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筑梦挑战
人性尺度重塑社区空间

每个社区都存在问题,最深受其扰的自然是当地居民。对于这些存在多年的问题,你是否有解决方案?

在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的总决赛,4支学生队伍带来各自的解决之道,一起来看看吧!



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主办单位、评审团以及参赛组别大合照。最后排中间为马星基金会主席拿督尹德拉赛诺儒扎曼。

社区问题千千万,想要解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但这并不妨碍解决方法的提出,对吧?

由马星基金会赞助,EdSpace项目公司举办的社会创新项目——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MahSing Young Nation Builders Challenge)给予这些国家未来主人翁一个机会学习如何识别公共空间问题和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并被教导利用设计思维和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来解决问题。

4位评审分享意见与看法,左起社会企业Epic Communities项目经理陈文权、非政府组织Nation Building School总营运长伊子燕、社会企业Biji Biji伙伴茱丽亚娜亚当以及马星集团首席设计总监刘世忠。

分4阶段进行

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共分成4个阶段进行。首阶段是参赛队伍提呈建议书说明在满足联合国任何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重塑当地社区的公共空间以便提升居民生活素质。

在第二阶段,10支队伍被安排参加集训营,由不同领域的导师指导和协助他们进一步发展构思并学习设计思考、数据分析、项目管理、演讲和社交媒体活动。



接着,每个小组可获得一笔资金,以便在四周内把构思制成原型并透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并呼吁公众投票。在最后阶段,进入总决赛的4支队伍上台逐一讲解,优胜者和代表学校赢得丰厚奖金。

4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分别带来4种解决方案。或许他们的想法天真,或许解决方案也不够成就,但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创意与能力,正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更美好的未来就从他们开始。

评审参观各组作品并聆听学员讲解。
马星集团首席设计总监刘世忠在集训营里为10支参赛组别传授知识。

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的优胜者是谁?答案揭晓:冠军DJ Cyborgs、亚季F-Link、季军Guard Eyes以及殿军Safety。

DJ Cyborgs队的宗美妏(左起)、黄煜诚及苏炜嘉凭可移动的绿色植生墙i-Green Wall夺得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的冠军。当天,另一名学员陈际恒因故无法出席。

移动绿色植生墙

改善空气品质

来自白沙罗再也国民型中学的DJ Cyborgs队引用世界卫生组织今年2月数据指出,91%人口居住在室内,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2017年数据则显示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多出2至5倍。

可摆放于任何地点 

黄煜诚、宗美妏、陈际恒及苏炜嘉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回应是可移动的绿色植生墙i-Green Wall。

他们设计和制作的绿色植物墙装上轮子可以摆放在任何地点,备有照明灯和自动洒水功能,而搭配的观景植物则是具备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 可承受微弱灯光以及容易维护的绿萝。

小组成员也列出i-Green Wall在环境、生理、心理和商业上的4大类好处,包括降低室内温度、节能和降噪、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并排放氧气、增加空气湿度、营造舒适环境、提高生产力、节省空间的解决方案、可获得绿色建筑津贴、LEED认证。

参赛心得: 

黄煜诚●规划善用预算

“提到空气污染,一般上会先想到户外。但室内空气污染同样值得关注,因此我们决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除了设计出产品,我也在过程中学会如何规划及善用预算。”

苏炜嘉●挑战来自街访

“我学习到有想法或构思就应勇敢说出来,即使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应想想尽方法克服,例如i-Green Wall使用的绿萝是采用水耕法,这导致她们花了很多天清洗绿萝的根茎上。此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街访,他们在购物商场耗了2小时只找到2名公众人士愿意受访并被拍摄入镜。”

宗美妏●不放弃完成任务

“当初设想一天内可完成街访的任务,事实却不如预期只好隔天再接再厉进行,最后总算是成功找到约6名受访者,这次的经验让她体会到,只要不放弃就会完成任务。 ”

