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世代交替学运剑指王权 泰学者忧爆发流血冲突

(曼谷13日讯)泰国由学生主导的反政府示威潮近日将矛头直指泰王,为泰国几十年来罕见,既见证了世代交替,亦反映泰王室地位在普密蓬死后今非昔比。学者因此担忧泰国爆发新一轮的“流血冲突”。

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盘通接受香港《明报》访问时指出,本次示威潮最独特之处在于年轻世代大胆的反王室立场。

而且有别于极受敬重的已故泰王普密蓬,现任泰王哇集拉隆功缺乏同等的道德威权,难做到父亲调解政治纷争的角色。

不过,分析也担心,直指王权或惹来保守势力大反扑。

据报道,在本月3日的示威上,人权律师阿农称,“没有其他民主国家允许国王对军队拥有如此大的权力”,质疑这削弱民主,是本次示威潮下首次公开针对君主制的言论。

泰国学生联盟(SUT)更进一步,在10日示威提出10项诉求,包括取消宪法中任何人均不得指控国王的规定、废除最高刑罚为监禁15年的侮辱王室罪、规定国王不能认可未来的政变等。

盘通表示,普密蓬被视为统一国家和调停冲突的标志,目前哇集拉隆功显然缺乏同等的道德威权。

“保王派”反扑加码

另一方面,泰国示威者近日公开促请改革君主制,官员则多番强调不应将王室卷入示威,有亲政府人士更成立组织与学生抗衡,令人忧虑双方出现对峙或触发流血冲突,重返昔日的暴力街头示威。

近日支持王室和政府的派系纷示威,例如10日有数十人在国会大楼前表示支持政府,又斥学生示威威胁王室。有学生则指摘亲政府示威者试图造成对峙,引致军方介入。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美学运澎湃冲击中东 人道主义情怀抗议屠杀

报道:丁果

美国爆发越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学运,柏克莱、纽约大学、耶鲁等逾80所学校的学生抱着人道主义情怀,抗议加沙屠杀,声援在哥伦比亚大学被警察清场的学生,政府和校方武力升级,用电击枪、橡皮子弹驱赶示威者,逾千人被捕。

学生在全美校园扎营支持加沙,反击当局称他们是“反犹”,也反对多间名校辞退教授和开除学生,再添总统拜登大选的压力,撬动外交政策舆情,冲击中东局势。

当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米诺切·沙菲克决定邀请纽约防暴警察进校清场,逮捕和平抗议加沙地带屠杀事件的学生,她不会知道,半世纪前反越战学潮后达成美国校园的自由和宁静,很快被暴力警察的警棍、催泪弹、橡皮子弹无情打破,并发展成席卷全美国的反战人道主义学潮,包括纽约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MIT)、乔治华盛顿大学等80多所高校抗争遍地开花。

师生携手奋战

在当局以武力应对后,反战示威演变成师生携手奋战,反击总统拜登与传统媒体对于示威者是“反犹主义”的指控,要求大学尊重言论自由和学术,拒绝成为美国错误中东政策的帮凶和陪葬品。

近80所名校追随哥伦比亚大学(下称哥大),纷纷在校园里设立“加沙团结营地”,用和平和非暴力的方式迎接警察武力清场,在今年大选年间,这种野火烧不尽的学运,开辟了足以影响甚至最终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第二战场”,撼动全球对于中东局势的舆情。

新世代再续反战传统

半世纪前美国风起云涌的反越战学潮,也是从哥大发端;虽然世界变化,但当今的新世代学生并没有躺平,而是以悲悯心和正义感介入时局,从而得以用校园的一块草坪和一顶帐篷,撬动美国“深层政府”——即军工复合体的乳酪。

造就这场横跨全美的学潮有以下原因:

1,以色列在加沙造成了3万4000多平民死亡,7万7000人受伤,其中逾70%是妇孺,而且正变本加厉,将进攻南部最后的边境大城拉法,人道危机逼在眉睫;

2,拜登政府失信于民,一方面称正呼吁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立即停火,另一方面又推动众议院通过了援助以色列260亿美元的法案;

3是哥大行政当局悍然打破半个多世纪的传统,授权警方进入校园,践踏学生依据宪法集会抗议的言论和学术自由权力,甚至哥大更将抗议者处以停学惩罚,引发全国众怒,更使经历过北京学运、香港学运和台湾学运的在场亚裔学生惊呼,现在的哥大和其他美国校园,超越当年的亚洲校园的学运。

