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家禽股有看头吗?/万年船

随着政府将调整鸡肉顶价,相关股票闻风起舞,短期看涨。

友人问万年船,这个领域的股票,可以买吗?

老实说,万年船对于企业活动或者并购有所研究,往往可以在收购活动或私有化中赚些小钱,但是说到时势股,那不是我的强项。

说到家禽股,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近上市的龙合国际(LHI,6633,主板消费股),公司在2019年5月的上市价是1.10令吉,3年下来,股东只领了每股2.71仙的股息,股价却跌超过50%至53仙,让认购新股的投资者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全利业务多元占优

上市标价太高,股东无法从中得益,目前还在亏本,即使日后鸡价蛋价随市价浮动,它也可能得不到好处。况且目前饲料成本大增,它是否从规模庞大中从中得益,还是恰得其反尚未可知。

另一家万年船非常喜欢的股票——全利资源(QL,7084,主板消费股),即使营业额持续增长,过去一年首次面对盈利减少的记录。

虽然如此,全利的业务三足鼎立,鸡蛋业务只占了三分之一,即使表现不如意,也不至于严重影响公司业绩。

近年全利更引入第四大业务——便利店,看来能够让公司的资源分配更加完善,也更有能力应付未来的经济困局。

鸡蛋价起,预料对业务有所帮助,但也不至于股价飞腾,循序渐进倒是有可能。和龙合国际或者其他鸡蛋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表现相比,优劣立见。

别随意跟风

说到鸡蛋,不妨提一提LTKM(LTKM,7085,主板消费股)这家鸡蛋生产公司,在今年4月,公司宣布脱售所有业务,转行成为电子制造服务商。收购它目前业务的公司,正是其持股71.6%的大股东LTKSB。

一旦收购完成,公司将派发1.1098令吉的特别股息和资本回退,然后再将股票二股合为一股,并引入新电子业务。在2019年,其大股东LTKSB和相关人士曾经尝试以1.35令吉私有化公司,不过最终只能将股权增加到84.11%。这次是大股东第二次尝试私有化其鸡蛋业务。

自脱售消息出炉以后,公司股价一度冲到1.60令吉,目前慢慢回落到消息宣布前的1.25令吉。鸡蛋涨价可能惠及公司,但是由于公司建议脱售业务,除非建议不被股东通过,不然鸡蛋涨价的后续可能和公司股东无关,无法激励股价。

散户别乱追时势股,搭错便车了。

免责声明: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财经新闻

若撤补贴影响微 鸡蛋顶价业者仍可获利

(吉隆坡17日讯)政府若取消鸡蛋补贴,每年可节省12亿令吉,然而分析员认为,鸡蛋价格将保持稳定,而大型家禽业者已能在目前顶价中获利,对家禽股影响不大。

农业与粮食安全部早前披露,政府目前正考虑取消鸡蛋补贴,届时每月可省1亿令吉,一年可省12亿令吉。

早在6月17日,政府就宣布将每个鸡蛋零售价降低3仙。

目前,A、B、C级鸡蛋的补贴为10仙/个,顶价分别为42仙、40仙、38仙/个。

达证券分析员在今天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若政府打算在预算案中,选择取消鸡蛋津贴和顶价,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分析员预计,对政府而言,目前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种情况是最有可能发生,也就是政府将取消鸡蛋的补贴和顶价。目前令吉强势,加上饲料成本偏低,对政府而言是采取行动的合适时机,让市场在维持可负担性的同时自动调整。”

分析员认为,随着取消补贴和顶价,业者拥有更大的定价自由,冲击是微小的,甚至当前的售价足以让业者获利。

“第二个可能,则会是政府考虑取消补贴,但提高顶价。”

分析员预估,鸡蛋的平均生产成本介于26仙至34仙之间,低于顶价。但在2022年9月,生产成本飙升至48仙。

“如果令吉走弱或是饲料成本上扬,生产成本将再度超越顶价,业者再次减少供应,将促使政府重新实施补贴稳定市场。业者也会选择将鸡蛋出口到新加坡或香港。”

因此,分析员认为,如果缺乏生产水平的明确方针,业者可能因缺乏资金而被迫缩减营运。

“我们认为,应该让鸡蛋价格浮动,让供需重新恢复平衡,售价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况。”

回顾从前,疫情前的鸡蛋价格并无补贴,并采取价格浮动机制,直到2022年生产成本激增30%导致业者减少生产,市面鸡蛋短缺,为应对短缺,政府才提供补贴帮助平衡市场需求和供应。

肉鸡补贴取消未造成涨价

另外,在2023年11月,我国宣布取消肉鸡补贴,价格恢复浮动时,肉鸡价格并未随着补贴取消上涨。

“随着供应稳定,鸡肉价格在往后几个月随之稳定,每公斤价格在6.49至9.90令吉之间浮动。国家因此节约1亿令吉的补贴。”

因此,有了取消肉鸡补贴的前例,分析员相信,政府若这次宣布取消鸡蛋补贴并上调顶价,鸡蛋的价格不会显著上涨,预计每个介于36仙至45仙。

“鸡蛋是最经济的蛋白质来源,是大马饮食中的主要食品,因此就算价格上涨,需求以仍然保持强劲。”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