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汉服复兴风 推升经济狂潮

(北京4日讯)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正以“网红”之势走进中国的生活日常,至今年销售已可达人民币45亿元(约28.6亿令吉)。

登顶淘宝天猫汉服类品牌2020年度销售额第一后,中国汉服国风品牌“十三余”近日宣布,完成人民币过亿A轮融资;同样借力国风审美热潮的古风影楼品牌“盘子女人坊”,更是向着上市的目标全力冲刺。

从消费层来看,艾媒咨询指出有76.2%的汉服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成为主要通路外,主要消费群过半是19至24岁,而18岁以下占据约35%,且较往年一直保持持续成长趋势。

今年1月发布最新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汉服爱好人数将达到689万人、年增33.5%。同时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也指出,目前天猫上已有1800万名汉服消费者,同时具备4.15亿名潜在消费者。

据中国企查查数据,在2018年首次突破200家、达到226家。而2019年单年新注册企业900家、年增298.2%之多,目前产业已增加到共2115家汉服相关企业。

追逐汉服热 
文化自信还是焦虑?

中国《每日头条》“文化”栏目曾一针见血指出,“汉服热”的背后,到底是一种文化焦虑,还是一种文化自信?

 《科技日报》对于汉服朝向多样性、场景性、相容性发展时,如何在产业化、标准化过程中,建立形制、生产与穿法等3个规范,提出忠告。

分析举例,对于汉服原创设计商家的形制错误,多数热爱者喜欢就买。嘴里声称热爱传统文化、复兴汉服,却对正确考据并不上心。

这种现象,倒是像为了对抗外来服饰文化,强行推广汉服的一种文化焦虑,而不是真正热爱汉服文化,了解其内涵意义的文化自信。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深层次的文化考究。大家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改良是改良,日本和服和朝鲜韩服都有现代化改良款式,但人们并没有错把改良和服当成正统和服。

反应

 

国际

汉服热创造87.5亿市场

2023年,中国汉服相关企业市场规模超过人民币144亿元(约87.5亿令吉)。

马面裙卖爆等“汉服热”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文旅、餐饮、影视等都成为汉服产业链的一环。

在中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的山东曹县大集镇,齐聚设计、裁剪、刺绣、印花、制衣等汉服工厂和店铺。

图为河南洛阳洛邑古城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换上心仪的妆造,衣袂翩翩间,体验一把“汉服穿越”的乐趣。(新华社)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