或改变美国外交走向

尽管美国国会右翼、警察当局、主流媒体妖魔化整场学运,拜登也在哥大清场后谴责学潮,但是民调显示他已经成为战后70年来最差的总统,包括纽约在内,40%以上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继续军援以色列在加沙的战争,如果拜登对加沙战争的政策不改弦更张,极有可能在11月大选中败走麦城,使整场学运可能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以色列把学潮比作纳粹

另一边厢,内坦亚胡发表视频,将美国学运比作纳粹大屠杀前的景象,指责抗议者攻击犹太学生和教师,将美国顶尖大学形容为“反犹暴徒”的聚集地,瞬间引发美国舆情的震撼弹。

同时,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也警告在美参与示威的学生,将失去学位和就业机会,使拜登处于左支右绌、里外不是人的窘境。

在以色列指责美国学生的同时,4月24日,一家由前国务院官员、前军方人员和律师组成的独立调查机构发表调查报告,称以色列在加沙战争的16场打击行动中,有11场打击行动违反国际法,为以色列正在加沙实施种族屠杀的指控提供了注脚,而美国国务院的一份备忘录,也从侧面证实这项调查的真实性,以至于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已经公然喊话内坦亚胡辞职,因为他“已经成为和平的障碍”。

反战学潮外溢全球

最近,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将被国际刑事法庭通缉的传言甚嚣尘上,以色列面临的国际压力日益严重,而美国高校的这波反战学潮,正在向欧洲和全世界外溢,各方形成合力,再加上以色列空袭和地面攻击拉法势必造成加沙人道危机进入灾难状态,形成浩劫,中东的变局已经在十字路口。

中东战局震动大学校园

去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两位校长分别在经历了国会对校园示威质问,受压力辞职的风波之后,刚于去年7月就职哥大校长的沙菲克,在国会调查精英高校反犹太问题的专门委员会上回应议员时表明,已经令15名学生停学,5名左翼教授离开课堂,其中3人还遭到“令犹太学生感到不安”的指控,沙菲克告诉议员,学校要维护“言论自由”,但是大学“不能也不应该容忍对这一特权的滥用”。

沙菲克在国会质询上的发言,激怒了校园内的反战示威者,就在她于国会作证当天的黎明,数十名学生在3个组织即哥伦比亚大学种族隔离撤资联盟、学生支持巴勒斯坦正义和犹太和平之声带领下,从宿舍和公寓拥入哥大主图书馆前的大草坪,搭起帐篷,打出了“加沙声援营地”的标志,形成了这场后来席卷全美的校园抗议的象征。

校长面临学生挑战

沙菲克面临学生挑战,决心采取“不同寻常的举措”来控制校园的抗议局面。她在星期三下午(4月17日)与大学各学院的院长们通话后,正式通知教务会,打算请警察局清场,遭到教务会反对后,沙菲克更根据第444条校规,授权“外部当局参与”维护学校的安全,这个决定创下了自1968年反越战期间员警冲入哥大校园镇压以来,半世纪后再次进入常春藤校园镇压学生运动的震惊事件,更埋下了沙菲克在哥大“自毁前程”的伏笔。

4月18日下午1时多,大批身穿防弹衣、带着黑面罩的纽约防暴警察,冲入哥大校园著名的“晨边高地”草坪地段,从三面包围了营地,对搭帐篷和静坐抗议的学生执行清场喊话,在学生拒绝后,警方开始清场,现场逮捕100多名学生,将他们押上大巴士送往警察局。

纽约警察局深知镇压学生运动受到广大民众反对,而且在历史上留不下好的名声,立刻归咎哥大校长沙菲克,警局局长约翰·切尔说,是校长将扎营示威活动视为“明显而且实际的威胁,而非警方”,警方行动是得到沙菲克授权。

切尔认为示威者相当和平,没有拒捕。不过,警察局没有按照《巡逻指南》,允许法律观察员观察和纪录每名学生的逮捕过程,甚至逮捕了相关学生,引发哥大法学院严重抗议。

有舆论认为,56年前始于哥大的反越战示威,学生控制了5所教学大楼以及1位院长人质,暴力程度明显,但是如今学生只是占领了一块草坪,却用如临大敌的镇暴警察清场镇压,显然有过分之嫌,就连首都华盛顿特区的警方顾惜自己的形象,不愿对和平抗议者采取行动,拒绝乔治华盛顿大学提出的“清场”要求。

