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独家】疫起住的共享新时代

独家报道:黎添华

自行动管控指令3月18日实行以来,千禧时代一族的黄美慧,不断思考本身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她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需要太大的居住空间,只要住所能提供生活必需,备有基本设施,也能活得很优质。

也就在许多酒店倒闭的消息陆续传开之际,从事地产经纪的她更开始意识到,“共享生活空间”(Co-Living)概念或许能让酒店业披上新装重生,甚至掀起房地产界的一股新革命。 

上述的故事就发生在霹雳,是本报探讨房产发展时听闻到的事迹。

无疑,共享生活空间在这之前被视为不会在本地兴起的居家概念,已在疫情后悄悄地影响着我国的屋业发展,甚至一步步地带来天翻地覆地变化。

“共享生活空间”指的是一群人生活在共同环境里,有着自己的生活空间,却也同时与其他住客共享部分的空间,如厨房、饭厅、健身室、休闲室、阅读室等设备。

大家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的同时,却也共享同一个居住环境。 

1960年已出现

这样的概念看似新颖,但其实早在1960年,甚至更早之前西方国家就出现这样的居家模式,比如美国的嬉皮士就过着如此的生活。

当时,不少年轻人就从各地涌入大城市,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加上为了交朋友,所以都蜗居在一起。

亚洲方面更可能比西方来得更早,其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就把1940年代的共享生活面貌,以幽默手法展现出来,从而描绘华人南下的历史中,也曾出现大伙儿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写照。 

显然的,共享生活并不是新鲜事,只是过去的经济腾飞,使得人们开始对“拥屋”观念变得十分热忱。

几乎对所有成年人来说,置产是一种既定认知,是人生的生活标准。

不仅如此,当房产变成一种赚钱工具后,置产投资更在资本主义下发展成一种社会价值。

值得探讨的是,如果现今的居家模式和置产文化能被塑造,能随着社会价值而转变,那么曾多次出现在人类居住文明史的“共享生活空间”自然也有存在的意义,和再次兴起的可能。 

不同的是,现今的“共享生活空间”已不如过去东西方出现的那种,因现实条件与能力不足,所以委屈地同住共存,而是大家在选择能力及经济条件更佳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居家选项。

陈晓凤:享乐单身者多
年轻人钟情小单位

“我国要落实这样的居家概念不仅不无可能,甚至还极具市场潜能。”

跑在市场最前线的房屋中介陈晓凤指出,由于时下新生代总是面对薪水追不上房价的缘故,因此价格相对较便宜的共享生活空间,更容易获得他们的青睐。

不仅如此,新生代的多种特性,如想及早搬出来、想拥有隐私、享乐主义、单身主义及同性伴侣等,所以多不会选择较大的房子。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双钥匙套房会在近期应运而生,因为其中的小套房专为城市里打工的时下年轻人而设。

陈晓凤也认为,由于年轻人较少打扫住家,因此他们较会趋向小单位。

“惟和一房式单位(Studio)不同的是,共享生活空间能给予住客更多的生活体验与休闲享受。

“大家会希望有人提供打扫、洗衣、熨衣服等服务之余,也能享受里头更多的设施。”

施国忠:短租最佳选项

本地著名企业顾问施国忠指出,时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改变,因此除了共享工作空间外,其实共享生活空间是许多人的选项。 

“对年轻人来说,房子只是他们睡觉的地方。他们更希望下班后,在外头喝茶吃饭,或看戏唱歌,周末也喜欢泡咖啡馆,和朋友聚餐。” 

曾是多家产业转型顾问的施国忠分析,共享生活空间对于只想短期租赁的外地人而言,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以欧美流行的共享居住空间为例,由于时下年轻人只把家当做睡觉的地方,因此他们不再需要客厅的设计,只要物业内备有阅读室、健身房、休闲区等空间,便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此外,基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不足下,这样的居家概念,无疑可以解决有关问题, 同时也刺激共享生活空间领域的增长。

许祥人:空间大有隐私
国人仍趋向拥房

汇华产业集团董事经理拿督许祥人说,共享生活空间在我国还算是新的房屋概念,而若对比香港和日本等地区,我国的租赁率还是相对较低的,这也意味着,其实国人都趋向拥有自己的房子。

此外,由于我国的新房产与二手房产市场选择仍很多,甚至能提供更大的空间与隐私,对比共享生活空间来说,现有房产仍具有市场。

他不否认,这类概念的房子较获得年轻一代及科技游牧群体的热捧,尤其这些群体流动性较高,也不喜欢长期被同一租约所束缚。

李桂芬:年轻人抗拒房贷

汇华产业集团集团执行董事李桂芬表示,千禧年世代后的打工一族对“拥屋”概念出现天翻地覆的转变。

“对年轻人的观念来说,基于不想被房贷套住,加上崇尚享乐主义,因此他们不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因此长期租赁反而更适合他们。”

