何积极角色,也无法从中受益。

而我觉得华教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华社,例如:默许/容忍校内采购的贪污腐败、缺乏检讨过时的教育模式、以及华裔家庭少子化等等。忽略内部问题,一厢情愿地以为中国崛起会有助于提升华教地位,就像是通过乱认干爹来抄捷径。

我们应该停止这种幻想。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鼓励大学毕业生当清洁工 网讽:抢大妈市场

(北京23日讯)中国青年失业率高企,北京要求各省增设家政专科,并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家政与清洁工作,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中国网友调侃这一举措,批评文凭贬值,并讽刺“大学生竟然要争抢大妈们的家政市场”。

还有网友嘲笑说,“清洁阿姨辛辛苦苦把女儿培养到大学毕业,现在却和女儿成了同事”。观察人士认为,这一现象暴露了中国青年面临的就业困境。

根据自由财经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上周联合发布文件,要求各省增设家政专科,并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此举引发了大量讨论,许多人表示“文凭迅速贬值”。尽管职业不分贵贱,且家政行业正逐步向专业化发展,但许多职场新人和专家认为,2000后出生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特别是清洁工作,凸显了中国青年就业的困难、职场竞争激烈以及教育资源错置等多重问题。

一名来自上海的抖音博主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调侃道:“笑死我了,明年1222万大学毕业生要抢进入家政产业。”他继续讽刺说,“读了19年的书,学了中英文能力,结果现在政策竟然要求他们去做家政工作,和大妈们争市场。”该视频迅速走红,大多数网友都不认同当局的新政策。

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意见》,政府要求每个省份至少设立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家政专业群,并在全国建设超过两个国家级的家政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此外,政府还计划每年培训30万家政从业人员、3万家政培训师和1万家政职业经理人。

对此,一位25岁的职场新人表示,疫情后中国的工作机会确实大幅减少,但除非家境贫困,否则大学毕业生投入家政,尤其是清洁行业的意愿普遍较低。

非政府组织“中国劳工观察”的总执行长李强认为,中国经济下行,中产阶级的工作压力加大,消费水平下降,家政市场的需求可能会萎缩。他质疑政府此时推出吸引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的举措,可能是试图将超过17%的高失业率推给大学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