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李登辉逝世 台湾蓝绿阵营各自表述

(台北1日讯)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周四(7月30日)病逝,享年97岁。台湾朝野纷纷向前总统告别,绿营一致表达哀悼与敬意,与李登辉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国民党,则陷入尴尬。

李登辉曾是国民党主席,后来被撤销党籍。在李登辉生前,总统蔡英文丶副总统赖清德及行政院长苏贞昌都曾前往医院探视,但国民党却没有派人前去探视,蓝营如何回应他的死讯也成为社会焦点。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中央党部受访时,肯定李登辉传奇丶精彩的一生,及对台湾民主转型的深刻影响,但其功过应该留给历史做评价。至于未来是否会去灵堂致意,江启臣回应称要看家属及致丧委员会的安排,再找适当时间去。

柯文哲发合照惹议

两年前卷入共谍案的新党青年委员会主席王炳忠,在李登辉逝世的消息出来后再脸书发文“终于死了!”,相关言论随即引发挞伐,大批网民留言批评他“没有口德”。王炳忠事后再发文称,自己对李登辉的论定就是“党奸国贼”。

同一时间,前立委邱毅指自己曾是李登辉的学生,但九十年代中期便成为李亟欲除之后快的钦犯。他强调,痛恨李登辉数典忘祖,一心想做日本人,鄙视李为了权力引进黑金,污染了台湾政治,牢记五鬼搬运,淘空国民党,扰乱台湾金融。他认为李登辉散场了,“可是他留下的烂摊子还得走下去”。

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脸书的悼文也引起争议,他指自己身为一个看尽生老病死的外科医师,接到李总统离去的消息还是很感伤,因为不管世人如何评论,李登辉都是时代的英雄。他贴出与李登辉的合照,李穿睡衣坐在轮椅上,挽着柯文哲的手,满脸倦容,不少网民批评他“非常无礼”,指做医生要保守病人隐私,绝对不能公开病容照。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江泽民李登辉 两岸关系起伏

报道:笔锋

江泽民和李登辉主导两岸政局时,经历台海从冰封到开放又摆荡到政治对立,经济、文化、民间交流最为起伏。

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病逝,代表着两岸交流的一个时代翻页了。江泽民在1989年接任中国国家领导人;台湾的总统李登辉则在1988年接任,两人主导两岸政局直到2000年,而这段时期正好是台海从冰封走到开放又摆荡到政治对立,经济、文化、民间交流最为起伏。

1989年是“六四”学运冲击的年代,也是国际对中国采取封锁的时期,江泽民在这个危机阶段由上海到北京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职务;1989年前已有部分台商悄悄进入中国这广袤的市场,1989年全世界封锁中国之际,台商却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中国布局,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资”之一。

在李登辉和江泽民初就位领导人时,两岸正处于摸索的阶段,彼此之间没有敌意,只有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及体制的落差,李更积极筹设国家统一委员会,并拟定国统纲领,明订两岸统一的阶段为近程、中程与远程,这时“一个中国”的目标不是争论焦点,只是内容涵义的争论而已,当时台湾更以“指向一个中国的阶段性两个中国”作为国统纲领的近程和中程目标。

1993年4月27日,在李登辉和江泽民的主导及推动下,第一次辜汪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两岸44年分治以来双方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谈判,台湾及中国的和解达到有史以来最友好最紧密的阶段。

李登辉访美爆台海危机

1995年李登辉为了隔年总统大选,展开返母校康乃尔大学的访美活动,江泽民针对台美互动有逾越“红区”的事实,对台湾发动军演,也就是第一次“1996台海危机”。

美方为了平息台海战火,邀中国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刘华秋访问华盛顿,同时邀请台湾国安会秘书长丁懋时访问纽约,由美国国务卿及国安顾问和刘谈判,副国务卿与副国安顾问在纽约和丁会谈,把台海危机限缩在军演范围,不致擦枪走火。两岸终免于兵戎相见,只不过政军上对立成形。

台湾鉴于中国的军事压力,也展开导弹、防空系统技术研发等各种部署。在谍报活动方面,台湾军情局渗透进入中国总后勤部军械处少将处长刘连昆及军械局局长大校邵振中,窃取中国的导弹部署基地及对台的军事能量情报,终于在1999年爆发了“刘连昆案”,成为中国建政以来最严重的台谍案;当时又正逢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使两岸关系在李登辉卸任最后一刻,北京在江泽民的主导下确立了对台政经分离路线,而随后民进党的陈水扁当选总统,两岸正式进入政治冰河时期。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