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被当人芋头的感觉/许国伟

中学时,读过一篇《芋老人传》,至今记忆深刻。

芋老人跟老妻住在河口,有一天,有个进京赶考后要回家乡的书生,在他家屋檐下避雨,老人看他一身单薄,全身都湿透了,就请他进屋内坐坐,还交待老妻煮了碗芋头给书生吃。书生吃完,觉得超好吃,说自己一定不会忘记老人的恩情,就告别离开了。



十多年后,书生已经做了宰相这大官,他有次想吃煮芋头,但怎么吃就觉得味道不香,还是当年那位老人煮的香,于是就派人去找芋老头夫妇。当地县官一听是宰相要找的人,以为芋老头是宰相的老朋友,都忙着巴结,好生招待。

芋老头夫妻到了京城,见到了书生,书生就请芋老头夫妇再为他煮一餐芋头。可是,当他一吃,还是摇了摇头,问,为什么芋头不再香了呢?

时位移人

芋老头这就开始说道理了,芋头还是同样的芋头,煮法还是一样的煮法,然而是时势和权位,改变了你(时位移人)。因为以前你走了这么远的路,又淋了雨,吃东西是不会挑的,现在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香甜?



芋头老又再说了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老婆辛苦工作供丈夫读书考取功名,然后丈夫有了新欢就拋弃妻子。这是丈夫把妻子当成是芋头。

第二个故事,是两个好朋友同窗苦读,后来乙考中科举当了官,甲没考上很潦倒,乙就奚落他嘲笑。这就把朋友当成是芋头。

第三个故事,有个孩子立志要读书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结果当了官就贪污,最终被罢官,这就是把一生所学及志向当成是芋头。

第四个故事,明朝末年那些当高官的,平时位高权重,当失去了政权换了新主人,他们就忙着下跪叩头投降。这就是把国家当成了芋头。

一席话说完,把当年的书生,当朝的宰相是听得当头棒喝,向芋老人道歉,还称赞老人家真是明白道理的人。

抄录了一大段芋老人的故事,说的就是时位移人的道理。

换位思考

有句讽刺人们当了官,言行就变样的话,是叫“换了屁股换了脑袋”。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当了官确实应该换脑袋,因为要从政务角度来思考问题。说得具体,就是换位思考。

但是,换位思考,不意味就是要忘了初衷,更不是遗忘,或者推翻自己曾经参政的理念。

这几个月来,民主行动党领袖的一些言论,就有了时位移人的问题,最新的例子是行动党秘书长兼财政部长林冠英,对土著大会的回应,一句“办土著大会有什么错”在网上舆论是掀翻了天,固然有支持者为他说话粉饰,但更多的网民回应,总结来说就是质疑行动党领袖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政治斗争信念吗?

时位移人,固然是政治现实,不用重读芋老人传,也知道这道理。但重读芋老人传,才知道被当人芋头的感觉,因为一些取得权力的政治领袖,不正是把人民都当成芋头了吗?

反应

 

言论

重典只是第一步/许国伟

俗话说,治乱世用重典。那么,治霸凌用重典,有效吗?政府在国会提呈2024年刑事法典修正法案,來应对任何形式霸凌行为,包括网络霸凌。

这次修正案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加重霸凌的刑罚,即坐牢最高1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如果导致受害人试图自杀或自杀,加害者的刑罚可达坐牢最高10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加重刑罚多少能遏止

加重刑罚,多少能遏止霸凌恶行,但不是全部。

电影或电视剧中,有着不少校园霸凌、职场霸凌和网络霸凌的片段。別以为这只是剧情,现实中的霸凌也是如此,甚至更严重。

为什么影视中霸凌別人的校霸或者霸总,能一脸恃无恐?因为,他们有特权。

这些特权都跟他们本身或家族,拥有的身分地位财富权力有关。

所以,他们不担心霸凌別人会有什么后果,也不怕受害者报警或控诉。

因为他们知道,背后的势力都能替自己摆平;就算报案也能吃案,就算诉讼也能无罪。

所以,修法加重霸凌的惩罚,只是第一步,让霸凌的代价变大,让施暴者需掂量掂量。

但是,如果司法和检控不加力,甚至不公道,施暴者依然有特权能逍遙法外……

修法,也只是修了个寂寞。第二个是新增条文,立意虽好可有个Bug。

法案新增的第507E条文,规定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发布、传播或公开他人身分信息,意图引起对方困扰、痛苦、恐惧或焦虑的行为均属犯罪。

这段法律字眼挺拗口,说白了就是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网络世界一大杀器,一旦遭到肉搜爆出个资,随即而來各种骚扰和威胁甚至是网络公审,都会把人逼得线上线下无处可逃。

新增条文或存在Bug

这新增条文虽然是要减少和遏止人肉搜索带來的问题,但可能存在个Bug。

假设,有权有势的A恶意霸凌B。虽然B报案了但案子被A利用特权压下,刚好C拍到过程就把录影/照片放上网,引起关注。

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警方调查A的霸凌行为;但是A反过來指责C发布传播公开他的身分信息,引起他困扰、痛苦、恐惧或焦虑……

结果C也遭扣留调查。当然,这纯粹只是假设,现实未必真会发生。

就像电影《第廿条》的经典台词说的: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用重典治霸凌,也该是如此。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