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找中医谈心

林迪卫坦言,许多潜在血管病变的患者一般上没有任何的症状,因为当血管梗塞不足70%时,人体并无任何的感觉。然而,当梗塞超过70%(进入晚期)时,人体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本期,邀来心血管疾病专家——林迪卫中医博士从中医的角度谈“心”,一探中医怎么为心血管疾病把关!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已有逾2000年的历史。中医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论述用针灸治疗各种‘心痛’。那是史上最早论述治疗心绞痛的相关理论之一。此外,在《伤寒论》中,就有当时候用于抢救外感病危重期,出现心功能衰竭的名方‘炙甘草汤’。再来,《金匮要略》仍记载了比现代心肺复苏术还要早一千几百年的心肺联合复苏术。”



甫见面,林迪卫中医博士即举出了许多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的经典作为佐证,并表示,中医药在中国已经广泛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除了达到了重要的作用外,也同时具有自身的临床特色与优势!

“中医理论十分注重‘治未病’的概念,即是‘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中医药除了能在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疾病的进展外,更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并发症发生呢!举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视网膜等改变,这些并发症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中医药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在‘既病防变’上下功夫,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调整内环境,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进行综合调理,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呢!”

【 中医·西医大不同 】

“辩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另一个指导思想,中医理论十分注重每个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可以配合规范化的西医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林迪卫坦言,西医、中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五脏六腑皆相互有关联!五脏六腑有各自的生理机能和特定的病理变化,又存在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



他举例:“譬如,心血管疾病之人,其中医的病机是‘心脾两虚’,即指心气虚、脾气虚。中医理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所以还有痰浊的形成,导致心血管堵塞而发病。临床上出现的冠心病、心衰病人,会时常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等脾胃的症状。由此,我们在治疗时除了会给于活血化瘀的中药外,更重要的是要健脾益气,因为‘气行则血行’方可达到治疗效果。

“有调查指出,有70%的疾病发生,是与人们的不良情绪有关。中医理论重视精神情绪对人体的影响,认为人的心、身也是一个整体。情志是导致疾病的因素之一(外感、内伤、七情),即‘百病皆生于气’。其中,《黄帝内经》里‘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述,即也说:——若人们的心情都平淡及恬静,人体的正气充足,人们就不生病了!”

有哪些症状?

林迪卫坦言,许多潜在有血管病变的患者一般上没有任何症状,因为当血管梗塞不足70%时,人体无任何感觉,当梗塞超过70%进入晚期时,人体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按照血管横断梗塞的程度,一般分为:

●梗塞初期:

梗塞30%无症状

●梗塞中期:

梗塞达50%无症状

●梗塞晚期:

梗塞达70%出现症状

其中,70%心血管疾病发作的症状,即有:

●胸中部疼痛、刺痛,闷憋胀或不舒服;

●左侧手臂、肩、肘部、颌部或背部有疼痛或不舒服;

●呼吸困难或气促;

●心跳加快;

●异常头晕或昏厥;流冷汗;

●面色苍白;

●恶心或呕吐。

中医如何预防?

●合理饮食:

饮食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明显相关;

●戒烟限酒:

吸烟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至3倍;

●控制体重:

肥胖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

●坚持适当运动: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保持良好及正面的心态:

日常生活中,应做到精神内守,心平气和,保持乐观的心态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法宝”;

●保持正常血压、血糖及血脂:

高血压患者患上冠心病比正常人高2倍!再来,糖尿病也易并发冠心病!根据报道,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而死亡,而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也是造成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何禁忌?

●忌身体着凉受寒

多数人选择开空调睡觉,因为喜欢“冷冷”的感觉。过于冷的气温时常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心血管不好的老年人。所以,睡觉或到寒冷国家旅行、工作时,应随时注意保暖。

●忌睡醒即起

早上睡醒后,许多人都是即刻起床,为了避免诱导心绞痛发作,切记睡醒时先躺在床上一、两分钟后,再起床。

●忌外清晨做晨运

许多老年人因为睡眠时间相对短而早起身。他们往往喜欢于凌晨5时30分至6时左右就出外做晨运。此时,太阳还没出来,室外温度较低,在没有光合作用下,树木相对稀放二氧化碳较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所以,应该等待太阳出来后,才开始在室外活动,以避免因氧不足,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

●忌活动过剧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可能供氧欠佳,倘若做剧烈运动,就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很可能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不宜做剧烈运动,建议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练气功或太极拳等。

●忌洗澡时间过长及高水温

许多人喜欢热水浴,倘若没有抽风机,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造成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导致人体血液供氧不足,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爆发。因此,洗澡时间最好是15至20分钟之间,水温适中就好。

百会穴
膻中穴
郄门穴
曲池穴
太冲穴

保健穴位

中医保健方式的穴位按摩能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调整阴阳。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可按压以下穴位,对疾病的控制有帮助。

