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宝岛人才撑住中芯国际 中美科技战暗藏台元素

报道:张殿文

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1月24日致电台湾政府,期盼台积电为德国汽车产业提高晶片(芯片)供给量,以免各大车厂由于晶片短缺而停工,将造成百亿美元的损失。

当驾驶者安全和方向已依赖软体反应速度,不只是德国车厂,美国、日本甚至中国大陆,都意识到下一代汽车发展关键点,在于高阶制造汽车晶片,台积电的供应甚至影响到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

“因为汽车正走向人工智慧(智能)!”

全球最大科技基金经理人和投资银行分析师指出,人工智慧晶片其实掌握在美国大厂辉达(Nvidia)等公司手中,这些大厂都委托台积电制造,一旦消费者开始选择更具智能的汽车,各大车厂未来推出产品将越来越聪明,特斯拉电动车的大受欢迎,也更让高阶制造汽车晶片供不应求。

4高管3人曾在台企服务

特斯拉智能晶片也是来自台积电7纳米制程。

不只是台积电,台积电关键人才的流动也影响半导体下一阶段竞争,包括中国大陆第一大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延请前台积电营运长蒋尚义,也成功慰留了联合执行长梁孟松,全力往独立自主芯片制造前进。

2021年蒋尚义加入中芯后,最顶层运营团队4位高管中3人曾在台湾企业服务过,副董事长蒋尚义、联席CEO赵海军与梁孟松都有台湾半导体工作背景,难怪国际媒体会形容中美科技大战之中,“台湾人才支撑中芯国际发展”。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任20天前,已传出对中国科技输出管制重新认定,放宽部分成熟制程许可,美国放宽许可主要是指晶片使用28纳米制程以上技术的产品,可提供相关成熟制程的代工服务,28纳米也成为中美大战中最新科技平衡点,像中国国务院宣布鼓励发展半导体产业新政,也是对制程28纳米以上科技公司免征10年所得税,希望2035年前国内晶片自制率可达70%。

中国要达到这个目标,本来还是要看美国脸色,像中兴、华为遭遇美国制裁,减缓了发展速度,供应华为设计的产品至少需要14纳米以上制程晶片,美国科技禁令生效,台积电断供华为16纳米以上的产品后,中芯如果无法提供先进的产品,想供货华为的期待也只能落空。

梁孟松在中芯重要性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早在2011年就开始量产28纳米制程晶片,当时中芯的技术只停留在40纳米,等于是两个世代差距,4年之后的2015年,中芯才开始量产28纳米晶片。这也是梁孟松为什么当年加入中芯这么重要。

外传中芯董事长李志学“三顾茅庐”把梁从三星挖来,梁从台积电离开后,2011年正式进入三星电子,让三星开始走向FinFET制程,2017年梁转投中芯后,不到一年中芯的制程技术就从28纳米跨入14纳米,良率也从3%拉高至90%以上。

传离职致中芯股价重挫

当梁孟松计划离职的消息传出,当日中芯国际股价从1月15日收盘58.4人民币(下同,约36.4令吉),重挫约7%至54.3人民币,中芯国际甚至宣布暂时停牌。

梁孟松当时在辞呈中公开指出,他对于蒋尚义即将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一事毫不知情,深觉不被尊重与不再信任。

梁孟松并且透露,中芯花费3年即完成一般企业10年才能达成的任务,7纳米制程也将在2021年进入小批量试产。

梁孟松是伯克莱加州大学电机工程及电脑科学博士,太太是韩国人,蒋尚义在台积电负责研发部门主管时,梁孟松是他部下,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第一次退休时,将执行长大位交给蔡力行,蒋尚义也选择退休,蔡力行决定提拔孙元成担任技术研发副总,梁孟松则决定出走三星,后前往中芯。

早在梁孟松加入之前,台湾工程师就是中芯发展的梁柱,2001年张汝京离开台积电到上海张江工业区创立中芯,2011年夏天加入中芯国际的执行长邱慈云也是台积电员工,不仅使公司在2012年转亏为盈、连续3年获利,且头4年港股的市值跃升近3倍。

2018年从台积电研发基础工程处长职务退休的杨光磊,则是在2019年受聘为中芯国际独立董事,更强化中芯的阵容。

不过,目前中芯超过四成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仰赖40/45纳米及55/65纳米的产品,大部分营收来自非高阶制程,虽然2020年第三季28纳米产品大增,但仍不到15%,梁孟松打算连续推进两个世代的先进制程研发,往7纳米前进,试图拉近中芯与台积电技术差距。

这已经不是台积电的问题,而是中美竞争的问题。

美国商务部去年12月宣布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且公告10纳米制程以下的设备禁运,10纳米以上则进行审查。

没有先进的投资研发,未来就不会出现先进的产品,这也代表中芯会从下一回合继续落后下去,正如目前落后的世代。

事实上台积电2020年开始量产5纳米晶片,3纳米制程开发也符合进度,市场也预期将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而中芯才正挑战14纳米量产的关键时刻,量产还有问题,下一代技术仍相对落后,难怪一传出梁孟松要出走的消息,股价下跌如此快速。

