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供不应求 洪水为患 中国猪肉再涨价

(北京10日讯)中国猪肉价格才因疫情趋缓逐步下降,6、7月的长江洪水再度推高猪肉价格。

中国猪肉价格7月涨至每公斤人民币57.22元(约34.50令吉)。业界人士表示,短期猪肉仍将供不应求。

新华网报道,畜牧大省山东与河北的猪肉价格节节上涨。山东省畜牧总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省猪肉价格从5月底的每公斤47.18元,连续上涨至7月底的57.22元。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由消费拉动。受养殖周期影响,通常夏季是一年中猪肉供应比较紧缺的时期。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猪肉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但6月以来,中国多地出现的暴雨,严重影响生猪生产及产品调运,使供应跟不上需求。

所幸的是,预计7月份以后猪肉市场供应将持续改善。报道引述中国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猪肉供应将持续改善,价格再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蔬菜大米也受影响

另一方面,美国《财富》杂志网站8日报道,市场情报机构“斯通X集团”驻上海的大宗商品分析师达林·弗里德里希表示,受洪水影响,7月中下旬中国蔬菜和猪肉价格攀升。

该地区最常见的农作物大米,可能受到洪水最严重的打击。

洪水的时机挽救了一些作物,如油菜籽和小麦,这些作物“在洪灾发生之前就已经收获了”。总的来说,市场似乎“不太担心”洪灾引起短缺。

新建基础设施
城市工业受影响有限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8日刊文说,到目前为止,长江这一轮洪灾并没对经济造成冲击。

洪水在7月下旬开始退去,给这个仍在从疫情中恢复的国家,造成了10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至少有158人死亡或失踪,400万人撤离家园。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尧(音译)在初步研究中估计,洪水将导致中国2020年的国内总产值减少0.17%,损失远小于以往的危机。

培育湿地建新大坝

李尧说:“对中国来说,消化洪水造成的整体经济损失应该不难。”

洪水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轻微并非偶然。近年来,北京培育了新的湿地并修建新的大坝,以应对这种威胁。洪水的轨迹反映出政府的优先事项,新建的基础设施保护了城市和工业中心,而牺牲了农田和农村。

中国最具破坏性的洪水发生在1998年。那一年的洪灾使中国的年经济产出减少了1.90%,而2016年的洪水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0.30%。

相比之下,今年的洪水预计对经济的破坏要小得多。

洗衣粉洗发水受影响

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心,这里有汽车、医疗设备和钢铁工厂。不过,截至目前,洪水对该地区供应链的冲击似乎有限。

李尧说,洗衣粉、洗发水和医用口罩等商品的供应链出现了一些影响。她说,长江沿线的工厂生产这类产品,但任何中断都可以由其他地区的工厂弥补。

反应

 

灼见

解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魏开星

即将过去的2024年,世界局势纷乱,大国竞争加剧,东欧及中东战争未见停火的迹象;国际经贸层面,自由贸易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逆全球化势力有增无减,人为破坏产业链的行为被冠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头。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未卷入任何一场战争,却被西方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美欧等资本主义国家恨不得以“脱钩断链”对中国加以围堵与扼杀,置中国死地而后快。尤其是,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前夜,美国担心在人工智能等引领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域被中国赶超,对半导体、高制程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进行百般限制;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无人机等出口新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加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房地产作为过去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优胜劣汰;同时,内需不振与私人投资乏力并存。2024年中国经济正是在此种状况下,艰难前行。将近年底,全年经济的大局已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离年初制定的5%增长目标,意料存在不小的差距。

提前因应 超前部署

正是在除旧迎新的前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明年要维持经济稳定成长,维持就业、物价整体稳定,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成长及经济成长同步。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整合、协同配合。要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项目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共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广受外界瞩目,是因为它是中国最高的经济决策。

面对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及孤立主义,动不动挥舞“关税大棒”,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因应?如何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形下,通过提振内需与消费及激发私人投资热情,达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为此,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将如何配合?凡是种种,都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获得解答。

直面问题 正视困难

首先,会议直面问题,正视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那么,解决问题及克服困难的有利因素在哪?在于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正视不利与有利条件后,关键要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其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根据内需不足及接近通缩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别于近年来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代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的又一次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宽松意味着中央财政将更多地投入资源,以刺激经济;其中一方面是提高财政赤字率,明年全年有望安排赤字率在4%至4.5%,这意味着赤字规模将达到约5.5万亿元。

由于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因此这一提升幅度并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而货币政策宽松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可能性是通缩状况不担心通货膨胀,必要性除了注入更多流动性外,让人民币适当贬值,正是应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需要。

“楼股”齐鸣 繁荣稳定

最后,稳楼市、稳股市。中国房地产供应过剩,楼市飙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楼市也不能长期低迷,“稳定”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股市的兴旺更是盘活资金、企业融资、风险投资及财富效应的要件,一潭死水的股市不可能与繁荣经济相匹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