学生Zoom连线定策略

警察在哥大清场翌日,耶鲁大学示威者立刻搭起帐篷,全国数十所大学的200多名学生同日通过Zoom电话会议制订策略,决定复制哥大的抗议活动。

警方入校园镇压

由此,从哥伦比亚大学爆发警方侵入常春藤校园镇压后,学运迅速蔓延,从东岸延烧到西岸,各校通过手机和社交媒体彼此支援,形成此起彼伏之势,其中不少学校仿效哥大学生搭帐篷,设立营地并提出同样的诉求,即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大学撤资与以色列军事行动密切相关的公司。纽约大学还用钢钉木板,全面封锁了校园,防止事态扩大。

《纽约时报》报道,至4月26日,已经有16所大学动用了警力。其中程度严重的是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警方动用了“化学刺激物”、电击枪、橡皮子弹等来镇压学生,因为警方称遭到示威者的“暴力抵抗”。埃默生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警方逮捕的学生人数都超过100人或者接近100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俄亥俄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大学分校的屋顶上,竟然发现了警方安插的狙击手。美国绿党总统候选人、73岁的犹太裔议员斯坦竟然以“骚扰”警察的罪名,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声援学生时被捕。

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警察历史性的清场之后,并没有退却,而是卷土重来,持续在大学西侧草坪搭建新的“加沙团结营地”,抗议以色列扩大在加沙的战争。营地内的学生表示,“当局称我们是恐怖分子。但我们真正拥有的唯一工具就是我们的声音”。占领校园西草坪的学生也说,计划一直待到学校满足他们的要求,即大学完全撤出与以色列有关的一切投资,大学投资财务透明,免除对参加抗议学生的任何纪律处分。抗议学生不顾校长48小时撤离的警告,而学校在22日提供网络授课后,更有不少学生加入草坪抗议行列,边抗议边上课,连续突破校方设下的撤离通牒。

就在学生极力抗议时,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也发出呼吁,要求哥大校长辞职,称学校骚乱对犹太人构成威胁,必须制止,校园秩序必须恢复。约翰逊在24日前往哥大校园,看望犹太学生,发表反对反犹主义的讲话,并威胁如果这些针对犹太学生的行为没有停止,那么国民警卫队在某个时候必须介入。

学生狂嘘众议院议长

约翰逊这番话刺激校园的抗议升级,并令人联想到中国文革初期解放军进入校园驻扎的往事,震惊美国的变化令人触目惊心。

约翰逊的恐吓,当然遭受数百名在场的学生用嘘声打断他,高喊“解放巴勒斯坦”的口号,更有学生直接冲着他喊,“麦克,你真糟糕”。

可能冲击美国选举

4月27日,哥伦比亚大学理事会经过2小时会议讨论后通过决议,称以沙菲克为首的校方行政当局报警驱逐示威者,已经破坏学校的学术自由,而且漠视学生与教职员隐私及正当的权益。

《国会山报》报道,哥大已经成为“国会朝圣地”,在众议院休会一周期间,至少有3个国会代表团以及8名以上的国会议员访问哥伦比亚大学,表明以哈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亲巴勒斯坦抗议学潮爆发以来,美国大学校园中的所谓“反犹主义”问题,已经成为国会中与中、俄议题并行的重大关注议题,并可能冲击今年的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

当然,哥大突然变成“民主圣地”,乃在于它不但激发了美国冷战后最重要的一次学潮,而且因为这次学潮关注的以巴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焦点之一,影响中东和全球的政治秩序重组,故而它的外溢效应正在逐步凸显,可能因此触发整个西方世界的一次大学潮。

哥大点燃全球大学抗争

在澳洲的悉尼大学校园内,出现了声援美国大学的标语,写着“哥大第一,悉尼大学下一个”。

澳洲的墨尔本大学也有上百名学生举行抗议,要求学校与美英军火商切断关系。

驱动社会改革

而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抗议学生封锁校园大楼的入口,要求校方明确在加沙战争问题上的立场,警方出动驱离。显然,哥大事件,可能使各国大学的抗议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就如越战的反战潮为当时美国的社会改革提供了社会动力,今天哥大学潮也提供了美国人检讨自己中东政策问题的契机,美国政府和各界人士与其把责任推给外部人士的“煽动”,更应该通过这次学潮反思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包括各种利益集团在加沙战争背后交缠不清的利益诉求,导致人道悲剧,尽快达成加沙人道停火、乃至永久停火的谈判协议,为最终和平解决以巴问题寻找到合理的出路。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