经过这一次培训和比赛,3人认为日后面对陌生人时他们会更有信心的开口,也能体会到大人在做街访时被拒绝的心情。

DJ Cyborgs队凭可移动的绿色植生墙i-Green Wall夺得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的冠军,马星基金会主席拿督尹德拉赛诺儒扎曼颁发奖金和奖状。
动员同学帮忙为沟渠盖上色。

恶臭沟渠盖

转身为艺术品

沟渠充斥着垃圾……远远都能闻到恶臭,这种画面在大马不陌生。在旅游景区适耕庄,育群国民型中学4名学生潘振达、谢玮峻、吴健城、杨铭辉决定给沟渠一个新的未来。

为沟渠盖添色彩

如何不让沟渠散发着异味?4人小组F-Link用最直接的方式——清理、美化、防止。首先,他们选定适耕庄巴刹附近的沟渠进行清理。接着,买来沟渠盖并找来同学帮忙彩绘沟渠盖,让这些不起眼的沟渠盖瞬间多了艺术气息。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垃圾桶,为此他们添购了垃圾桶,希望借着这些举措降低乱丢垃圾的意愿,提高环保意识。

虽然这只是为了参加比赛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但他们把比赛项目与社区挂钩,不仅动员同学参与,更“胆粗粗”的找上适耕庄州议员黄瑞林帮忙并获得回应。

分工合作,把令人闻之欲呕的沟渠清理干净。
F-Link 4子在台上分享清理美化沟渠的过程。左起为吴健城、谢玮峻、杨铭辉和潘振达,他们是马星青年国家筑梦挑战的亚军队伍。

参赛心得: 

买沟渠盖至少花了F-Link两周时间才完成。此外,他们添购的3个垃圾桶中有1个竟不见了,用来上色的刷子被偷了、油漆也因为下雨而进水……再加上天气炎热,美化沟渠盖的工作只能在傍晚进行……虽然过程中有各种问题待克服,但他们依然觉得很有趣!

杨铭辉●学习团队精神

杨铭辉透露,参加集训营时,4人曾经为究竟要置放沟渠盖或网而不欢而散,但很快就和好如初并议决两个都放,从比赛中他学习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吴健城、潘振达●创意可解决问题

吴健城和潘振达异口同声指出,昔日所接受的训练让他们习惯以用科技来解决问题,但这项比赛的规定让他们学习不一定要用科技,有时候创意和想法亦可解决问题。

谢玮峻●学习策划寻求协助

谢玮峻则表示,经由上述比赛学习到如何策划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和寻求旁人的协助。

制作传单号召一起大扫除。
4人把导盲告示牌交给大马盲人协会其中一名员工试用,并聆听他的意见加以改进。

户外的移动自由

视障者专用告示牌

有没有想过,视障者在户外时如何辨别方向?除了问人、使用导盲杖、依靠导盲犬、走在铺设在行人道上的导盲步道之外……同样来自育群国民型中学的Guard Eyes小组成员郑启恩、潘训哲、林家恒和郑碧慧提出在导盲步道附近增设视障者专用告示牌,希望借此方案让视障者在户外行走时更有自信、更安全感以及更重要的——提升人身安全。

他们找来告示牌“加工”——用图钉制成点字让视障者“读”,告示牌上也安装喇叭,只要按下按键也会有语音指出正确方向。

为了提升产品实用性,4人到访大马盲人协会并把作品让数名视障者试用,聆听回馈后推出改良版的Guard Eyes 2.0。

导盲告示牌配合导盲步道使用,告知视障者方向。
季军组别Guard Eyes成员及作品。左起是郑启恩、潘训哲、林家恒和郑碧慧。

参赛心得: 

郑启恩●勇于表达想法

Guard Eyes小组成员认为参与上述比赛为他们带来收获。郑启恩指出,比赛提供平台予他们展现和发掘自己的潜能,也让自己比平日勇于表达想法,潘训哲则表示在集训营中学习到物理模型、3D打印等学校新科技。

