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缅弃中向印度购潜艇

报道:梁东屏

缅甸舍中国而跟印度购买其第一艘潜艇,触动北京的敏感神经,指出这是报废旧舰。缅甸曾有意向中国购买潜艇,但因中方条件太苛刻而放弃。印度潜艇售缅甸,意在与中国抗衡。 

今年10月间,缅甸舍中国而跟印度购买其第一艘潜艇,触动了北京的敏感神经,官媒《环球时报》近日发表了酸言酸语、名为“炒作中国在印缅潜艇交易中的影响是意在挑衅”的评论文章,引述军事专家李杰的话指出,“印度想淘汰老旧已经除役的潜艇,而缅甸需要一艘训练舰,两者一拍即合。”

文章以嘲讽的口吻指出,“这艘潜艇已经在印度服役30年,进入了寿命的末期,印度做的只是翻修,并未更新升级其系统及设备”,同时也引述李杰的话,对这艘潜艇的功能大表怀疑。不过印方坚持,经过整修之后,这艘潜艇至少可以继续服役至2030年。 

中国条件苛刻

实际的情况是,中国本来也想卖潜艇给缅甸,但条件苛刻到缅方认为根本等于是租一艘,才转而向更具有诚意的印度购买。 

2000年代晚期,缅甸把购买潜艇的对象国缩为四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朝鲜,其中朝鲜所提出的条件最好,几乎等于是白送,但当时缅甸正与美国改善关系,所以放弃了与朝鲜的交易。 

当时中国同意出售一艘明级潜艇给缅甸,后者也派出代表团前往中国洽谈,但中方却表示,潜艇出售之后如发生任何问题,都必须由中方的技术人员维修,也坚持潜艇的停靠港口及设施全由中方负责兴建,甚至连建筑工人都必须由中方派遣。

印度愿训练缅方官员

根据缅方参与谈判的人员指出,中方开出的条件实际上等于缅方只是租用潜艇而已,同时价格还异常高昂。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缅甸转向了开出条件十分优厚的印度。印度不仅同意十分优惠的价格,也同意训练缅方官员,并与缅方受训人员一齐演习,让缅方感受到了十足的诚意,所以进而敲定交易。 

印度卖给缅甸的潜艇“辛杜维尔号”(INS Sindhuvir)是一艘俄罗斯制基洛级柴电潜艇,该潜艇1987年加入印度海军服役,排水量为3000公吨,潜航深度为水下300米,船速最高可达18节,这也是缅甸首艘潜艇,现已改以缅甸历史英雄敏耶登卡图(Minye Thein Kha Thu)命名。 

印度安全大战略一部分

此次缅甸跟印度购买潜艇的转折已如前述,主要是价格跟条件优劣考量,但对印度而言,则有在区域中与中国抗衡的考量。这是因为缅甸是唯一与印度接壤的东南亚国家,而且两国环绕孟加拉湾,因此缅甸被印度视为进入东南亚的大门,而把基洛级攻击潜艇以极优惠的条件出售给缅甸,就被认为是拉拢缅甸抗衡中国的举动,《日经亚洲》就引述专家说法指称,这是印度的海事安全大战略一部分。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斯里瓦斯塔瓦也不讳言表示,“海事合作是我们(印度)与缅甸强化关系、多元互动的一部分,这也包括移交潜艇辛杜维尔号给缅甸”。

印度智库“中国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副研究员阿玛德汗也认为,印度此举是要拉拢缅甸对抗中国。

缅已向俄购潜艇

印度国防战略分析家毕平德拉则表示,缅甸也已向俄罗斯采购基洛级潜艇,预计数年后交货,所以缅甸可利用向印度购买的潜艇训练海军,为之后操作俄罗斯出售的潜艇做准备。他也坦言印度以此对抗中国。 

《日经亚洲》指出,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东北边,印度希望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下与这些国家合作,达到“自由开放印度地区”的目的。

另外,中国正在缅甸皎漂兴建深水港,并透过公路和铁路与中国云南相连。

中国不但出售了两艘潜艇给孟加拉,也为后者兴建潜艇基地,为吉大港港口的发展提供资金。

美国、日本、印度都密切关注这些发展,担心中国是有军事目的。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克钦军击溃缅甸军防线 甘拜地战役改变缅北版图

报道:陈少鹄

缅北最大的民间武装克钦独立军凭借精准的战术与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一举攻克甘拜地,缅军在克钦邦第一特区的最后防线土崩瓦解,显示缅甸军政府统治能力走向衰弱。

甘拜地(Kan Paik Ti)战役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缅甸北部的局势却已被彻底改写。作为缅北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部队克钦独立军(KIA)凭借精准的战术与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一举攻克甘拜地,缅军在克钦邦第一特区的最后防线土崩瓦解。

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克钦独立军在军事上的全面胜利,也进一步揭示了缅甸军政府日益衰弱的统治能力。

甘拜地之战不只是克钦独立军的阶段性胜利,更是一场重新定义缅北权力版图的关键战役。

从11月19日开始,克钦独立军一方面在距离甘拜地15分钟车程的Wutmaw村集结部队,另一方面其政治派别克钦独立组织(KIO)通过发言人瑙布(Naw Bu)上校宣布,克钦独立军决定暂时不攻击甘拜地镇,试图让驻守甘拜地的缅军放松警惕。

