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勿忽视底层牵引力/林卓锋

当我们忙碌奔波却仍陷入财务困境时,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脱颖而出,而我们却感到束手无策?“底层牵引力”这一概念或许能提供答案。

这种力量潜移默化、难以被察觉,却在幕后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它可能源自我们的原生家庭,也可能来自社会刻板印象。底层牵引力不止影响经济层面,它更深刻地体现在我们的认知和态度中。

例如,在我们追求更好的工作、事业或生活时,周围人的质疑、劝阻,甚至反对,可能是这种力量的体现。他们的观念受限,视改变为不必要的冒险。这种认知贫困可能源自他们自身的经验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底层牵引力在贫困问题上表现为一种传承性。研究显示,贫困往往代代相传,因为缺乏资源和机会的家庭难以打破这一循环。除非我们有意识地打破它,否则这种循环会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我们的生活中,底层牵引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悄然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原生家庭在塑造我们的起点和社交圈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们常发现,如果没有巨大变故或觉醒,我们的奋斗轨迹往往只是成为父母的2.0版本。

成年后,我们的社交圈常由背景、性格和观念相似的人构成,反映了底层牵引力的作用。因此,生活轨迹往往成为一个人的人脉圈,也直接奠定了将来人生发展的范围。

明确目标高效学习

近期经济学研究发现,过去30年中,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的工作时间大幅下降,而富人和精英阶层的工作时间却大幅上升。

这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对工作的不同看法:富人将工作视为创造价值的途径,所以他们坚持奋斗;而穷人则可能将其视为为别人提供价值的方式,以躺平作为反抗资本的武器,最终毁掉了自己而不知。这种看法上的差异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和生活选择,也导致事业结果的可能性。

我们的努力,有时候即使再辛苦,也可能只是低效的勤奋。有些人加班加点,却只是在基层工作上忙碌,或者重复昨天的工作。

真正的成长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努力,还需要明确的目标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一个人的上限并不由努力程度决定,而是取决于目标规划和学习方法。

时间与精力最宝贵

此外,我们还需要应对多样性牵引力和即时满足感,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因素削弱了我们的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娱乐成瘾使我们难以专注思考,而我们的专注时间不断减少,我们能够全情投入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选择深度思考和补充型娱乐方式,如阅读和学习新技能,是实现高级快乐的关键。只有通过深度思考和长期规划,我们才能够实现梦想,迈向富足和升华的人生。

底层牵引力的影响源自内外两个层面的相互交织。内在关系,包括我们与世界、他人和自己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外部环境,如原生家庭的资源、教育水平和思维方式,也对我们的关键选择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人具备自我觉醒和不断进化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也受到所处环境和接收信息的影响。环境改变了个体的思维,思维进一步改变了个体的境遇,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合理提前规划自己暴露在积极的环境对于塑造个体更具持久性、也更加决定性。

时间和精力是每个人面对的限制因素,劳动力的本质是将时间和努力用于获取回报,但如果投入过度,就会成为时间和精力的过度耗费和被剥削。

然而,不少人没有意识到这些资源的珍贵。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效地规划和管理时间与精力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学会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它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总而言之,要克服底层牵引力,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认知模式和原生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勇于跨越阻碍,追求梦想,不受外界负面声音的干扰;更要时刻提醒自己,改变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超越底层牵引力,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视频推荐 :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言论

治贫不如先治愚/南洋社论

对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官宣数据,伊斯兰党兰道班让国会议员西蒂再拉揶揄说“人民无感”,甚至批评说“还有人饿死!”

较早前也有反对党领袖以“饿死论”斥责政府的无能。显然,搞政治的都挺关怀穷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发布财政预算案期间,也同样围绕在扶贫减贫脱贫的问题,还不惜调节税务政策,拒让有钱人也享有补贴优惠。

当然,要消除贫穷,正视此社会痼疾问题的存在,是对的,关键却是要有完善的脱贫机制,精准扶贫及治贫方略。例如要消弥贫富差距,却要避免熄灭创富动机,有时还须承认贫富是择机与竞争的结果。

可要是政客只懂装模作样,强装的虚伪和负罪感,也只是逃避与自欺。

让人甚感愤懑的是,那些拥有LV包包的政客,对贫穷的苦难会有什么真切的体验呢?

不能一味给钱和喂养

穷人的问题,是赚钱少,只能靠做些辛劳的苦役,或低收入的工作,但却不能一味地给钱和喂养,而是要教导他们学会知识,掌握技艺,才能努力摆脱贫穷的陷阱。

因为学历就是硬资本,专业领域的技能才是给穷人逃脱贫穷的梯子;给穷人“迫切”需要的食物,只是帮助解决穷人一餐。

有好些国家的政府及国际组织也对此作出反思,认为给穷人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这能让穷人的生活少一点乏味,借此逃避现实,逃避沮丧。

在印度,穷人有了电视,就不会将预算花在祈求神灵的宗教活动,或乱花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有了娱乐才能让穷人暂时忘了怨怼,对贫穷忽然有了忍耐力,不再迁怒命运。

问题是面对种种风险与压力的穷人就算稍能得到救济,或稍有些钱,他们还会缺乏自控力,照样用光,多数穷人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难以在恰当时候自我提升,抗风险能力差,始终还是贫穷。

与其扶贫不如扶智

更糟糕的是,错误的意识形态,守旧的历史惯性,更是没法有效防贫治贫,严重的贪腐和行政低效的问题,使任何扶贫政策都难以落实。

要真正摆脱贫穷的桎梏,就必须依靠良性的机制和制度的善治,更要理解穷人的生活逻辑,与其扶贫,不如扶智,与其治贫,不如先治愚。

最后要说的是,今日的马来西亚,饿死的穷人还挺罕见,狡猾的寄食阶层却多的是。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