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胡适的母亲

胡适的母亲是令人倾佩的。根据胡适的《四十自述》,我们看见胡适从4岁懂事,承受母亲的教诲,到他12岁离开母亲的身边,前后不足9年的光阴,就给他留下深刻的效应,他日长大成为一位谨言慎行、温和有礼的学者。母亲对孩子的身教是何其重要呀。

胡适的母亲,并不是原配夫人。事实上,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胡铁花(胡适的父亲)继后第三位夫人。当冯顺弟嫁给胡铁花,他已经是47岁,冯顺弟不过17岁。但是这可是顺弟自己的选择,相亲的时候,她回答父母亲:“男人家47岁也不算是年纪大。”她母亲尽管不同意,到底还是顺了冯顺弟。



考验胡适的母亲就在于胡家前妻的大女儿比这位后母大了7岁。何况家里尚有前面两位过世夫人的儿子媳妇。家庭的纠纷因此陆续发生。但是冯顺弟掌控得很好,没有让妻子儿女的纠纷乱了胡铁花的事业,让他官至台东县知州。

胡适描述,两位嫂嫂与母亲斗气(不要忘记,嫂嫂的身分比胡适的母亲低一等),胡适的母亲忍了数日,使出杀手锏,躺在床上轻声哭泣,述说她的苦楚。如此这般,嫂子们便也体谅,泡了茶送进胡适家,给他母亲。就这样,这杯茶解决了家庭的风波。这让我想起,祖母生前和我母亲怄气,往往单独一人躲在房间呻吟。待得父亲归来,母亲捧场,询问是否吃粥还是吃饭?气氛即缓和下来。

我祖母在与母亲怄气的时候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到乡下一座道观静坐。多年后,我发现《真空祖师》道观还真的是全国都有的膜拜场所。信徒只需要面对一片大玻璃镜片静默调节呼吸,如是反复多次,自然可以平息一切浮躁心绪。我的祖母往往到道观住个一星期半个月,回来以后便神清气爽,和母亲和好如初。在静观中,他们看见了什么?不胜枚举。信耶?非也。

善于编故事

胡适叙述,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导他读书认字。他母亲本来也不识字,只是父亲持续教导,两人因此学了不少生字。后来胡适离开家乡读书,非常容易就衔接上。这个镜头让我记得,儿时母亲也时常让我坐在门槛上喂我餐食,并以藤条威胁背诵生字。哪一位母亲对孩子没有充满期盼呢?只是忙于生活,忽略了。我比较幸运,得到母亲的加倍关怀。我母亲会唱歌讲故事。她编的故事匪夷所思,如今回头看,竟然是创意连篇。她对我说:“你摸一摸膝盖,是否盖住了关节?那是人类的两个嘴巴呀。还有小腿,是肚子呀。上天同情人类有三个嘴巴,三个肚子要找食物太累,才封了它们呀。”当时我听得张大了嘴巴,母亲就一汤匙饭送进我口中。



反应

 

副刊

槟城阅书报社110岁

槟城阅书报社刚刚在12月22日庆祝成立110周年。

很多朋友,即便是上了年纪,也一样不明白坐落在槟城中路65号的槟城阅书报社的历史背景。这是一座历史性的洋楼,目前由拿督庄耿康领导。楼内开辟有孙中山纪念馆、南洋机工献身滇缅山路的纪念馆以及新马抗日图片展览馆,3个和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文物馆。



历史的因缘际会,槟榔屿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1905年初次抵达槟榔屿,被介绍认识吴世荣、黄金庆及陈新政,就是在当时的小兰亭见的面,也就是后来的槟城阅书报社。

5次莅临槟城

当时成立阅书报社的主要目的是掩人耳目,作为革命的地下联络站。孙中山认识革命三壮士后,前后莅临槟城5次,每次都在阅书报社发表演说,鼓吹革命,同时筹募革命基金。为了革命,不少爱国人士都慷慨捐献巨额基金。吴世荣甚至将他太太名下的洋楼捐献。

110周年当晚,灯火辉煌,除了筵开60桌,尚有文娱演出。表演嘉宾及团体主要以慧音社合唱团及数位演唱家演唱30年代抗日主题曲为主,让上了年纪的观众刹那间跌入80年前的回忆之中。

虽然在场的许多朋友已经没有当年的抗日情绪,但是音乐的感染力是无远弗届的。尤其是抗日歌曲的感染力,难以抗拒。其中尤以《松花江上》、《告别南洋》等赚人热泪歌曲,令人不胜唏嘘。



《松花江上》是叙述1931年,日本军阀侵略东北导致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告别南洋》是田汉特别为南洋技工远赴滇缅边界开山辟地的壮烈牺牲而写。为了祖国,年轻的技工将命都牺牲了。那时候,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南洋一共有三千多名年轻人投笔从戎,勇敢的奔赴战争的前线。

在1900年到1911年是腐败的满清帝制治国,也是中国被外国八强瓜分的年代。幸好有孙中山及无数的烈士的辅助,推翻了祸国殃民的封建制度。可惜,战火刚平息,内乱的烽火又再燃起。各地军阀争相瓜分土地,日本军阀趁机入侵,人民一直在战火的威胁之中。

华侨爱国强烈

还好,海外的华侨爱国的心是那么强烈,祖国有难,总是跑在救国的最前线。孙中山先生来了,我们极力捐助他,一直到推翻满清帝制为止。日本军阀侵略祖国,我们的青年第一个给予响应,荒山峻岭也不能阻止前进。为了祖国,父母也忍痛告别。

当晚,和我一起观赏演出的中国友人说:我们竟然不知道你们伟大的牺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