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卢成全:细研法案呈建议
数商会周一聚商EIS

卢成全:雇员对公司有信心就不需失业保险。

(吉隆坡5日讯)随着内阁设部长级小组探讨就业保险计划,国内数个总会将“主动出击”于周一开会讨论该课题及收集意见,随后与相关部长讨论时再提出集体建议。

就业保险计划法案已提呈国会一读,内阁昨日则决定由四名部长组成小组和业者会面讨论此事,看似相关法案内容可能有变数。



《南洋商报》探悉,人力资源部还没通知国内主要商会、公会代表何时开会,惟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总财政兼中总总秘书拿督卢成全指全国总商会、大马职工会及大马雇主联合会已暂定周一开会,协商就业保险课题后再与部长会面。

卢成全认为,这法案不应该仓促推进,反之应仔细研究,包括雇员们是否有信心让政府管理这么庞大的资金。

他说根据已提呈一读的相关法案,可发现就业保险和雇员公积金与社险有所不同,因为公积金是储蓄型,社险则有很广泛的受保范围,难以调整且需经过国会辩论才能调动。

“但是就业保险把权力都交给了(人资)部长,这是我们不认同的。”

雇员年失5亿可消费收入



卢成全说,若按照平均薪金为2000令吉来估算,就业保险计划下的就业基金可每年获得10亿令吉,这代表雇员失去了5亿令吉的可消费收入。

根据该法案,就业保险可征收的最高额度为薪金的1.5%,若按照2000令吉估算,680万雇员每月需交纳30令吉,即每月达致2亿400万令吉,12个月累积为24亿4800万令吉,加上雇主缴纳同一份额,该基金一年可取得48亿9600万令吉。

卢成全认为,若雇员对公司有信心,认为公司裁退后能赔偿,他们其实不认为自己需要这保险。

卢成全形容,根据就业保险计划法案,不管是收多少、赔多少、基金如何操作等,全都交给政府决定,其他单位没有话语权。

他说,这政策涉及雇主、雇员和政府,因此不能将绝大权力交给部长,而是通过三方讨论得出共识,政府不需负上任何责任的做法也有欠妥当。

他指导致其他商界不满的包括相关收费率及委任代理征收的条文。

卢成全强调,全国总商会曾要求和人资部长就此事会面,但对方直指此事已有定案。

江华强:应该由三方共同达成共识。

中小企公会轰讲一套做一套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江华强说,政府提出的“就业保险计划法案”(EIS)并没涵盖业者和有关部门早前提出的建议,有关部门和业者协商甚至提出了一套,最终提呈内阁和国会的却是另一套。

他说,政府部门针对政策咨询利益相关者意见时,都是神秘兮兮,不愿意透露太多资料,甚至是等到提呈国会一读后,业者才知道究竟这些部门想做的是什么。

“政府在拟定这些法案时也很神秘,就算是和我们交流也不愿意透明公开,讲的和最后提呈的是两回事。”

江华强以就业保险为例,指一开始和部门开会时,对方建议三方负责,即政府、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资金,最后出炉却只是雇主和雇员负责出钱,政府只负责执法。

他说,该法案是要保障雇员权益,因此应该三方共同负责和达成共识,而非让政府单方面拟定游戏规则。

谈到这次由四名部长组成小组和业者会面,江华强希望相关讨论能更透明,不是早前那种“没资料、没资讯”的情况。

内阁昨日成立以人力资源部长拿督斯里里察烈、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及拿督刘胜权,以及第二财长拿督斯里佐哈里组成的小组,重新探讨已提呈国会一读的“就业保险计划法案”。

就业保险计划法案引起多个职工组织不满,抨击政府没聆听劳资双方意见,就已拟定法案提呈国会。

探讨全年一次过缴额

江华强建议政府与业者探讨,能否确认就业保险计划每年预计需多少钱,再让涉及者在全年一次过缴纳款额。

他举例,我国过去失业情况最糟糕是在1997年,按照当时数据,可能需约7亿令吉的就业保险,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每年搜集7亿令吉就足够?

质疑委任代理

针对该法案内容提及政府能委任代理处理,江华强也质疑其必要性,因为政府在其他机构都有能力执行处理,为何这次却需委任代理?

对于这政策是否通过“保险机制”,江华强指早前与政府对话时,就曾建议别采取这机制。

“若是保险,意味着你一旦没有索取,这些钱也将不会归还。我们建议的是用储蓄模式,若没拿到(钱),那退休的时可以领回,而非给那些机构或代理。”

“其实大部分人都希望这法案一旦落实,能保障所有雇员,而非由99%的人出资,为0.1%或0.5%的人买单。”

江华强说,很多人也不希望政府再成立机构处理此事,如今已有雇员公积金局、社会保险局、人力资源发展基金、JobsMalaysia等,再设立一个机构,其费用也需人民买单。

“相关工作可在同一个法案或是部门下处理,无需不断增加各部门和机构。”

独家报道:苏正义

独家报道:苏正义

反应

 

财经新闻

柔新经济特区启动在即 新加坡马银行贷款看涨20%

(吉隆坡21日讯)随着柔新经济特区(JSSEZ)启动在即,新加坡马银行总执行长李汉英预计,启动的第一年预计将推动该银行的贷款业务增长10%至20%。

根据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计划在2027财年,实现新加坡业务占集团税前盈利的25%,2023财年时为19%。

2023财年(截至12月杪),马银行税前盈利报125亿令吉,其中新加坡作为第二大市场,贡献了23亿令吉。

李汉英坦言,要把盈利贡献占比扩大6%并非易事,银行必须进行全面转型,变得更加精简、高效和富有成效。

对于柔新经济特区,普遍预计马新两国可能在12月签署协议,因此,企业与银行都在等待具体细节。

他预计,该协议将为新加坡企业提供进入柔佛土地、能源及劳动力资源的机会,同时推动相关融资需求。

“新加坡的企业家和商人,对特区充满信心和乐观情绪。”

降低商家营运成本

他补充,特区的成本优势,将为新加坡中小企业带来机遇,例如将部分工厂或工作坊,迁至特区以降低运营成本。

“在新加坡经商成本非常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原材料、租金以及劳动力获取都存在困难。”

相比之下,大马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及资源提供了解决方案。

他指出,为迎接特区启动,他们已经在培训客户经理,帮助客户了解该区域的潜在优势。

加大支持中小企业

 

除此之外,李汉英透露,马银行计划进一步加强与新加坡中小企业的联系。

目前,约20%(约6万家)的新加坡中小企业拥有马银行账户,他们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将这一比例提高到30%。

贷款方面,目前竞争相当激烈,新加坡马银行市场份额仅有低个位数,接下来该银行计划,将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份额翻倍。

他指出,银行重点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及性,包括那些“或许仅有一年营运记录”的初创公司,因为他们对融资问题较为迫切。

他坦言,尽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需要更大的风险偏好,但这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高度契合。

“在我看来,决策不应仅基于过去的数据,而是要具有前瞻性。”

李汉英是于今年1月1日,正式担任新加坡马银行公司和新加坡马银行分行总执行长;此前,他具备30年的银行经验,并在马银行工作了11年。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