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真正的减码风暴料在中国上演

(北京8日讯)就在人们纷纷担心美国经济摆脱疫情影响后的复苏将过热的时候,一个同样大的风险可能是,中国的野心太过温和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五宣布今年的增长目标是“6%之上”,这比许多经济学家预测的速度要慢得多。中国的财政扩张将收手,预算赤字料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2%左右--比例低于2020年的逾3.6%。

省级政府的债券发行额度已经削减。

设置较低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中国正在发出信号:托举已经结束了。在去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了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后,共产党领导人想关注的是经济活动质量而非速度。北京的最佳行动路线就是像去年那样完全不设数字目标。

不过,把目标设在如此低的、很容易超越的水平可能是次优解。

中国官员不必全力以赴就可以实现6%的增长率水平--经济可以显著放缓,但仍实现这一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约8%,与许多私营部门的预测一样。

周日发布的贸易数据表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在2021年的头两个月,出口激增、同比增长60.6%,远高于预期。进口也强劲增长。

虽然说中国已经结束疫情有点儿夸张,但数据显示,今年伊始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之后,撤回在冠病肆虐时期出台的一些刺激措施似乎是一个合理的想法。

李克强并没有暗示政策方向会发生任何突然的变化,但是很显然他打算缩减而不是加大力度。就此而言,北京和华盛顿似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吸取了相反的教训。为了应对2007年至2009年的经济滑坡,中国掀起了基础设施假设狂潮。

国企债务沉重

这帮助重振了国内的增长,甚至还把复苏扩散到了全球其他地区。然而,这股狂潮给国有企业造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近年来,决策者们试图抑制过度借贷和金融失衡问题。尽管这一行动在疫情期间有所减弱,但从李克强上周五给出的数字看来,保守立场回归了。

而美国官员得出的结论似乎是:他们在危机过后还不够大胆,退出得太快了。债券投资者现在正在考验美联储和总统拜登:最近几周收益率攀升,反映出人们对复苏将太强并引发通胀的担忧。

根据彭博最新的月度经济学家调查,今年GDP将增长5.5%,是1984年以来最强水平;该年,总统里根的“美国之晨”竞选活动宣扬了从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的衰败中走出的商业复兴。

参议院周末通过的1.9兆美元刺激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刺激计划。到年底增长7%是可以想象的。

正如笔者写过的那样,在过去几周,2013年的所谓减码风暴已经重演。也许全球应该担心的真正的减码正在中国发生。凭借强劲的增长,北京可以为提振亚洲、支撑世界出它自己的那份力。

随着去年经济恢复增长,该国从该地区各地吸收了进口商品,从而帮助新加坡等邻国遏制住了经济衰退。

但中国看起来并不像是渴望扛起全世界,肯定是不会为此作出牺牲的。鉴于对中国经济规模将这个十年中超过美国的预测甚嚣尘上,北京不应该更大胆一点吗?全球经济领头羊有时不仅仅意味着平衡国内账目。

 

反应

 

国际财经

对中国经济更悲观 近半日企减少或停止投资

(北京21日讯)在华日本企业对中国经济更加悲观,约三分之二的日企表示,中国经济形势正在恶化,近一半企业缩减或停止对华投资。

彭博报道,据中国日本商会最新调查显示,约64%的日本企业表示中国经济形势比去年更糟。

这一比例高于上一次调查的60%;与此同时,安全问题和最近深圳一名日本学生被刺身亡的事件,使改善中日外交关係的努力面临压力。

这项调查是在10月下半月进行的,共有1,513家公司参与。其中44%的日企表示,他们计划今年减少对华投资或根本不投资,与上次调查相比变化不大。

虽然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双边关係恶化,以及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许多企业纷纷撤出中国。

超过40%的日本公司表示对在中国经营环境不满意,一些公司表示,他们担心员工和家人的安全,中国拒绝恢复对日本公民的免签旅行,以及对海鲜进口禁令也是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尽管北京为缓解经济困境,自9月底以来公布刺激措施,但外国投资仍在继续下降。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3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资负债减少81亿美元,这项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指标今年前9个月已经降近130亿美元。

今年已关闭业务的公司,包括日产汽车和柯尼卡美能达等。日本製铁7月也表示,将退出在中国的一家合资企业。

日本经济新闻10月5日报道,今年第2季日企在中国及香港的设备投资,以美元计算,年减16%。据经济产业省统计,截至第2季,日企在华法人的销售额也连续7个季度低于上年同期水准。

在经济持续疲软压力下,北京似乎想缓解中日紧张局势。9月中日达成协议,为解除对日本海鲜进口禁令铺平道路。但日本北海道渔业公司仍对北京恢复进口的速度持怀疑态度。他们计划继续拓展多元化市场,进军美国、东南亚等其它地区市场。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