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南洋文艺】《仪式、政治与权力》大卫科泽

迷读志:黄国雄 

对许多现代人来说,仪式很多时候是种多余的举动,不合时宜的陋习。某种程度来说,传统文化的没落和这些文化活动中,仪式在现代情境下被割舍与简化有一定关系。但仪式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的操作手段,对于如何体现人类思维中概念性事物的认知与共识(凝聚人心)起着巨大的作用,可说是人类史至关重要的“发明”。

所谓的概念性事物如国家、政府要如何具体化,才能更容易地被普罗大众所掌握呢?

另一方面,概念性事物是怎样获得其真实性质,因而得到认同,如反映在政府,或君主的合法地位?

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国旗,这样一个符号饰物作为国家的象征来理解。

第二个问题则可从仪式如对国旗进行敬礼,或者民选政府必须在正式执政时先在某些场合进行宣誓典礼等仪式。

仪式不会消失

简而言之,借用美国政治学者Harold L Nieburg 的话:“ 通过仪式化行为,内在事物变为外在事物,主观世界的图景变成社会真实。”,仪式就有这样的功能,即使今天看来,仪式貌似减少,人们不再那么重视,它其实不会消失,而是隐藏的更深。

在这本书,作者大卫科泽讲述与分析世界各种不同时空的政治仪式,从古埃及与古波斯人的国王崇拜仪式、三K党的入会仪式、法国大革命后新政府成立仪式……等,跨越巨大时间与区域为读者们解释仪式在人类社会性活动(关注重点是政治)中的角色、本质与影响。

许多人对于仪式很不耐烦,急于除而快之,作者因而讲述了一个有趣事迹。

美国第三十九届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1977至1981)在总统就职礼中取消一些传统仪式,如不要车队送行而选择自己走路……他轻视这些仪式中所蕴含的象征力量,简化了它们让他如同“平民”,其结果就是被“普遍地认为缺乏总统该有的个人魅力”,日后他也认为美国众多总统中至为平庸的一个。

这像似提醒读者,仪式并没有消失在今日人们的生活空间,因为随着社会演变,它们已经演化的更融入生活行为里,它的功能依然重要,忽视它会有负面影响。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印加结绳符号》加里乌尔/黄国雄

迷读志:黄国雄 

首先要澄清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解读出整套的印加结绳,虽然结绳里关于数目的符号和它数学的操作法已经辨识成功,但是非数字性的符号还无法鉴定出其意义,所以说还没有人真的懂这套文字系统。

研究印加结绳的语言学家第一个要务,如果根据此书,其实是要辨明结绳究竟是一种记忆术工具或装置,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简单的说,记忆术是种协助记忆力的技艺,通过某种特定规则,还有工具/装置来紧记并且回忆起某些信息片段。

现在常见的记忆术装置就是“绕指缠绳”与“念珠”。

从文字的主要功能来看,即是把事件实体的记录下来,是和记忆术的企图有所重迭,之所以要辨别印加结绳是属于何者?是否能被解读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两个主要的差异

记忆术装置与文字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差异:

1.记忆术装置不是由“约定俗成”价值的符号所组成,这意味着能明白的人就只有该使用者与他已告知规则的人。

2.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记忆术装置里而是已在使用者的脑海,装置只是作为种提示。

如果印加结绳是种记忆术装置,那么显而易见的,那些从印加文明遗迹发掘出来的结绳就不可能解读出来,因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就禁止了结绳的使用,下令焚毁这些装置,印加结绳作为记录系统应在那时候开始消匿而不久后灭绝了。

早期研究印加结绳的人倾向于把它当作记忆术装置,尤其是殖民时代对残存印加文化作观察与记录的人。

不过在现代,即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学者把结绳当作类似于文字的系统来研究, 不过至今都没有对于其编码与解码信息方法特别实质的结论,有的话也是片断的提议,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结绳可能类似“数字标签”(如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概念)来指示身分、住所地名、头衔等信息,但这都是相有限,过于简约的信息代表。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新的理论,即是借用现代电脑的基础“语言”,二进制编码的概念来研究印加结绳,试图解析其物理与语言构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