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线上新闻与付费/邱诗承

随着移动端设备在近几年来的普及化,越来越多民众已开始选择通过移动端设备浏览新闻,许多本地媒体机构也借此纷纷开拓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在架设自己的新闻网站之际,也通过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与通讯应用软件,势必将新闻推送至读者的手中。

无论如何,即使这些媒体机构再多么努力制定不同种类的新闻内容,以迎合不同背景的读者群,但终究逃不过全球媒体机构所面对的共同问题——业务收入,尤其是广告收益大幅度下跌。

设付费墙增加收入

国内媒体的收入下跌,甚至业绩见红,与全球科技巨头崛起是息息相关。根据谷歌今年2月公布的最新财报,该公司2019年营业额高达1607亿4000万美元(约7003亿9240万令吉),而其最大的营收来源为广告收入,单是去年就高达1348亿1000万美元(5874亿761万令吉)。

谷歌在2016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吸走全美广告支出总额中的600亿美元(约2618亿令吉);由于无法获悉谷歌在大马的广告收入是多少,但随着国内数字商务逐渐增长,投在谷歌上的广告额也想必是个惊人数字。

在业务收入减少、内容制造成本飙涨的严峻挑战下,导致国内不少媒体都处在“是否要为线上内容设立付费墙?”的十字路口。

在马来西亚,除了原生网络媒体“当今大马”和“透视大马”是有设立付费墙机制,近年来积极推动线上内容的星报媒体除了继续出版印刷,也在开始了其付费墙,希望通过付费墙的方式增加收入。

至于传统中文印刷媒体除了设立付费的电子报模式,以及会员登入制模式,却还未设立付费墙机制。

提供优质新闻内容

虽然“线上新闻内容应不应该付费”的讨论在大马依然新鲜,但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媒体早已在多年前进行讨论,而以提供高品质新闻内容闻名全球的《金融时报》更是早在2002年就已设立付费墙机制。

在这18年中,经过了业务下滑、致力开发高品质新闻内容、采取积极数位化转型等挑战后,《金融时报》如今已成功转型成为数位媒体,截至2019年更有高达100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付费用户,而该媒体也继续以深度内容与科技的配合,向全球读者们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

或许许多报人都会以这些是“国外的例子”、“国人都爱免费内容”等理由回应“线上新闻内容应不应该付费”的命题,但实际上更应思考媒体需不需要提供优质新闻内容予读者的根本性问题。

国人都爱免费新闻内容的问题,其实是基于国内各媒体皆报道相同的内容,才令读者们有“不读A媒体可读B媒体”的意识。倘若媒体愿意提供与读者们息息相关的优质内容,试问这会不会逐步告诉读者一个信息,即:“你愿意付钱,我愿意提供优质内容。”

近几年,国外媒体在付费墙机制上走走跌跌,没有一家媒体是在一夕间取得成功,甚至是这些媒体都在尝试不同类型的收费墙机制,如硬性付费、计次付费、捐款式付费、动态式付费等,试图找到一个最适合读者与自己的方式,并在不同方式的配合下,继续提供优质内容,摈弃劣质且无收入贡献的内容。

笔者身为媒体人,自然知道各个媒体机构都有自身的挑战和局限,也在开源节流的问题走得跌跌撞撞,但媒体机构或许是时候认真在“线上新闻内容应不应该付费”一事上认真思考,通过付费和优质新闻内容,与读者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关系。

反应

 

国际

白俄大规模屏蔽新闻网站

(明斯克24日讯)就在新一次大示威前夕,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政权开始封锁数十个新闻网站。

21日晚间,许多白俄网民发现一些新闻网站打不开,视窗中仅出现白俄罗斯信息部发表的一句话公告,那就是根据白俄罗斯《媒体法》,访问这些网站受到限制。

被屏蔽的网站包括自由电台,由波兰外交部资助的多语种卫星电视,从事统计选票和监督大选,支持反对派,以及一些有影响的地方大报和几家批评卢卡申科来自俄罗斯的网站。

远离政治,在白俄罗斯特别有影响的一家体育网站也被屏蔽。这家网站虽然仅报道体育新闻,但最近采访了多名白俄罗斯体育明星和名将,他们在访问中都呼吁卢卡申科下台。

目前仍在白俄罗斯运作的一些独立媒体正准备应对局势可能恶化。

深具影响力的白俄罗斯大报《我们的土地》连续多天在网页的显要位置刊载公告,详细指示读者在编辑人员一旦被捕,网页被屏蔽等情况发生时,该网站的所有权归谁,以及读者应该访问的设在国外的报纸网站服务器的网址。

白俄罗斯抗议活动爆发后,这家大报的主编和副主编等曾一度被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