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重塑教育 回应危机/陈玲娜

行动管控令实施的高峰期,学生如何持续学习,成了大家密切关注的教育议题。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底下,人们同时也关注失业、生意持续性、科技运用等问题。教育能否在当下或将来发挥其功能与特点,还有教育的长远目标,都不再只是教育学者该思考的问题。

据统计,在2020年4月,184个国家有超过15亿3000万名学生辍学,各级的学习机构被迫关闭,使全球各地入学学生总数当中的87.6%受到波及。各国政府,包括马来西亚政府,因此作出艰难的决定,让学校以及教育学府复课,好让学童与青少年返回他们一度熟悉的日常作息。

冠病的出现,给我们显示了一个事实,即学习乃是危机当前整合各阶层人士的最大关键。据ON24今年发布的报告,全球提供高数据量的网络研讨会以及内容分享会,使2020前半年进行的网络研讨会遽增330%,参与人数更较去年同期翻倍。同一份报告指出,55%受访者已计划在今年增加网络研讨会的制作。

在另一新世界凝聚

网络研讨会及虚拟论坛的参加方式简易方便,无论是学习或者合作性质的活动,都为参与者提供最佳的替代方案。这些远距教室和论坛不必设场地,它们以有效的成本和最安全的办法,把所有需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人们,在另一个新世界凝聚起来。

对于想保持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成长的熟龄人士来说,网络研讨会无疑提供很好的平台,并在防疫上确保个人的安全。

如此说来,年轻人接受的正规教育,更不容轻易地因故妥协。尽管经济市场的不稳定,使人们更趋于抱着观望态度,但学生的长期发展及对未来的保障,就是他们重返校园的最大理由。毕竟,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的心理、社会以及情感发展。

在几乎所有的学习情境底下,学生该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因为成熟个体所需的培育,尚包括其他重要素质,如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批判性思考过程、情志发展及增加自我和社会意识。

一直以来,所有教育学府都持续提供这么一个空间,让学生去发掘、创造和创新。全球危机当前,正规学府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网,持续建构他们的能力,以希望的视角展望未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集体方式这样做,这符合业界及社会经济的立场,即倘若我们要从危机中重新出发,就要以集体的方式向前跨出一步。

检讨师资培训良机

学生重返教室与校园,就是教育改革的下一个催化剂,因为各个教育学府现在都必须诚实地、且完整地评估学习成果以及学习体验,同时还要确保大家都如实遵守防疫的标准作业指南。在全球大封锁的余波(加上可能紧接着出现的连连危机)当中,此时真是检讨整个教育大环境的最好时机。

教改的一大要项,就是探讨如何利用更好的仪器与科技来回应远距学习的需要,这势必将成为持续不断的讨论议题之一。接着,全球的互联网覆盖率及其稳定性,也是确保学生在学习上不落人后的要项。此外,现在就是检讨师资培训的最佳时候,以从中了解他们是否获得足够的支援,以便应对下一波的考验。

在新常态底下,当与其他专业人士的期望保持一致,探讨教职人员是否准备妥善,敏捷地、具有丰富资源地合作,好能造福更广大的社群。我们当如何找到一位专家,让他以多元的眼光审视教育,以回应受危机波及的工业4.0职场需求?

受过时流程监管

再来,我们也得看看政策制定者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教育学府行政管理的规定。其中一项最受瞩目的事实,就是在全球危机期间,教育学府如何受到过时的流程及合规结构的监管,并成为认证与批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结构是在真诚和公平的条件下创建,以实现公正和规范的管制,但却阻碍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的发展以及工作招聘方面,更是明显。

尽管我们预期在接下来的好几个月内将面对重重挑战,但是,马来西亚政府在确保教育领域不受疫情干扰的努力上表现杰出。教育部启动的DELIMa全新数字学习平台,以及Komuniti Guru Digital Learning bersama KPM(教育部数字学习教师群组),都是教育演变发展的正确方向。

随着本地与全球各地的教室重启大门,教育提供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业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更要巩固起来,以采取下一个步骤检视我们给目前及未来学生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否奏效。

过去好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学到一些宝贵经验。现在,正是我们询问自己该如何重塑教育的时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冠病疫情的影响中重建,进一步扩大教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以整合全人类的成长发展,以回应当前的全球危机。

(作者为英迪国际大学与学院总执行长)

反应

 

言论

浅谈大马教育旅游发展/陈玲娜

教育部早前披露,大马政府内阁已批准推动发展“教育旅游”(Edutourism),即由教育部主导、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旨在吸引更多亚洲及西方国家的学生到马来西亚游学,从而刺激国家的教育与旅游收益。

我们了解,教育旅游在我国并非全新概念。2015年,当时的高等教育部联合旅游部,通过马来西亚旅游局推介教育旅游配套,采用“超出学位”的宣传标语,向国际人士介绍马来西亚,以吸引各国大专生到国内游学。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上有着许多优势,其中最受国际学生好评的,莫过于令人感到自在的语言环境、负担得起的学费及生活费、旅游观光时的安全与便利,再加上有一揽子的学术课程供选读,这都是他们选择大马为学习据点的主因。

