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蓝伟光:研发再好也没用
技术知识需包装推广

吴惠明(左五起)移交纪念品给蓝伟光。左起为王润华、陈洺臣、黄循积及张瑞发;右起符传曙、祝家华、郑金财及莫泽浩。

(新山30日讯)有“纳滤之父”美誉的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Suntar)主席蓝伟光博士指出,互联网经济时代,善用知识的优势、结合团队力量来打造“知识型企业”,才能永续经营,发扬科研的创新精神。

戳中科研学家痛处



不过,他说,技术知识的研发即使再好、再优秀,若以枯燥难懂的专用名词,没推广及包装地推出市场,必吃败仗。

他也认为,热爱创新的人,未必需要创业。

“不少教授发明或创新科技在申请专利时,因未获企业注资、未能缴年费而失效,所研发的科技顿时失去法律的保护。”

蓝伟光此言也戳中科研学家的痛处,以及残酷的现实面。

“不过,创业就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而创业是一种高风险活动,需要冒着九死一生的打算。”



蓝伟光

搭配专业营销团队

他认为,知识型企业可通过知识产权战略为导向,利用专业企业经营模式,达到高附加值的知识产业,让现代化高新科技成为重点发展的企业,从科研技术变成产品、化身商品、建立品牌、企业定位及交易结构,成功把创新科技信息转换为消费者的知识源。

他也打趣说,长期躲在实验室里低调潜心做实验的科研专家们,难以将产品高调推广到市场,更不用说赚钱,所以,他们须要搭配专业营销团队及企业管理,为产品创造高附加值,让专研的科技成为企业无形资产。

他认为,知识型企业能做到上述,相信未来商界也会朝这个趋势迈进。

他昨晚在南方大学学院举办的“企业家大讲堂”第20讲活动上演讲时,如是表示。本报为该活动的指定媒体。

出席者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拿督斯里郑金财、南方大学学院永久名誉董事长吴惠明、校务顾问黄循积、署理董事长拿督陈洺臣、董事符传曙、理事长张瑞发博士、副理事长莫泽浩、校长祝家华博士及资深副校长王润华教授。

公众和学生踊跃出席聆听蓝伟光的演讲。

赴狮城留学买屋结婚为房贷创业登富豪榜

蓝伟光指出,1987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已有前瞻性的远见,深知水源及“水供紧张”会阻碍新加坡发展前景,而提出“治水”作为国家战略任务,致力展开污水处理及雨水收集等各种科研攻略,以实现自供自给的愿景。

当时,蓝伟光在大学任职化学系讲师,1991年到新加坡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购置新加坡政府组屋单位,婚后生计加上房贷负担,30岁那一年,他不得不成立一家公司,希望在研究“膜技术”的同时,能赚一些顾问费,却因而误打误撞地创业。

他接触了“膜技术”也掌握突破纳滤净水的关键技术,奠定了他日后创业的基础。后来,母校中国厦门大学召他回国,让他当上副教授,他也希望透过所学的科研教育,回报祖国。

中国每户都有净水机

“假如我当上教授,现在我可能还躲在实验室里专研水科技,不会选择二次创业。”

他在1996年创立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隔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我从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行第75名,后来掉出百大,再掉出千名以外,事实上并非在退步,而是大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神速。科研之路漫长,需要长时间进行实验。”

他意识到水源严重污染、短缺及分布不均,甚至出现“南水北调”的局面,全球水供问题无处不在,而在中国几乎每一户家庭都备有净水机,可见人们对水供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

“英雄造时势,逆势而上,反而能主导时势。”

他认为,不能单凭运气或时势便能“造英雄”,应用知识去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一定需要市场来回报,但技术有用武之地甚至造福人类,所体现的价值更是无比充盈。

辨认好水先看水源品质

市面上有微滤水、超滤水、纯净水(RO)、钠净水(有机纳滤)、真净水(无机纳滤)、能量水、山泉水、矿泉水及碱性水等五花八门的水,要如何辨认,或在竞争激烈中脱颖而出?

他强调,最关键的是水源供应是否受污染。

他说,化学污染如工厂排污、农药、饲料中的抗生素及塑料所释放的毒素,一旦水源供应品质无法给予100%的保证,或者过度纳滤,只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学生欲创业欢迎联系

他透露,企业已迈向电子时代,必须结合科技、市场及互联网,把提高循环水处理效率的核心业务做到更好,提倡含有天然矿物质的“真净水”。

他在讲座会上也大方披露,其儿子从事投资基金工作,倘若学生有创业方案,可联系他,或许能寻获合适的投资者。

反应

 

财经新闻

大马需857亿研发投资

(吉隆坡18日讯)科学、工艺及革新部说,需要投资总共857亿令吉在研发,以实现2021至2030年国家科学、科技和创新政策所设定的目标。

该部表示,该政策的目标是到了明年将国内研发总支出(GERD)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到了2030年增加到3.5%。

“根据预测,要到2030年将研发开销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5%,估计需要公共领域的研发支出为257亿令吉,私人领域的研发支出为600亿令吉。”

该部周四在国会网站上表示:“这是基于公共领域和私人界之间30:70的缴费比例。”

该部回应国阵新邦令金国会议员拿督斯里哈斯尼的询问,有关研发经费率是否影响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并拿马来西亚与韩国等其他国家相比,在研发分配方面的立场。

该部表示,国内研发总开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1.0%,相当于134亿8000万令吉,明显落后于韩国分配的占国内生产总值近5.2%,即2022年的3680亿9000万令吉。

“数据还显示,马来西亚公共和私人领域的研发支出比例为59:41,其中私人领域贡献18%,低于公共领域。”该部指出,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例如马来西亚科学捐赠基金(MSE)、i-Connect、单一窗口、赠款融资和研发支出双重减税奖掖等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