林家恒●对自己更有信心

林家恒在本次比赛中担任队中项目经理,他坦言这让他学习到领导团队和处理事务方式,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郑碧慧●刷新对视障者看法

“到访大马盲人协会与视障者交流刷新他们的看法,例如,原来在熟悉的环境里,视障者无需拐杖也能行走自如,‘你想的和你看的是不一样的。’”

Safety小组在台上讲解的解决方案。左起为李舒娴、林佳轩、周欣如和刘于桢。

脚车骑士的安全

整修专用脚车道

适耕庄育群国民型中学面对着交通繁忙的公路,根据该校4人小组Safety小组成员周欣如、李舒娴、刘于桢和林佳轩的调查发现,脚车是最多人使用的交通工具,多达29.3%学子骑脚车上学,其次才是学生巴士、轿车、摩托车和其他工具。

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高达52.5%曾经目赌学校附近的交通意外、35%曾经遭遇脚车意外、75%受调查者认为骑脚车上路并不安全。

Safety小组分工合作在校门口斜对面画出脚车专用道。

根据调查结果,4人认为专用脚车道有助于提升人身安全,4人便把学校附近的其中一条道路美化整修并规划出脚车道。为了鼓励学子和脚车骑士善用脚车道,她们也在校内派送自制的书签。

周欣如(左起)、李舒娴、刘于桢和林佳轩。

参赛心得: 

林佳轩、刘于桢●体会沟通的重要性

林佳轩表示,透过参与上述比赛学习到如何从无到有完成项目,也体会到团队精神、沟通的重要性。刘于桢说她学习到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聆听队长和他人的建议,从中获取经验以改善解决方案。

李舒娴●控制成本预算

“从中了解到控制成本预算的重要性。在比赛初期,规划脚车道的预算不小心超支,经过4人重新讨论和调整方案才克服问题。周欣如坦言,虽然比赛成绩和她们的想象不同,但4人亦感到开心。

来自育群国民型中学的Four-Specs队成员林思婷、李顶盛、潘苇萱及谢抒恩提出的解决方案Eco-B把雨水喷洒在屋顶以达到降温和节能目的。

报道·郑美励 摄影·陈奕龙、受访者提供 、马星集团

反应

 

财经新闻

6298万柔佛购地 马星准备开发M Tiara 3

(吉隆坡3日讯)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以6298万令吉收购柔佛一块占地59.12英亩的土地,继续扩张柔佛业务版图。

马星集团发文告指,该地将命名为M Tiara 3,用以开发超级联排住宅,整个项目发展总值(GDV)达4.64亿令吉。

根据初步规划,M Tiara 3将发展为一个城镇项目,当中包括超级联排住宅。

马星集团创办人兼集团董事经理丹斯里拿督斯里梁海金表示:“柔佛州的房产需求正迅速增长,此次的收购案将为集团提供良机,让我们能够继续扩大在当地的布局。”

另外,政府优先着重的柔新捷运(RTS)项目,预计会进一步刺激柔佛房产市场,加之政府向首购族提供的房贷利息减免,将减轻购房负担。

“M Tiara系此前的项目深受市场欢迎,所以我们将在当地继续寻找具战略意义的土地,用作开发城镇、M系列以及工业项目用途”

这是马星集团在柔佛埔来的第三次收购案,它此前分别在2024年4月和2023年6月收购了两块总共176.1英亩的地皮。

续扩大柔佛布局

文告强调,柔佛是马星集团在巴生谷之后的第二大开发区域,目前已在当地售出约1万7000套住宅、商业和工业单位。

凭借稳固的品牌,该集团计划通过以往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打造备受市场青睐的开发项目。

展望未来,柔佛即将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将显著改善区域的连通性与可达性,从而推动对柔佛州房地产的需求。

同时,随着柔新经济特区(JSSEZ)启动在即,将让其成为企业和工业发展的战略要地,促进两国间的经济活动,为柔佛带来更多增长机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