“白粥”要变“鱼翅”

更大一股阻力则是大陆国内产业决策者对科技进程认识不足,甚至有人比喻台积电的高端产品是高尖端“鱼翅”市场,但中芯等28纳米产品经多年发展如同“白粥”等基本食品,中芯可以经营中端白粥市场,各有各的爱好者,因为最佳例证是大陆北斗系统最新也只用28纳米晶片,28纳米晶片主攻的并非最高阶智慧手机市场,而是配合大陆5G“万物互联”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等概念。

事实上科技竞争早就在软体决胜,更好的软体需要效能更先进的硬体完成,未来软体和应用只会越来越多,“白粥”如果两年后不变成“鱼翅”,就会像过去的个人电脑一样马上被淘汰,如果物联网的应用和速度继续进步,中芯目前14纳米技术量产和华虹半导体28纳米制程等会越来越难满足市场需求。

美战机用台积电晶片

美国F35战斗机的晶片用台积电16纳米制成,未来大陆各项军事运用岂能落人后,不过由于5G时代来临,各种应用出现,加上美国制裁效应蔓延下,中芯无法出货,这将带给台湾其他半导体厂28纳米一个很大的商机,像台湾联电用28纳米制造的电源管理 IC、RF射频、IoT应用等代工订单持续涌入,8寸晶圆产能满载,而中芯也公告将于北京设立合资厂,发展28纳米或以上制程,首期目标产能为每月约10万片12寸的晶圆。

中芯如果只是维持现有的收入规模,无法继续研发先进制程,长期来看是一大隐忧。

这也是为什么中芯必须跳过梁孟松,来延揽现年74岁的蒋尚义为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的主要原因,在蒋尚义长达45年的半导体经验中,曾经参与研发CMOS、LED、硅基太阳能电池、Bipolar等各种先进技术制程。

蒋尚义在台积电服务时最大的成就就是台积电从市场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蒋尚义从0.25微米(250纳米)开始主导,一路至90纳米、65纳米、28纳米及16纳米。

蒋尚义公开表示,他在中芯可以做得比在武汉弘芯更多,因为中芯整体能力较强,也有先进封装基础。

从2019年开始中芯最重要的并购案就是封装测试的下游领域,这也是和台积电相同的策略,因为产品越来越小,制造越先进,下游封装就更重要,蒋尚义公开表示,他在中芯推动在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的梦想,“可以比在武汉弘芯至少快4至5年”。

与欧制造商关系紧密

更重要的是,蒋尚义也和欧洲许多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关系紧密,就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与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视讯会议,共同宣布《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经历7年后完成,中欧重新进入下一阶段的合作。

欧洲能不能成为中国突破美国科技封锁的破口?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中,欧盟在半导体业的特定领域有不可忽视的实力,如射频技术、AI智慧感测器、微控制器、低功耗技术及半导体制造先进设备如光刻机等,在5G和6G方面,欧洲也有强力的技术地位。

外界曾谣传美国政府不准中芯从荷兰AMSL购买EUV光刻机,故中芯迟迟未能获得荷兰政府的出口许可证,但美国带头围堵华为,总统特朗普下台后,欧洲开始调整新态度,欧洲也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战争中,意识到建立自我核心制造技术的重要性,欧盟半导体业也打算走向自立自强之路。

未来中国、欧盟如果皆选择走向产业独立的觉醒和重建,半导体产业格局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不算短的时间之中,台积电的人才仍将在全球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财经

华为新机芯片制程落后台积电几年? 芯片战争作者证实了

(北京14日讯)华为最新Mate 70系列手机于12月初正式开卖。研调机构TechInsight对Mate 70 Pro Plus进行拆解后发现,其搭载由中芯国际制造的麒麟9020处理器,采用与去年Mate 60 Pro相同的7纳米技术。

无独有尔,《芯片战争》一书作者米勒指出,华为最新手机采用台积电于2018年首创的制程,技术落后5、6年可能听起来不多,但运算能力落后约3倍。

中央社报道,美国学者、《芯片战争》(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在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视讯专访时表示,华为最新的手机搭载由中芯国际制造的芯片,采用的是台积电2018年首创的制程,表示中芯国际的技术落后台积电约5至6年。

米勒进一步解释:“5年的差距可能看似不大,但根据摩尔定律,芯片运算能力大约每2年就会翻倍。因此落后6年,就代表在运算能力落后尖端科技3倍。”

TechInsight先前拆解华为Mate 70 Pro Plus后发现,该机搭载的麒麟9020处理器所采用的7纳米技术与去年Mate 60 Pro相同,并未如传闻所称采用更先进的5纳米技术制造。

这也证实了中芯在技术方面落后台积电约5年左右。台积电于2018年率先推出7纳米芯片,并于2019年开始量产7纳米强效版(N7+)。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