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林清玄
不忘飞翔的姿势

林清玄1月22日在推特上的发文,想不到隔天却与世永别。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前一天在微博上的发文,没想到却成为绝唱。 

林清玄(1953-2019)

今日,从其近日作品与访谈中,一同回忆其对生活的超然心态!



被誉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其对于文章的掌控度很好,文字作品轻盈又具感性,很难写的东西都能以白话、但又以能吸引读者兴趣的文字进行创作! 

笔耕不止的他,近日转战中国文坛,而一生共出版近300本书。去年11月他携带着新书《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到中国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举办新书分享会,当时还谦虚坦言:“最好的书还没写出来。” 

几十年来,林清玄每天都在写作。“有时候10本书同时在写,至今不断。” 

他现在一共写了近300本书,垒起来比他高1.5倍。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几乎获得了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写作文体包含各个门类。尽管如此,林清玄却坦言,“最好的书还没写出来。” 

只是今日的逝世,也让其最好的书,似尘土一般,已逝,不再现! 



《孤独是种大自在》

书名:《孤独是种大自在》 

林清玄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孤独是种大自在》——林清玄谈的是孤独和自在。 

提及孤独时,林清玄说:“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 

他认为,“孤独”这个词并不专属于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个年龄段的人,它早已成了人生的一种常态,属于生命的很多个瞬间。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使大家对“孤独”这个词误会很深,人们常常在感觉孤独时,就去做点其他的事,爱往人堆里扎,去找寻甚至迎合一些可能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事情,其实这是封闭了自己的心。 

《北京晨报》记者郭丹当时就问他: 

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你能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答:有次,母亲问我:“我看你整天都在写,你是在写辛酸的故事,还是在写有趣的故事?”我说:“辛酸的也写一点,有趣的也写一点。”母亲就会说:“少写一些辛酸的故事,多写一些有趣的故事。别人读文章,是希望在文章中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读了文章以后反而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如果那样,这文章就没有意义。” 

我写文章的态度是,你可以写深奥的东西给10个人看,也可以写简单的给1000个人看,那么我选择后者。我想有一种简单的、隽永的、美好的情怀,是全人类都能接受的。

问:你的新书《孤独是种大自在》,以孤独为题,是因为你在人生现阶段,对“孤独”这个词有了较以往更多的感悟吗? 

答: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怜惜和同情,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 

问:你怎么理解“孤独是种大自在”? 

答:有一次,我路过台南的文武庙。庙前一个老人穿着一件黑色的毛大衣,斜倚在一个檀木椅子上,背着光看一本书,阳光正好投注在他的书上。他的脸上有一种非常奇怪的平静,清明得如庙前的香炉。老人专注而神驰地看着那本书,偶尔侧个身,换换姿势,但是他的眼没有离开过手上的书。那便是一种孤独里的大自在。

《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书名:《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林清玄的名字赋予了他当作家的梦想,他的文章也恰如其名,清香满纸,玄意悠远。而作家除了努力写作之外,还应该有一颗观察世界的心灵,因为心灵是伴随着写作一起前进的。 

他追求的是一种在平凡中感知生活至美的超然心态。他说:“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境明,千里皆明》

书名:《境明,千里皆明》 

手绘细笔插画,配上清明有味的佛学散文,林清玄自选《菩提十书》精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和《境明,千里皆明》3书。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他以自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为读者点燃心灯。

序中他写道: 

所以,不只心要不断地向上爬,心也要不断地放大。 

境界的追求是无边无际的,回到自己的心,在追寻的过程中就能欢喜自在了。 

这是“菩提系列精选集”第三部,我取名为“境明,千里皆明”,世界是如此隐晦暧昧,我们的心要像大圆镜,凡所鉴照,尽皆清明。 

我愿和有情有缘的人偕行,继续行路登高,继续看这人世的风景。 

反应

 

雪隆

《光华日报》新闻组长 陈志玮逝世

(吉隆坡20日讯)《光华日报》新闻组组长陈志玮不幸因病于11月20日逝世,得年35岁!

1989年9月8日出生于峇株巴辖的陈志玮,在峇株巴辖华仁中学毕业后,便在2007年前往台湾世新大学深造新闻学系,考获文学学士学位。他先后在台湾中央广播电台新闻部及国立教育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担任实习生。

对新闻工作充满热忱的志玮,2013年10月毕业回国后,便加入《光华日报》大家庭至今。除了日常的新闻采访,志玮也经常协助进行直播及视频专访。

志玮是一位热爱新闻工作,非常尽责,敬业乐业的新闻从业员,深受上司与同事们的爱戴,在今年初更因表现杰出而获得公司特别加薪褒扬。

他于9月30日在家晕倒送入吉隆坡中央医院急诊室,10月3日转去结核病感染病房,后确诊脑膜炎,并于11月20日宣告不治。

对于志玮的离世,《光华日报》同仁深表惋惜及哀悼,希望他早日登极乐;也希望陈母及家属节哀顺变,早日走出悲痛的情绪。

陈志玮将于星期五(22日)上午在家乡举殡;家属从周四(21日)开始,在柔佛峇株巴辖福兴生命纪念馆为他设灵。地址:14, Jalan Dapat, Kampung Pegawai, 83000 Batu Pahat, Johor。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