百会穴

百会穴经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它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之一。对于高血压或低血压者,刺激百会穴有助血压的调节作用。

★取穴方法: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处,可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穴。日常保健可用手掌按摩或叩击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左右,每日两次。

曲池穴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它对冠心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可减缓心率。

★取穴方法: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上。对血管舒缩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轻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反观,重刺激可引起血管扩张,所以曲池能调节血压。

太冲穴

按压太冲穴可改善心脏供血、舒缓情绪压抑。再来,此穴位也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脑血管病、面神经麻痹等。

★取穴方法: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即是太冲穴。

内关穴

按压内关穴能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并达到养生保健、舒缓疼痛、解除疲劳等疗效。

★取穴方法: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先紧握其中一拳,再将另外一手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然后将无名指放在握拳之手腕横纹上,手食指和握拳手之手腕上凸起的两根筋相交叉点就是内关穴。按压10至15分钟效果最佳。

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取穴方法: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将右手掌的掌根紧贴膻中穴,适当用力顺时、逆时针按摩5至10分钟,并以局部发热为佳。

郄门穴

郄门穴有宁心、理气、活血的功效,可治疗胸痛、胸膜炎、神经衰弱、心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病症。

★取穴方法: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致相当于腕横纹和肘横纹中点,两条肌腱中间点。(*注:患者自救时,可用右手拇指按定左手郄门穴,然后左手腕向内转动45度再返回,以一分钟60次的速度重复此动作,1分钟左右即可舒缓不适。)

医师提示:

心血管病的保健,乃至养生、食疗方法有很多,尤其各种中药处方方剂、中成药等,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擅自服用。咨询合格专业中医师,经过中医辩证论治,并合理、安全配合保健或治疗,方为上策!

内关穴

反应

 

保健

从中西医谈“好不了的咳嗽”/颜裕和

感冒或病毒感染通常会在7至10天内自愈,但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在其他感冒症状消失后,可能仍会出现持续数周的咳嗽,这种现象被称为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 或病毒后咳嗽。尽管多数情况下无严重危害,但这现象通常持续3至8周,会对睡眠和生活造成一些困扰。

时光荏苒,离开政府医院,成为一名社区药剂师已有5年的时光了。

5年时间,或多或少帮助了一些感冒好了,但仍久咳不愈的病患,也听过客户的一些经验,今次整理一些,让读者能从各个角度理解这现象。

减少煎炸和辛辣食物

感染后咳嗽的主要原因包括鼻后滴漏和气管发炎。

鼻后滴漏是指感冒后鼻腔分泌的黏液流向喉咙,尤其在平躺时更易刺激喉部,引起痰液积聚和炎症。

上呼吸道感染后,气道肿胀可能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退,导致咳嗽反射过于敏感,对刺激更易反应,从而引发持续性咳嗽。

此外,既往有哮喘病史或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感冒后更易出现顽固性咳嗽。

在此期间,我的建议是减少煎炸和辛辣食物。

持续逾8周需评估

多数情况下,感染后咳嗽会随着炎症减轻和黏液减少而逐步好转。然而,如果出现以下的“红旗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包括咳血或痰液颜色、持续发热、身体酸痛和吞咽困难。

虽然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的主要类型,但其他疾病也可以引发类似的症状,例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ACE抑制型高血压药物、肺部感染(如肺炎或支气管炎)以及肺癌等。

如果咳嗽持续超过8周,则需进一步评估,此又不可不微辩也。

西医缓解中医辨证

在治疗方面,西医通常以缓解症状为主,若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开一些类固醇,以减少气管的炎症。

日常护理包括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饮用温热的饮料(如茶或蜂蜜)缓解喉部刺激,并避免油烟和香火等刺激性气体。

至于中医的理论,我问过一位中医朋友,并查过一些资料,据说中医将感染后咳嗽归为“伤寒”的范畴,病因复杂,与外感六淫(如风寒、燥热)及脏腑功能失调相关。他们强调辨证施治,既注重清热化痰,又重视脾肺调理。

避免使用抗生素

根据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贾维刚教授发表一篇的论文,我们可以知道,中医在治疗感染后咳嗽会综合考虑患者体质和地区气候,一般会采用以下方法:

1、清肺化痰法:适用于外寒内饮者,常用麻黄、杏仁等通阳化饮,缓解气道阻滞。

2、健脾益气法:针对脾虚湿重者,使用白术、党参等健脾药物,扶正祛邪。

3、疏肝通络法:适用于迁延性慢性咳嗽,采用柴胡、枳壳等调和气机。

中医辨证用药,大可商榷,这里只是聊个大概,就不再多作阐述了。

简而论之,虽然感染后咳嗽顽固,但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具有自限性。

通过合理用药、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及时就医,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

在治疗方针上,一般有经验的医生都会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因其没有任何效果。至于大部分保健品公司推荐的虎乳芝,又是另一个课题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