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同一个屋檐下维持“冷距离”
华联影响力日增 华堂为华社做事

租赁芙蓉华济公会会所,同一屋檐下的森华堂与森华联。

一句“社团老大”论,掀起森美兰华团联合会与森美兰中华大会堂两个组织,谁更有代表性及更有话语权的比试与热议。

于6年前筹创成立的森华联,一直被视为与森华堂打擂台的竞争对手,只是该两个组织并没有刻意显露对争取话语权的姿势。



林辉明豪言引起议论

两个华团组织的会址都租赁沉香路的芙蓉华济公会大厦,办事处就在同一个屋檐下的2楼及3楼,并保持着互不干涉的“冷距离”。

可是,最近森华联署理主席拿督林辉明却在“丙申年新春团拜联欢晚会”坦露要证明能力的豪言壮语,结果掀起议论纷纭。

华联今年改选

由于森华联今年将举行改选,预料林辉明将从拿督廖天保手中接过领导棒子,因此他发表的“社团老大”论,骤然掀起千层浪,更引起民众对森华联的未来动向诸多谈论。



对此“社团老大”论,廖天保似乎为林辉明护航,他形容森华联是森州“唯一”由团体会员组成的联合会,是华团大家庭。

森华堂主席陈永明则似乎避免“擦枪走火”,仅表示“谁做老大”并不重要,大家心中有数,大家都为华社做事。

组织功能比较
华堂影响延伸至非会员

2010年,森州的福建会馆、广东会馆、广西会馆、海南会馆及芙蓉华济公会5个大团体组织,筹创森华联,章程规定仅招收团体会员,在6年内,团体会员从28个激增两倍,至68个。

森华堂于1978年筹创,根据章程述明可招收团体会员、商号会员及个人会员,于2010年该会提议修改章程,列明票选理事的比例必须70%为社团会员,30%为个人或商号会员,还有70%票选团体理事须由团体会员选出,30%票选个人或商号会员由个人及商号会员推选,惟,此提案却遭到否决。

在根据对两个组织的宗旨作出比较分析时,就会发现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例如森华堂致力促进华团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慈善工作及排难解纷;而森华联则致力加强“属会”联系及解决“属会”问题,促进团结与互助合作。

从组织功能作比较的话,显然森华堂对华团事务的影响及干预度可延伸至“非会员”的其他注册华团;森华联还只局限于“属会”的内部事务。

目前森华堂共有169个团体会员、69个商号会员及1024名个人会员。森华堂将于近期内迁离华济公会,由森华联“填补”空缺。

代表团体争取权益——森华联主席拿督廖天保

森华联是森州唯一只招收团体会员的组织,因此,林辉明于晚宴当天的讲话诠释的是“华团大家庭”。

如果以团体会员的实质来看,森华联有“社团老大”的实质,但却不能有“华社老大”的名;我们的目标是要联合研究、探讨,及协助华人争取应得的权利。

自从创立以来,我们并没有广招会员,因此团体会员人数不多,不过会员都是来自州内的主要社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组织。

许多会员都主动加入,虽然当初的目标是招收100个团体会员,但,在短短6年就招收到68个,这已是很满意的成绩。

与华堂关系友好

我们曾于2013年举办3万人规模的晚宴,创下森州之最的纪录,当时是由森华联一手策划统筹,轰动一时。

由于大部分理事年事已高,所以许多慈善福利及文化教育工作均由青年团及妇女组负责,母会在后面支持。

我们与森华堂向来保持友好关系,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只是从未合作联办活动。

大家都是老朋友——森华堂主席陈永明

我不会在意“森华联是森州社团老大”的言论,因为谁是老大并不重要,因为人们心里有数。

在民主社会里,任何团体都能争取表现,而且应有更多人,甚至更多团体一起为社会、为华社工作及做善事。

尽管曾一度出现“森华堂太多个人会员”的批评,可是由于个人会员太多,也使到无法通过修改章程,不过森华堂的团体会员人数却达169个;其实有多个州属的华堂也以个人会员为主。

个人声望决定出线

虽然无法修改章程,不过在改选时,都是尽量挑选团体会员作为代表,而且在出现竞选时,通常受提名参加竞选的社团代表都比较容易获选,或是个人声望较高的个人会员才有出线的机会。

我是以森美兰太极气功十八式体育总会的代表获选进入森华堂,而本届理事会,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均各占一半,不过,过去的理事会,团体会员的比例比较高。

其实,森华堂与森华联的理事均是朋友,大家都互相熟悉,都是老朋友。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华团应谋划华社未来/南洋社论

我国各籍贯及乡团组织,应该联合起来举办交流活动或团结之夜,进行深入交流及探讨,以展示华社的团结力量。

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在大马客联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值得我国华团省思。他认为,如今我国各族四分五裂,尤其是华裔族群,在面对种族和宗教动荡之际,没多少人勇于站出来,如果如此情况继续下去,往后华社肯定会靠边站。

“站出来不要为了打广告,而是以民间和民族的进一步团结”,这位部长的讲话,其实相当中肯的反映了当前华社的情况。

华人早年下南洋,飘泊流离无依靠,结社抱团是时势所趋,既可形成一股力量相互扶持,也借助团结的力量走出筚路蓝缕,开创生活的新天地。

前路须越走越宽

华社今天拥有的成就,确实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全体华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团结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打造出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但为族群,也为国家创造更大价值。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路也必须继续走下去。华社今天的成就,未必是将来的辉煌。如果没有开拓更宽广眼界,这条路会越走越狭窄,越走越看不到前景、看不到未来。

马来西亚华团组织中,有血缘性组织、有地缘性组织、更有业缘性组织,各种属性的团体聚焦在各自范畴寻求发展,开拓新机,这是可以理解,也是这些团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只是,过度聚焦本身的范畴,会形成各走各路或是过度重视某个领域的发展,忽略整个大局的部署。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华社可能会失去方向,在整个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受到冲击。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大马国家政治局势的未来走向难以预测,华人社会在未来发展的态势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个重大的问题,当下的华社重要的领导团体或组织,是否有着居安思危的意识?

1983年,15华团呈交《国家文化备忘录》,表达对国家文化课题的看法,奠定华团突破种族藩篱、争取文化民主的基础。两年后发布《华团联合宣言》,成为贯彻华团文化大会的精神和原则。这是华团前瞻的思维,为华社在国家政经文教领域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目前,大马全国成立超过1万个华团,功能既不一、定位差异大。许多华团仍然维系着联络乡情、照顾会员福利的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许多以商为基础的团体应运而生。这种趋势原本可能汇聚成另一股社会力量,为华社的发展扮演推动的角色。

暗地里暗流汹涌

然而,表面上华团和和气气,暗地里却是暗流汹涌,华社汇聚力量的目标非但不能实现,团体之间的纠葛却形成了华团的另一种分裂。

这也许是美好的时代,华社是否具备更宏大的理想,是否立意筹划一份蓝图,让后代在马来西亚这片美好的土地上更好的安身立命?

杯觥交错和衣香鬓影里,华人社会展现的是歌舞升平的景象,但这个虚幻的盛景之后,华社的路在何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