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那栋5层楼废墟

      那栋残破洋楼相当惹眼。

      洋楼坐落在川流不息的大路旁边,没有大树或围墙阻碍视线,空旷平地中央,树木在洋楼废墟里头四处生长,树丛肆意围绕着它,仿佛是一栋青翠盎然的庞大“树屋”。惹眼的还有建筑残骸前方4个大字“时中分校”。

      槟城时中分校是母亲的母校,也是大舅、小舅与小姨的母校,他们在那里求学是1950年代的事了。母亲读到四年级,因大舅毕业,没有人带她上学,因此转校到离家较近的协和学校继续求学。

梅淑贞是校友

      虽然母亲在那里只有短短4年,可是留下许多美好回忆(她是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全槟华校联合运动会田径赛)。马华作家梅淑贞也是时中分校校友,在她刚刚出版书籍《前朝今朝》里,有一篇文章提到在那里求学的回忆,有段文字写道:“整个求学阶段,我在时中分校的时间,只占了约九分之一, 但那老房子或许有些什么灵异魅力,因此成了魂萦终生的旧梦。”

      那年那栋老房子豪华建筑魅力无边,它的一页页历史犹如繁华旧梦。

首座5楼建筑

      洋楼建于十九世纪末,为槟城首座5楼建筑,也称为“五层楼”(福建话)。华丽堂皇洋楼是富豪谢德顺兄弟产业,也是住宅。谢德顺的女儿谢柳美,相传是后来洋楼业主。

      谢柳美的丈夫为吴世荣,他是同盟会槟城分会会长,亦设立槟城阅书报社(目前该社门口3人塑像为孙中山、吴世荣和黄金庆)。吴世荣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倾家荡产,他把洋楼卖了,所得款项交给孙中山。

洋楼的新业主为富豪戴喜云,亦是大清驻槟最后一任副领事。民国成立后,戴喜云的次子戴淑原出任中华民国首任驻槟领事。据说有段时期,洋楼曾经是驻槟领事馆,一说是大清国,另一说则是中华民国,或者两者皆是。

1910至1915年期间,洋楼化身为酒店,有人根据当年酒店明信片,发现有5个名称之多,Norman Hotel、Bellevue Boarding House、 Bellevue Hotel、Raffles Hotel 以及Raffles by the Sea。5年换了5个招牌,难免令人感到纳闷与吊诡。

1915年洋楼再度化身,这次是璧如女学。那年中华女学因经费短缺,无法继续,大清驻槟第四任副领事梁碧如的后裔,同意续办女学,并改名以纪念先人,不过该女学于1921年停办。

民间反对建灵骨塔

1921年之后,洋楼曾经是英殖民政府办的英校,直到1938年时中分校成立,二战期间学校暂停几年,1949年复办。

1994年时中分校迁校至双溪里蒙,戴家把产业出售。曾经有财团欲建设灵骨塔,民间反对声浪不绝,后来不了了之。

洋楼从此之后,不了了之至今。

几十年过去了,洋楼华丽堂皇尽失,繁华旧梦远逝。十年树木,果然一片茂盛绿意;百年树人,4个大字“时中分校”在撑住。

那栋5层楼废墟还能撑多久呢?令人不胜嘘唏。

反应

 

商余

红毛公馆/欧宗敏

【庇能风情】文|欧宗敏

那天在乔治市古迹区通勤,路过莱特街时,发现槟岛市政厅礼堂(Town Hall)四周的铁板围墙已经拆除,经过几年的修复工程后,终于显露古迹建筑的崭新宏伟堂皇面貌。

槟岛市政厅礼堂是第一级别古迹,上次修复工程是2004年。该建筑在1879年由时任槟城总督阿奇博安顺爵士主持奠基仪式(岛上的安顺路以他为名),隔年竣工由海峡殖民地总督菲德列维尔爵士(Frederick Weld)主持开幕礼(岛上的Pengkalan Weld以他命名,中文路名为海墘路)。

该建筑是槟岛市政厅最悠久的产业,也是当年乔治市市政委员会办公大楼。

作为市政办公大楼,其建筑设计与构造并不适合行政办公规格,于是当局于1903年在隔壁打造一座全新建筑物,作为办公大楼,也就是目前槟岛市政厅办公室(City Hall)。

凸显殖民遗风

今日在旧关仔角,这两座比邻而建的典型西洋建筑,凸显岛上殖民遗风的浓厚味道。

当然,殖民遗风不限于此。这2栋市政厅建筑的前方是旧关仔角大草场,接着大草场是康华丽堡,换句话说,旧关仔角大草场居中,军事重地与行政机关,各占两旁。类似的城市规划,在英殖民时期,具有展现防卫、休闲及纪律功能。

大草场3用途

旧关仔角大草场具备3种用途,其一是军队训练与集合的地方,其二是英国人的运动场所,提供场地给板球、足球和橄榄球比赛(槟城板球俱乐部在大草场旁边,二战时期被炸毁后不再重建),其三是英殖民政府举行各种正式典礼的活动场地。

像旧关仔角这样拥有行政机关和大草场的空间景观,当局曾经复制在其他英殖民城市如新加坡和吉隆坡等地方。新加坡建筑学者赖启健在其著作《历史的脐带》,特别谈到这个城市空间景观的特点。

槟岛市政厅礼堂设有舞池,礼堂、舞台等设施,适合举行各种社交和艺文活动,开幕后就成为岛上洋人的主要举办社交活动地点,因此本地华人称呼它为“红毛公馆”(福建话“红毛”是洋人的别称),贴切地点出其社会阶级的声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槟城华社开始展开各种筹赈工作,支援中国的抗战行动。

义演破2纪录

1938年配合中国双十国庆,锺灵中学校友会展开大型筹赈活动,组织超过300人的工作队伍,于10月8日及9日两晚,在槟岛市政厅礼堂,演出曹禺名剧《雷雨》,并筹得叻币5700元。

当年这场义演打破了至少2项纪录,其一是在槟城《雷雨》戏剧首次由本地业余剧团搬上舞台;其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华社的艺文活动在槟岛市政厅礼堂举行。

后来锺灵中学校友会还举办了2次戏剧义演,地点都一样,那是日军登陆槟城之前的事了。

日出日暮,140年转眼就过去了,红毛公馆也远了,而槟岛市政厅礼堂依然回肠荡气,在艺文活动进行的时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