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亚洲人不爱吃大米了?
“智能作物”或将取代米饭地位

米饭。(网络图)
米饭。(网络图)

英媒称,随着亚洲人变得富裕和健康,“智能作物”在未来的菜单上将取代米饭。

据英国汤森路透基金会5月21日报道,午餐时间的台北西门町是对意志力和忍耐力的考验,游客和当地人挤在餐馆里和街边小摊上,在蒸饺和煎饺、宽面和细面、铜锣烧、烧烤和甜点之间做出选择。



报道称,在这个美食家聚集的地方,有一样东西在菜单和餐盘里很少看到:米饭。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说,大米曾是台湾地区日常饮食中的主食,不过最近50年来,大米的人均消耗量下降了2/3以上,原因是“智能作物”和“超级食物”的大举流入。

报道称,这是亚洲在这方面出现的最大跌幅,也是在城镇化、收入上升、气候变化以及对健康和粮食供应的担忧促使人们寻找像小米和更多蛋白质这类未来可替代米饭的其他食物选项之际,亚洲各地正在形成的一种趋势。

去台北上大学的24岁的林关波说:“我年轻时吃了很多米饭,但是现在,我吃的蔬菜、鱼和肉比过去多了。这样的饮食更健康。人们在食物上花的钱比过去多了,他们想吃得健康,而米饭被认为不是健康的选择。”

报道称,全球大约90%的大米产量和消耗量源自亚洲,这里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不过,从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趋势可以看出,随着饮食发生变化,大米的消耗量将会出现大幅下降。



报道称,自1961年以来,香港的大米人均消耗量减少了约60%,日本则减少近一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韩国自1978年以来,大米消耗量减少了41%。

与此同时,鱼、肉、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大幅上升。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曼谷的资深经济学家戴维·道说,大米仍将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一种作物,在饮食中扮演关键角色,也是亚洲文化的象征,不过未来随着新的食物不断涌现,大米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他说:“这是亚洲未来的趋势,营养充足的人会有更好的表现。只靠米饭来填饱肚子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还需要更多的鱼、肉、水果和蔬菜。”

据说大米最早于1万多年前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开始栽培。在亚洲,大米最初主要供富人消费,直到20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之后才变得普及,当时亚洲各地的政府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并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引入了更高产的种子和更优质的化肥。

新闻来源:中新网

反应

 

国际

日本大米不足持续 大阪府知事再要求“放米”被拒

(东京3日讯)针对近来因大米供应不足导致米价飙升的情况,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2日再次要求日本中央政府释放储备米,但遭到日本农林水产部长坂本哲志拒绝。

根据中国新闻网综合日媒报道,这是8月下旬以来,吉村洋文短期内第二次呼吁日本中央政府释放储备米。

目前,大阪市内的超市等零售店不仅面临大米供应短缺的问题,而且由于台风影响,大米价格继续上涨。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吉村洋文解释了他要求释放储备米的背景,并预测大米价格将会因为供需紧张而急剧上升。

坂本哲志3日否决了吉村洋文的请求,他强调,国家储备米是为了应对连续两年欠收等导致粮食生产量大幅减少,预计全年大米供应不足的情况而准备的。

坂本哲志认为目前出现的短缺是短期现象,是由于新米正式上市前的8月份受到地震和台风影响,导致人们提前囤积大米所引起的。

坂本哲志还表示,据他2日询问附近超市的店员,新米预计将在4日到货,因此他认为大米短缺的情况迟早会得到解决。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