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抚平内战后遗症 越南繁荣有轨痕

报道:邱立本

越南的荣景是亚洲空前繁华的缩影,各方都要超越战争后遗症的沧桑,抚平内战的伤痕,和平共处,发挥全球自由贸易的力量,分享亚洲和平的红利。

二战后的冷战时代,全球被东西两大阵营所分割,形成二元化的权力格局,全球就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主宰,天下非杨即墨,两套话语系统、两种意识形态彼此过招。

到了1969年,珍宝岛事变,中苏交恶,形成中美苏的“三国演义”,但超级大国的代理人的战争仍然打打停停,让老百姓陷入战火煎熬的岁月。

越战堪称美国恶梦

韩战、台海炮战、越战都是典型的例子。二战后的分裂国家,无法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内部的矛盾。内战像一台绞肉机,重创民族的躯体与灵魂。台海的对立,到今天还是亚洲地缘政治紧张的来源。

越战也是冷战时期的国际权力绞肉机。70年代初期,越战高峰时期,美国派驻了50多万大军,转战城市与乡村,但却陷入越南游击战的陷阱,缠战多年,最后在1975年兵败西贡,黯然撤军,阵亡美军高达5万8000多人。

但美国最受伤害的还是心灵的创伤。越战是美国第一场进入美国人家庭客厅电视的战争,让远方丛林的腥风血雨,在晚餐的电视新闻时间出现,让美国人倒尽了胃口。那一幅越南母亲与4名孩子一家五口在战火中泅泳逃亡的照片,生死系于一线,让人揪心,它悬挂在纽约市的大街上,成为美国反越战运动的标记。

越南的命运,背后都是大国的影子。但它似乎与韩朝和台海两岸的轨迹不同。历尽劫波兄弟在,南北越在统一之后,历经短暂的中越之战,90年代撤出了在柬埔寨的驻军,在战争的废墟上,全力发展经济,而在过去两三年,进入了全球化供应链,尤其在中美贸易战之后,中国面对美国的制裁,不少产业链都移到越南,也使得越南出现前所未见的繁荣。

东盟出口追上欧盟

而越南就是东盟崛起的中坚力量,东盟的最新出口已经追上欧盟,成为国际经济的重镇,也和美国发展密切的经济关系。预料拜登上台后,美越的关系会更好,迎来东盟经济更亮丽的春天。

2021年是亚洲时代的开始,越南的荣景则是亚洲繁华的缩影。全球经济的重心开始东移,而台海两岸只要和平共处,就可以分享亚洲和平的红利。

这也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力量,超越战争后遗症的沧桑。只有经济的力量,将饼做大,昔日的政治裂痕才可以弥合,心灵上的创伤才可以抚平。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

桑德斯:堪比反越战示威 学运恐成“拜登的越南”

(华盛顿3日讯)美国大学校园挺巴、反战示威持续延烧,自4月18日以来已有数十所大学逾2000人被捕。

佛蒙特州国会参议员桑德斯指出,反战学生可能是“拜登的越南”。

桑德斯2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将当前的校园反战示威与1960年代末时任总统约翰逊任内发生的校园反越战示威进行类比,形容这“这可能是拜登的越南”。

桑德斯提到,“约翰逊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位好总统,他因为对越战的看法招致反对,而选择不参与1968年的大选”。

桑德斯非常担心拜登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境地,“他对以色列和这场战争的看法不仅疏远了年轻人,而且疏远了许多民主党基础”。

桑德斯强调,需要记住为何那么多大学生参与示威:“他们并非支持哈马斯武装组织,而是对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带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

他希望从政策角度和道德角度来看,拜登不再向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开出空白支票,并意识到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没有帮助”。

美媒:加剧与年轻人疏离

回避示威危及拜登连任路

另一方面,美媒分析认为,总统拜登面对挺巴示威展现出“逃避、摇摆态度”,恐危及总统大选连任之路。

《纽约时报》分析拜登面对反战示威的困境。

文中指出,美国1968年反越战示威,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汉密尔顿大楼遭遇学生闯入时,拜登还是一名“身穿运动外套的法学院大学生”。

在56年之后,现在拜登是身着西装的总统之尊,但已不能像从前那样对美国大学校园的动荡视而不见。

《纽时》指出:“这次他不只是一名冷嘲热讽的旁观者,而是不满情绪的目标之一。”

随着反战示威在全国蔓延,拜登一直试图小心谨慎地绕开这一问题。

在哥大汉密尔顿大楼被示威学者占据后,他没发表评论,只让白宫国安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谴责这一行为“不可接受”。

《纽时》写道,今次反战示威给拜登带来了两大政治风险。可能加剧与民主党内保守派的疏离,尤其是年轻选民。

另外,它们也可能让共和党将国内外的混乱归咎于拜登而非前总统特朗普,这可能令拜登失去中间温和选民的支持。

尽管如此,拜登一直难以找到能契合当前政治需求的讯息,在回应关于校园示威的提问时,他企图向双方传达信息,同时谴责了反犹太主义的抗议活动及“那些不了解巴勒斯坦人遭遇的人”。

一些民主党人士为其含糊其辞而感到不安,希望拜登能更加直言不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