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默迪卡民调:希盟牢控华裔票
逾半马来选民情归国阵

阿兹苏丁(左起)、费沙、依布拉欣苏菲安和阿诺回应出席者问题。

(吉隆坡2日讯)最新民调显示,希望联盟在大马半岛的预计得票稍微领先国阵,希盟依然牢控85%华裔选票,但逾半数马来选民仍情归国阵!

根据默迪卡中心截至5月1日的政党(西马)预期支持率,希望联盟在预计选票上支持率为43.7%,领先国阵的40.7%,而被视为“搅局” 的伊斯兰党,支持率只有16.0%。



各族对国阵与希盟这两大阵营的支持率,显示马来票仍大多向国阵靠拢,而希盟则在华裔选民中续获压倒性的支持。

在马来选票上,国阵和希盟的支持率分别是51.2%对27.8%;华裔选票方面,希盟为85.3%,国阵则只有14.7%。

默迪卡中心今日下午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大选第三系列讲座,由创办人兼计划总监依布拉欣苏菲安公布最新一轮的选情趋势。

北方大学教授阿兹苏丁和砂拉越大学高级讲师阿诺,个别分析吉打州和沙巴州的选情趋势。主持人是国立大学副教授费沙。



面对游离选票问题
火箭难“剿灭”马华

马华不会在本届大选被“剿灭”!

依布拉欣说,马华不会在民主行动党的“王对王”策略中被剿灭,因为行动党在进攻马华强区时,面对游离选票的问题,要赶尽杀绝马华,谈何容易。

此外,他说,中国来我国投资等议题,不会影响大选成绩,因为普遍上被视为正面发展。

敦马参选吉打瞩目
州民理念异于他州

阿兹苏丁说,吉打州是因为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参选,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因此出现马来海啸始于吉打的言论。

他说,吉打州近90%为马来选民,但该州选民的理念和信仰与其他州属不一样。

他指出,吉打州43%选民为40岁以下年轻人,马来选民88万4525人。

他提到,马哈迪大选提名前到访其中一个联邦土地发展局垦殖区,指当地第一代垦殖民还是国阵的中坚支持者,但第二及第三代则可能投向希盟。

国阵要保住吉州
须在GST下功夫

阿兹苏丁指“马哈迪效应”在其他州属并不显著,因此强攻马哈迪情绪牌的希盟,不能单靠马哈迪来取胜。

“据我了解,吉打州子民支持希盟是因希盟执政后废除消费税,所以国阵在这项议题上须下一番功夫。”

他认为,选民将支持在浮罗交怡竞选的马哈迪,以示支持马哈迪。

“吉打不需要精明的领袖,选民只要能捍卫人民及为民服务的地方性领袖。选民追求个性化的政治,能捍卫人民权益的领袖必受到吹棒。

沙巴脆弱但不混乱
第三势力不易崛起

“沙巴虽然脆弱但不混乱,所以第三势力的崛起不容易。”

阿诺指出,只要沙巴首席部长丹斯里慕沙阿曼和通讯及多媒体部长拿督斯里沙烈博士并肩作战,来势汹汹的巫统前副主席拿督斯里沙菲益阿达为首的反对党欲变天的计划,将无法得逞。

阿诺说,慕沙阿曼不受卡达山杜顺族的喜欢,许多沙巴人尤其是卡达山杜顺族不满受巫统支配,而国阵留下卡达山杜顺族的副首长丹斯里百林吉丁岸,就是为了提高沙巴国阵的胜算。

反应

 

灼见

【灼见】马来海啸变成绿潮/甘德政博士

国阵掌权时的威权年代,在看不到改朝换代曙光的郁闷氛围下,华社普遍形成了一种集体思维,那就是看马来社会的风向,再来做投票决定。

这种心态,可说是跟风或者跟大队,或者如台湾人说的“西瓜偎大边”。自己是怎样想的不重要,最重要是揣摩其他大部分人是怎样想的,这也是当时的一种大局观或大局思维。

五一三后遗症造成的怕乱心理,以及长期的种族霸权笼罩下,部分华人选民会觉得“有人在朝好办事”和“有棵大树好乘凉”。即使有人心怀不满,也多少会产生“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的分散风险想法,在划票时“州投国阵,国投反对党”,既要国阵服务,也要反对党在国会发声,以免“马来人在朝,华人在野”的困境成真。

华社集体思潮转变

以上都是威权思维下的产物,3·08政治大海啸后,华社集体思潮大转变,国阵的华人票一去不复返,绝大部分华人都铁了心要实现改朝换代,再也没有出现钟摆效应,即使马华打出“要稳定,不要乱”的主题,也无力回天。

2010-2015年间的浩浩荡荡“净选盟”上街头运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华社多年来的五一三恐惧魔咒,也打破了巫统多年营造“华人要夺权”来恐吓马来人的假象,因为示威群众里面有很多都是草根动员能力极强的伊党志工。

当时伊党志工身先士卒挡住镇暴队的警棍和水炮车,并冒险掩护华人示威者躲避催泪弹的场景,让不少华人感动到流泪,甚至还有华人说“在街上找到了真正的马来西亚”。

2015年民联瓦解,伊党和蓝眼火箭分道扬镳后,伊党在华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大幅转变。此时巫统因一马丑闻而分裂出土团党,因缘际会下又组成了新的统一战线“复仇者联盟”,也就是希盟。

希盟成立之初,当时只有“马来反风”之说,至于“马来海啸”一词,现在通过网媒搜索,始作俑者应该是火箭军师刘镇东。评论人叶子麟在2017年4月写到,火箭宣传“马来海啸”的野蛮逻辑,就是因为马来海啸来了,所以华人海啸也必须跟着来,他认为这是忽悠盲粉的谎言。

2018年大选成绩一出炉,大家果然看到“马来海啸”出现,但这个“海啸”明显是流向伊党,而非流向希盟。很大程度上可以这么理解,由于伊党在全国大打三角战,分散和刮走了大部分巫统马来票,才让囊括绝大部分非土著票的希盟跨过简单多数门槛,缔造第一次政权轮替。

高度简化政治概念

2022年大选前,很多希盟政治人物口中还是讲着“马来海啸”,用意还是一样,就是让非土著放心跟大队,打倒当时的首要敌人巫统。选举结果出乎意料,巫统进一步大崩盘,事先不被看好的国盟竟大唱丰收,囊括了近六成的马来选票。残存的国阵靠向希盟,加上东马政党加盟,才勉强维持现今团结政府的半壁江山。

此后,“马来海啸”一词,在希盟政治人物口中已近绝迹,代之以“绿潮”来形容。6州选举前,林冠英说,引“绿潮”进槟城者乃汉奸也;倪可敏说,外资怕“绿潮”已撤走数十亿;陆兆福说,国盟以“绿潮”造势来操弄种族宗教课题等等。

无论是“马来海啸”还是“绿潮”,都是高度简化的政治概念,主要还是要看敌友关系的变化。“马来海啸”有利我方时,这就是可用来宣传的正面概念;当这个“海啸”有利敌营时,就另创“绿潮”作为选战操盘的负面概念,一切都要看现实政治的选票市场需求。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