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慕爷只懂夜的黑/林煌达

首相慕尤丁日前发表“难以维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夜店和酒吧,永久关闭是好事”,引起各界议论纷纷。

在不少民众眼中,夜店及酒吧是个充斥着酗酒、嗑药、一夜情、次文化等藏污纳垢之所。

鉴于我们对这类随着社会繁荣衍生的乱象缺乏认知,也鲜少客观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和文化底蕴,而对之有所误解。

从本质而言,夜店本来就没有暗黑的属性,自然也不是罪恶的代名词。毒品也不是夜店的附属产品,色情也不是夜店的专属基因。这两者其实都是人类纵欲的选择,与夜店没有必然关联。

夜晚体现城市魅力

作为社会变化与进步的产物,夜店扮演着“社会减压阀”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和谐。

另外,夜店也在音乐、舞蹈、时尚等文化创意领域贡献不少,甚或为一些怀才不遇的艺术工作者,提供表演舞台和就业机会。

一般说来,某个城市的夜经济越发达,其经济的发展亦越有活力。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时尚的一种反映,现也成了城市活力指数的风向标。

城市的夜文化亦可体现出该座城市的真实风貌。

与白天一样,夜晚同样是一种资源,同时也潜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经济生产力。

蕴藏巨大潜力的夜经济,在激发经济潜能、推行年轻市场、推动新型消费等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然而,现因政府在推行政策上的短视,或将为经济带来许多无形的损害。

如此看来,选择性漠视夜经济存在的慕尤丁,显然只懂夜的黑,而没尝试了解霓虹灯所带来的价值。

夜经济作为一种以服务性质居多的新型经济体,是由企业的供给与消费者的需求汇合而成,几乎涵盖了餐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所有第三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夜经济因长期需灯光照明,故又称作“灯光经济”,通常是指从晚间7时至次日凌晨6时之间的各种消费活动。

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也催生了许多新兴职业,导致越来越多人须在夜间办公。

而今,城市人的主流消费习惯,正逐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消费模式。

同样隶属夜经济范畴的酒吧、咖啡馆和饮茶文化,自然也是推动各国经济来源的重要引擎之一。

据统计,城市晚间的人流量及销售额是白天的一倍以上,可见夜经济的市场不容小觑。

文明推动夜经济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夜经济已成了人类整体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更应通过经济与文化的角度认真看待此事,而非仅靠着本身的片面知识与主观意念,一味地提出质疑。

如同其他国家一般,马来西亚的经济因疫情受创,但随着各领域重新开放后,国内的经济亦逐渐复苏。

因此,政府眼下的任务,即是思考如何将富有娱乐性、更契合现代多样性发展的夜间经济,嵌入本地的商业生态,让城市的建设与夜经济的发展并驾齐驱。

既然早前政府曾提议将飙车族引入正途,又何以未曾想过将夜店和酒吧从原本的“偏门”生意,改造成无毒品、无色情、无假酒的健康娱乐,借此提升夜经济的发展档次与水平,并为夜经济打造更丰富的营业生态,继而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呢?

有鉴于此,在疫情得到缓解后,与其继续打压与反对,政府更应着重城市的规划及管理,并为业者提供相关指导、优化监督秩序,在交通、治安、卫生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范,与业者联手打造不扰民、不滋事的高文明营业环境,以达到通过“夜消费”促进国家经济的目的。

反应

 

言论

“躺平”未必是正义/林煌达

最近有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文在中国社交媒体疯传,文中的“躺平主义”引起了一众网民的极大共鸣,获得大批网民的认同,纷纷响应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

所谓的“躺平”,就是新生代拒绝成为被反复压榨且无力抵抗的工作奴隶,更不愿成为被他人任意收割的“韭菜”。他们一心想要贯彻“不奋斗、不消费、不结婚、不生育”的生活方式,以向现实的无奈作出无声的抗议。

作为反抗系统性剥削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城市里新贫困阶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类风气在世界各地也早有耳闻,譬如日本的“低欲望一族”、韩国长期居于地下室的“寄生族”、英国的“尼特族”、美国的“嬉皮士”等。

对他们而言,即便自己怎样力争上游也看不见希望,最终得益的仍是幕后的寡头商家。此外,长时间在苛刻工作环境下被压得喘不过气的他们,也觉得本身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遂索性选择了放弃奋斗,不再勉强自己迎合这套不适合自己的社会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低欲望”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新国富论——胸无大志的时代》一书,并揭示了日本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疲软的背后成因。

在日本这个崇尚劳动的国度里,日本人民长期被当作国家及社会发展的“最佳协作者”。这些日本青年,亲眼目睹上一代如何受巨额房贷压迫、怎样为生活奔波劳碌的辛酸,故不愿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背负房贷度日,甚至结婚生子。

乍看之下,选择努力与否,似乎仅是一道涉及个人自由的议题;然而年轻一辈是否积极进取,其实亦决定了某个国家与社会的兴衰起落。

价值观沦丧日益严重

按理来说,年轻人理应是社会中最朝气蓬勃的一群,他们亦是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希望与驱动力。不过,如今他们却抱着“不快乐生活,但也不拼命生存”的佛系思想过活,得过且过。

然而矛盾的是,这群年轻人在盲目崇拜“躺平主义”的同时,却不愿放弃对他们“精致穷”的追求。换言之,他们在生活中所向往的“热情”,更多的还是建立在对奢侈品、虚荣感的渴望之上。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过,人类社会的根本隐疾是价值的沦丧,而当今这种危险的情况,可谓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来得更为严重。

如此看来,这群身为消费行为中“逆行者”的新生代,实际上并没有丧失奋斗的意志,只是那种以汗水作为代价的生活方式,恰好不是他们想要的罢了。 

躺下更易任人鱼肉

无可否认,现实确实如镰刀般残酷无情,但它也不是一片绿意盎然、任你仰躺的美好田园。它的本质,更像是一块冷冰冰的砧板;所以,不假思索地躺下并不会让你逃过被人收割的命运,反而会让你更容易被人肆意践踏和鱼肉。

套用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说过的一句话:“别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什么,先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也许怨气满满的我们准备“献身”躺下之前,是不是该先抚心自问,究竟自己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建设,做了多少足以流芳百世的伟大贡献? 

因此,奋斗不一定是幸福,“躺平”自然也没法代表正义。要知道,一味消极地逃避,不过是某种对霸权无可奈何的表现方式,毕竟这种做法既不能改善现状,亦无法为这些对未来感到绝望的年轻人带来任何正面的意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