再来,她也观察到,时下年轻人喜欢新鲜感,因此较少会长期住在同一个环境下,而共享生活空间完全符合他们的置产认知及居住理念。 

惟,这个前提是,有关的共享生活空间是否具备一应俱全的设施,如休闲区、健身室、高速网络等。 

此外,年轻人只要办理好手续便能直接拎包入住,不必再花时间与多余的钱添购家具或家庭用品,十分方便,也绝对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性。 

蜗居或风行全国

其实新式的共享生活空间已逐步从欧美蔓延到亚洲,房产界就预测这样的居家概念,很可能会在未来10至15年成为我国的主流。 

以中国为例,这一概念源自于2012年出现YOU +国际青年社区(优家),来到2016年杪,它在全中国已有近90家运营商。

其中一名业者万科生态城精装公寓便管理着6万多个住房单位,其余的公寓也各别拥有上万间单位。

据悉,这是因为中国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太高,但过去6年来就有4300万毕业生涌入城市就业市场,这使得他们在买不起房子之际,住进共享生活空间,意外造就了共享生活空间的市场潜能。 

印度方面,也有4家初创公司开始投入在古尔冈经营共同生活住房;新加坡也出现多家业者试图在繁忙区营运共享生活概念。 

在我国,新式的共享生活空间并不新颖,其中陈与陈发展(Tan & Tan Developments Berhad)发展的Co-Living @ Damai Residence就是成功的例子。

除了私人界,政府也有意朝这一领域出发。Think City有限公司和吉隆坡市政局就曾在吉隆坡美丹巴刹广场,以修复隆市中心的老社区和善用空间为目的,分别展示两间具有“公共生活”概念的蜗居房屋。 

其中,Think City则打造出空间仅有264平方尺的两层楼蜗居房屋最有特色。 

蜗居房善用空间

这由窝工房(Tetawowe Atelier)设计师黄伟斌所设计,AMC建筑公司建造的蜗居房屋,看似只有两个停车位的空间,却因为两层楼的关系,因此善用了每个空间,展现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巧思设计。 

其底层设计计有厨房、厕所,而楼梯处则是以书橱打造而成。楼上则是卧室,同时也能当作书房。

另外,蜗居外的空间都是与邻舍共用,如用餐区、花园等,让住客能拥有自己的隐私之余, 也能用共用的空间。 

显然的,共享生活空间已开始成为私人界与政府有意朝向的屋业发展方向,但其实这个概念,还能玩出个千变万化,甚至成为人人都爱不释手的居住选项。

陈怡诚:符社交要求 
共享可解决屋价高企

陈与陈发展是少数在我国打造共享生活空间的发展商,该公司总执行长陈怡诚就表示,这类房屋概念在海外十分流行,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来说,更是极具市场需求。

他说,亚洲方面,香港和新加坡都在近年开始流行这类居家概念,因此公司认为吉隆坡也有一定的潜能。

他说,共享生活空间也能解决屋价高企这长期困扰购屋者的问题。年轻人都想先搬出来住,好拥有自己的空间。

再来,他也发现,年轻人喜欢和自己的同温层一起相处交流,因此这类居家概念可以符合他们的社交要求。

他说,公司旨在让千禧一代能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简易,而这类居家概念也能改进城市的生活水平。

Co-Living @ Damai Residence是陈与陈发展的第一个共享生活空间项目。而他表示,公司正打算将这居家概念推广到其他地区。

反应

 

优生活

【南视界】共享生活与微住宅 成未来新趋势?

关于购买房子,拥房的目标当然是理想的,但很多人可能会先租房,储蓄够钱了才买屋。

人们可以做些什么使房价更低?就是建小一点的房屋。

现在问题来了,要怎样缩小房子的规模,以便购屋者买得起,却还要让人住得舒适,且吸引人?

其中一个可能性是共享生活空间,就是由几个人共同居住在一个住宅单位,共享设备和便利。

共享生活空间(Co-Living)并不是新概念,一般的学生宿舍和租屋就是这种模式。

从学生宿舍和租屋演变,今时今日的共享生活被视为从传统的框架中升级,拥有完善的设备,且由专业的服务供应商来管理。

传统的租房,仅是租一间房和共用区域,例如客厅、厨房和浴室。

共享生活空间的条件超前许多,鼓励并营造共享住宅内的社区感,譬如提供共用的休息室、娱乐室,以及数字游民工作空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