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信用与签账卡征25元服务税
政府可增2.6亿税收

(槟城24日讯)信用卡和签账卡(Charge Card)每年需缴付25令吉服务税,从目前发卡量计算,可为政府赚取2亿5863万令吉税收。

9月1日落实的销售与服务税(SST)指南显示,信用卡和签账卡需缴服务税。但转账卡、预付卡、忠诚会员卡、添油卡和电子钱包,则豁免服务税。



根据国家银行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市场上共有1021万6100张信用卡,主卡913万2100张,附属卡108万4000张。

另外,签账卡也达到12万9100张,分别是7万5900张主卡和5万3200张附属卡。

两者总和达到1034万5200张,若以每张需缴25令吉服务税计算,政府通过这项服务税所获得的每年收入将增加2亿5863万令吉。

从国行的数据显示,信用卡数量从2014年以来每年持续增加,但签账卡则逐年减少。

国行的报告也显示,申请信用卡的批准率,多年来大概维持四成多,2016年批准率41.5%,去年47.3%,但今年截至 6月,只有 41.9%获批。



根据销售和服务税指南,9月1日起,仍有效的信用卡和签账卡,包括主卡和附属卡,会在更新时会被征税每张25令吉,而在新税生效后申请的卡,服务税会反映在首个月的账单。

银行担心引退卡潮虽然信用卡对人口比例不到一半,但一人多卡却非常普遍,银行业担心,政府每年征收25令吉的服务税后,会引发“退卡潮”。

记者访问银行业者发现,业界因这25令吉服务税,担忧出现“退卡潮”。

一名不愿具名的槟岛银行街销售信用卡职员透露,目前信用卡市场非常激烈,这产品已很难生存。

“虽然早前曾舒缓一阵子,但是生意仍难做,今次要征收25令吉的消息一出,同行担心再引发退卡热潮。”

他说,尤其扣账卡(Debit Card)的功能已越来越与信用卡相似,差别只在于银行户头内有没有结存。

银行或吸纳服务税

对不爱赊账的民众来说,转用扣账卡,可以省下25令吉的服务税,但同样不必用现金付款。

日前,已有银行巨头表示,会考虑吸纳信用卡的服务税;但本报询问的陈姓银行区经理却指出,银行吸纳与否,尚未获高层指示。

“不管怎样,信用卡还是有存在的空间,就算短期有影响,长期而言,我们并不担心。”

因为竞争激烈,银行近年来不断以各种优惠来促销信用卡,包括提供各种礼品如行李箱、行车记录仪、高尔夫球配备等,甚至还送现金券或是让卡住长期享有购物现金回扣等;这也解释了为何信用卡发卡量每年都在增加。

“目前,我们会先观望,必要时,再送更好的赠品,或做更多折扣。”

银行若再加码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可能会吸纳服务税又或提供更多好康促销,消费者反而会是受惠的一群。

书到用时:

信用卡最多人使用

很多人搞不清楚各种付款用的卡,目前市场上主要见到的包括信用卡(Credit Card)、扣账卡(Debit Card)和签账卡(Charge Card)。

现在一起来看看各种卡的差异。

信用卡:最多人使用。银行一般是根据申请者或持卡人的收入,以及信用,来制定提供的刷卡额上限。

持卡人刷卡付款后,收到月结单就得还款,如果只还部分刷卡额,未偿还的余额会被征利息。

但政府规定,信用卡年利息最高为18%。

扣账卡:直接和银行存款或来往户头挂勾,用扣账卡所付的款额,会直接从连接的银行户头扣减。

过去,需要另外向银行申请,但现在大多银行已用扣账卡来取代传统的提款卡(ATM Card),可以在自动出纳机提款也可用来付款。

签账卡:曾经,持有签账卡的社会地位更高人一等;因为签账卡一般只给大客,而且可签账的额度更高,有的甚至不设限。

国内比较有名的签账卡包括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和大来卡(Diners Club),但市场上的卡量事实在逐年在减少。

相关新闻:

苏伯马念:免税物品增10倍 SST征税品较GST减半

商家“贵来贵卖” 恐酿另一轮涨价潮

SST为制造商捎喜讯 免税原料数量无上限

一免一征销售税 中西寿板英文字引混淆

报道:黎添华、纪维新

反应

 

财经新闻

【南视界】努力还债的时候申请信用卡 是恰当时机吗?

信用卡(credit card)经常被贴上不好的名声。相信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被长辈告知,不负责任地使用信用卡是会导致债务累累。

虽然这些长辈的善意警告是有道理的,但信用卡也有很多好处。首先,使用它是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和融资大笔消费的最常见方式。

此外,还可以享受额外的福利,比如现金返还或累积航空里数的机会。但在决定是否申请信用卡前,你应该三思而行,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这可能是好的决定,也可能是糟糕的选择。

也请注意,除了信用卡,还有其他建立信用记录的方法。例如,成为他人信用卡的附属用户。

你应该评估一下为什么要多申请一张信用卡的必要,因为你拥有的理财产品越多,需要兼顾的事情就越多。

想知道何时才是申请信用卡的好时机?可以看看视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