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互联网与电视(上篇)/郑根奇

传统电视领域的最主要特点是:垄断节目入口、垄断价格,信息传播是单向的,你播我看,用户没有自主权,观众无法选择或寻找自己喜欢的节目,只能看新闻局指定供应商提供的节目,在价格方面实行垄断价格,大量互联网上可以免费看的视频在广电领域都要收费或不提供。

可见,传统电视在目前信息爆炸的年代,缺乏竞争力,未来必定落伍而被人们所抛弃。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等新媒体发展迅速,从某种角度来说已取代电视。越来越多人已不看电视,新闻都是从网上看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更快更准确,节省大量时间,电视的确落伍了。

当电视被接入互联网之后,完全颠覆我们使用电视的传统方法,有着庞大的商机,市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接入了互联网之后,电视就不再是一个“宣传机器”,向观众“灌输”特定内容的工具,用户不再需要守在电视机等待观看节目,查找影片就和使用谷歌搜索一样方便,用户体验将发生巨变,通讯及多媒体部的广告垄断将被打破,商家将会以极低的价格在电视上投放广告,用户、企业、内容商都会因此受益。

在内容方面,大量的互联网视频网站也提供传统电视所没有的海量电影、电视的点播服务,通过简单轻巧的机顶盒,将海量的互联网资源整合到电视里,无论对于最终用户、视频网站、广告商来说都是多赢,唯一吃亏的就是传统的电视广告业务。

最具创新力的“破坏者”

作为技术的互联网“破坏”了传统产业的结构,促进社会资产重组,创立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并将继续贡献社会,有人因此说,作为工具性的互联网是最具创新力的“破坏者”。互联网作用于社会的另一面是她的内容——作为传播介质的互联网文化,也“破坏”了传统文化的格局、文化习俗和意识形态。

事实上,互联网因其发散性使她的文化“自由”和“不可收敛”,电视媒体的可控性则使得电视文化显得传统和保守。互联网的到来不仅打破了已经稳定的多种传媒结构格局,也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文化平衡。“传统的、线性的、自甘束缚的"电视思维遭到严重碰击,现行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及至人们的习俗都将不得不重新调整和定位,这也许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本应经历的一次“新陈代谢”。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的出现就是一件好事,你在SNS关注什么人,你就能得到什么信息,你关注一些聪明人和专家,你就可以获得知识,你关注一些笨蛋,你就获得垃圾。

互联网媒体一经出现在信息社会之中,就显示出他无比的威力,新媒体以全新方式、样式和内容夺走了屏幕前一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的和有文化的观众。其实,一种新媒体会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自有他优秀的和受人喜爱的突出之处:如媒体自身的潜能、潜伏在大众中的某种欲望等。

但是从目前看,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大大落后于她的发展速度,对于由她带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的认识还显得"迟钝和茫然"。

反应

 

商余

将脸埋在手里

文|郑根奇

声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传入我的耳中, 光线以五颜六色、 多姿多彩的形式映入我的眼里,空气在我无意识下进出我的肺部,周围的温度、 湿度,还有无名的气氛充斥着我的全身。 

周遭的变化是如此的多、如此的快,但脑袋似乎麻痹着,神经似乎停滞,脑细胞不知死了多少。是脑袋无法接受周围变动的讯息吗?是感官失去了功能吗? 不,更正确的来说,是脑袋无法来得及处理这些讯息并对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甚至根本没有了反应。

是累了吗? 但疲倦的感觉也没有,也找不到疲倦的理由。 将脸埋在手里,想阻挡周遭纷纷扰扰的讯息,原本已很“宁静”的脑袋,变得更加宁静。想哭,却感觉不到伤心的心情;想笑,却也笑得出来,但笑得莫名其妙,这又似乎不是开心、快乐的感觉。

将脸埋在手里,闭着双眼,无意识下的想减少周围对感官的刺激,虽然感觉不到 有什么强烈的“刺激”……

脱离现实世界

将脸埋在手里,闭着双眼,想脱离一下周围的现实世界,在另一个空间寻找自己,寻找一个“所以然”来。 

不知不觉我感觉到周围的环境的变化, 但这和我之前感觉和认识的环境并不一样。似乎听不到但却感觉到雨滴滑落的声音,似乎看不到却感觉到周围自然的面貌、气息。眼睛闭着,心眼却开了。看到了大地万象更新、充满朝气、生命力的景象,它就在我的四周!在脑袋里搜索可以用来描述这一切感觉的词汇、句子,却发现自己无法用所知道的东西诠释这种未知的感觉。 

睁开双眸,放下双手,往后一靠,似乎有了一点“知觉”。 或许是因为困惑,所以让我有所感悟。或许,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在于无知, 而在于他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