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媒体没权“确认”谁当选总统/章龙炎

美国数个媒体机构,包括CNN、ABC、CBS、合众社等预测并宣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赢得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即便这并不是正式或者官方的宣布,但是多国政府首脑已经先恭贺拜登及其竞选伙伴贺锦丽为候任总统及副总统。

目前,拜登所赢得的选举人票已经跨过270票的门槛—这其实也是非正式的。大家都知道,寻求连任的特朗普到现在还不愿意接受媒体预测的成绩,也拒绝承认败选。

美国总统权力转移还不能启动,另外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联邦总务署(GSA)还没宣布“确认”(ascertainment)在大选中已经明显取得胜利的候选人。不过,不论是总统过度法还是美国的联邦法律,并没有具体说明决定的所应该遵循的依据。

只有在作出这个宣布后,大笔款项才能发放,整个联邦政府筹备权力转移的工作才能开始。对联邦总务署“迟迟”不确认总统宝座归拜登,有舆论认为会缩短总统权力转移的过度期,延迟拜登团队在政府填补约4000个政治任命等。

在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科尔在选举人票差不远,决定胜负的是佛罗里达州。两人把战场移到诉诸法律。美国最高法院于12月12日判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在佛罗里达州胜出,并赢得271张选举人票后,联邦总务署才在12月13日宣布“确认”。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科尔在36日后,不得不在12月13日承认败选。

2000年12月12日,是所谓的“安全庇护”(safe harbor)最后期限,也就是在选举人开会投票前的六天。所有州的选票重算及法庭案件等的选举争议,都须在当天解决。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的“安全庇护”最后期限是12月8日。美国各州在确认选票的截至日并不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安全庇护”最后期限前。

换句话说,特朗普在数个关键摇摆州诉诸法律行动或者选票重算,都得在12月8日或之前解决。特朗普能够坚持到12月8日,不得不承认败选,拜登才正式为候任总统,可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任总统。

票数差距太大

根据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与2000年的总统选举关键选票的差距只有数百票,今年的票数差距太大,言下之意是:特朗普先生,你可省下麻烦,快快认输吧!

在2000年总统选举,美国电视联播网根据票站调查或出口调查(exit polls)预测反反复复,丑态百出。例如,这些媒体在选举日隔天凌晨预测小布什在佛罗里达胜出,科尔不疑有他,致电恭贺小布什承认败选,但后来得知佛罗里达州情势还不明朗,收回承认败选。

总说一句,它们的预测没有法律约束力。媒体(包括了2004年后才出现的面簿及其他社交媒体),能影响及塑造舆论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其堂皇的“第四权”大帽,当然没有法律上决定谁当选总统的权力。

即便特朗普在总统选举后,继续他在选举前就“预测”2020年总统大选会出现舞弊的指控,被主流媒体视为毫无证据,但是媒体只能指控。诉诸法律,是特朗普的权利,何不如让特朗普通过法律程序去证明其言不虚或者让他出丑?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