据教育部设定的目标,踏入2020年,来马就读的海外学生预计达20万人。倘若2020全年的国际学生总人数达至上述目标,那么,这将为教育领域带来156亿令吉的收益。这说明,教育事业除了为学生的前景铺路以外,也成了全国的关键增长指标。

以教育主旨为依归

在这波成长趋势中,教育旅游就是教育事业的延伸版,因为它结合了两大优势,既能吸引学生前来我国,更能让他们在此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带回原居国家一展长才。

参照英迪国际大学与学院的经验,我们接待过来自8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从中观察到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学习,确实能够汲取到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这为他们日后在全球职场上发展,可说奠定了稳健的基础。



相对的,对于任何一家教育机构来说,投入教育旅游何尝不是开拓非传统课程、向潜在学生介绍就学机会,进而创造全新收入来源的一个宝贵契机?

教育部倡议的教育旅游,主要是以短期课程、例如语文与技术培训课程为招生引力。

或许有些人士会担心,结合旅游观光业的教育事业,是否会失去其本质而变得不再单纯?我认为,教育旅游务必以教育的主旨与初衷为依归。固然,有机会到全新的国度观光学习,学生们确实可通过多元文化的接触面而体验更深,但是,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具体成果,还是必须清楚地界定和估量,万万不可含糊带过。

体验多元人文特色

这里有两大经验可与大家共享:2018年,日本梅光学院大学(Baiko Gakuin University)34名在籍学生访马,利用3个月时间在英迪国际大学进修英语文。此外,他们还借着大马政府规定私立大专院校开办的通修科目之下的一门课程,学习解决问题、发表己见以及提高对世界时事的认知,也从中试着解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列出的各种问题,取得了具体的学习成果。

尽管这34名日本学生来马是专注于发展语文能力和创意思考能力,但东道主还是为他们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光旅游行程,其中包括逛茨厂街、吉隆坡城中城、独立广场、布城和马六甲。

远道而来的客人甚至还到了雪兰莪州加里岛的玛美里原住民文化村参观,深入了解这社群的生活面貌之余,又向当地村民介绍本身的日本文化,达到互相交流的成果。

2019年,英国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校本部的学生,访问了槟城英迪国际学院。考文垂的这批大学生当中,有英国人、葡萄牙人、巴基斯坦人和尼日利亚人,他们在大马学生的陪伴下,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编程马拉松比赛、网络安全个案研究、扩增实境(AR)研究以及客座讲授时段等。

课余,他们受到本地学生的热情招待,不仅参观了槟岛上重要的历史古迹景点,还深入体验多采多姿的人文特色。

事实上,在设定以学习为主轴、其后让学生寻求机会去观光及探索当地文化的目标之际,我们应全力确保教育旅游达致“学习”及“旅游”这两大初衷。这样,学生不但获得新的竞争力和知识,也能够进一步及深入认识马来西亚。

投入教育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政府机关(特别是移民局)以及各个教育机构,必须事先拟定清楚的作业框架和指南,议定提供哪些短期课程,以及各单位应扮演的角色、应尽的责任以及必须符合的条件,才能如实推动我国的教育旅游发展。

设专属单位管理游学

此外,也可成立一个专属单位负责管理教育旅游课程,促使各个教育机构改善其产品及服务,同时成为国际学生在学期间的联络处。最重要的是,这个单位要有献身精神,从医疗到安全课题,支援国际学生在马来西亚生活上的一切需求。

在推出教育旅游服务的当儿,也要严谨关注教育产品服务质量以及它是否受到承认。毕竟大部分选择来马参加短期课程的学生,都希望能借此提升他们的个人学习,甚至提升日后返回祖国时的就业能力。基于此因,我国为国际学生推出的课程,除了要有吸引力以外,也须有受用价值。

教育旅游的进修课程,有别于一般较为长期的学术课程,即显得较为短促和密集。所以,有关方面在招生时应列出明确的入学条件,并对课程设定灵活性的选项以备不时改进之需。

与此同时,政府亦须在处理学生的入境签证政策上,拟定清楚的作业框架,好使教育旅游顺利推行。对于一心想到马来西亚游学的学生来说,清楚了解签证作业程序及时间表,及时并顺利地获取教育旅游签证,就是最重要不过的事了。

谈过了内政部权限内的签证程序,我认为,在致力推动马来西亚教育旅游的过程中,教育部应继续扮演领头羊角色。当然,也少不了旅游和文化部的力量,毕竟该部在推广教育旅游、吸引潜在学生到来马来西亚游学的努力上,将扮演吃重角色。

我们冀望在各个政府部门和机关的共同努力下,马来西亚的教育旅游发展计划终必如愿落实。

(作者为英迪国际大学与学院总执行长)

陈玲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