暗度陈仓出奇兵制胜

可事实上,这是克钦独立军的暗度陈仓之计。11月20日上午10时,甘拜地缅军守兵开始主动出击,向可能被克钦独立军使用进入该镇的道路发射小型武器和火炮。

克钦独立军和盟军人民防卫军(PDF)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缅军的外围防线。

整场战役中,克钦独立军展现了高效的部署能力和强大的作战效率。

空袭未能扭转势态

在下午3时至4时的激烈交火中,缅军试图通过空中力量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但面对克钦独立军的精准火力和地形优势,空袭未能扭转战场态势。

到下午5时,克钦独立军全面掌控了甘拜地的军事基地、警局及其他关键设施,缅军残部和克钦邦边防警卫军(BGF)剩余成员被迫撤退,甚至有士兵翻越边境围栏逃入中国境内。

克钦独立军趁势彻底烧毁了缅军驻扎的山丘基地,并进一步围剿在友谊隧道周围抵抗的残部。

截至22日,基本上消灭了逃往中缅边境友谊隧道的军政府和克钦邦边防警卫队盟军士兵。

甘拜地战役的胜利,对于克钦独立军来说,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成功,更是战略资源和地缘优势的重大突破。

作为缅甸第三大边境贸易站,甘拜地一直是缅军的重要经济枢纽,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出口通道。

克钦独立军通过此次胜利,切断了缅军的经济和物资供应线,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权的统治能力。

同时,这场战役的胜利为克钦独立军提供了更多的外交筹码,使其在未来的谈判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对于缅军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其统治合法性的重大打击。

克钦独立军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60多年的血与火。

从民族诉求到武装

从民族诉求到武装抗争,从地方武装到地区强权,克钦独立军的发展历程,是缅甸复杂民族问题的缩影。

克钦独立军成立于1961年,由克钦独立组织领导,其诞生源于缅甸中央政府长期对少数民族的压迫。

少数民族要求自治

克钦族作为缅甸北部的主要少数民族,长期要求政治自治和资源分配的平等,但在中央集权的高压政策下,这一诉求被迫转化为武装斗争。

自奈温政权1962年发动政变以来,缅军对克钦独立军展开了多次围剿,但由于克钦邦复杂的地形和克钦独立军强大的基层动员能力,这支军队始终未被彻底击败。

克钦邦资源丰富

克钦独立军的强大,不仅来源于军事力量,也得益于对经济资源的高度控制。

克钦邦资源丰富,包括稀土、黄金、翡翠和木材等。

克钦独立军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采和贸易,为其战争机器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

这使得克钦独立军不仅能够维持长期的武装斗争,还能不断提升武器装备水平,以应对缅军的攻势。

通过收取过路费、掌控采矿权和与国际黑市的交易,克钦独立军逐渐发展为缅甸最具实力的民地武之一。

甘拜地战役的胜利,将克钦独立军推向缅甸权力博弈的中心。

然而,这场胜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克钦独立军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还需要应对更复杂的内外压力。

在国内,他们需要在更广泛的民地武联盟中寻求共识,加强协同作战,推动民族自治的政治目标;在国际上,他们需要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复杂关系,特别是中国在缅甸局势中的关键角色。

克钦独立组织的领导层曾多次强调,其最终目标是推翻缅甸军政府并推动克钦族的完全独立。未来,克钦独立军很可能进一步扩大控制区和利用共同的基督教信仰来争取西方阵营支持,推动缅甸政治格局的重塑。

甘拜地战役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缅甸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克钦军胜利加剧动荡

克钦独立军的胜利,不仅加剧了缅甸的动荡局势,也使缅军面临更大的困境。

从军事上看,缅军虽然拥有更强大的空中力量和重武器,但在实际作战中却暴露出指挥混乱和士气低迷的问题,这使得其在北部地区的战斗力持续下降。

从国际上看,缅军因2021年的政变陷入了全面的国际制裁,经济崩溃、美元短缺和燃料危机进一步削弱了其统治基础。甘拜地的失守,不仅是一次战役的失败,更是缅军在北部地区统治力全面崩塌的标志。

克钦军亲西方信基督

与此同时,克钦独立军的胜利也为缅甸其他民地武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参考。

近年来,克钦独立军、果敢同盟军、德昂军、若开军等民地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协同作战意图,这种联合力量可能对缅军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民地武之间的利益分歧和历史恩怨,也可能成为这一联合的最大障碍。

克钦独立军因基督教信仰以及执行亲西方路线,能否在民地武联合力量中发挥领导作用,还是未知数。

中国角色至关重要

在这一复杂局势中,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

作为缅甸最大的邻国,中国需要在保障边境安全的同时,平衡与缅军及民地武的关系。

甘拜地战役后,缅军士兵越境事件以及克钦独立军完全控制克钦邦全部中缅口岸已为中国敲响警钟。

未来,中国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主动的策略:一方面,通过经济援助和外交调停,推动缅军与民地武的谈判;另一方面,加强对缅甸资源和地缘通道的掌控,确保中缅经济走廊的稳定。

甘拜地战役,可以说是缅甸乱局的一个新起点。

克钦独立军的崛起以及与缅军的全面对抗,打破了缅军对北部地区的统治,同时也使中国这一缅甸最重要的邻国必须直面克钦独立军所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须找到平衡点

对中国来说,缅甸乱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灵活的外交与经济手段,中国或许能够在这一复杂局势中找到平衡点,不仅维护自身利益,更为缅甸的和平与稳定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