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或难突破美半导体封锁/潘政麟

近期美国对于中国半导体领域又祭出了制裁措施。许多美国公司例如KLA(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都纷纷退出或关闭中国的业务。

美国显然希望能够遏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半导体在疫情期间得到许多人的重大关注,因为数字化已然成为趋势。

作为支持数字化的硬件,半导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国家,例如美国、中国、欧盟等都开始重视起半导体,也祭出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中国显然也是最积极的一个。

此前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人士交流。其实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可能会从中受益。半导体行业以28纳米为一个分界线。28纳米以下(例如14、7、5、3等)都被称为先进工艺。

这些先进工艺实际上除了手机之外,仍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当然随着科技的进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都会陆陆续续用到先进的半导体。

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是以28纳米为主,28纳米仍是半导体的中流砥柱。中国实际上已全面掌握28纳米的技术,但更加先进的却是要更多时间。

中国半导体企业受益

此次的封锁可能会因此让中国许多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受益。

因为过往许多中国企业能够买国外就买国外。然而美国封锁了之后,中国企业只能买自己人的设备、产品等。这就给了中国设备商机会,此前鲜少有机会。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可能会迎来下一春。

对于先进的制程,许多业内人士都抱持着相对悲观的看法。半导体行业不是一个有钱就能够为所欲为的行业。

除了美国能够为所欲为,因为半导体行业起源于美国,美国掌握了许多优势。实际上半导体行业最有影响力的5个公司大多都是美国公司(例如Lam Research, Applied Materials, KLA等)。

最重要的光刻机许多技术也掌握在美国的手里(虽然是ASML售卖,但ASML也是购买许多部件,将其集合成光刻机在售卖)。

中国短时间内难超车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需要许多人协作才能得到发展的行业。美国也是需要日本的原材料、荷兰的合成技术、德国的光学镜头、台湾地区的低成本代工,也才有今日的半导体地位。

中国想要在先进制程突破美国的垄断,短时间可能是难以达到的。毕竟上述国家都在一战二战期间算是战胜国,且都有了一定的科技发展底蕴,中国想要在短时间内超车,可以说是难以达成的。

只要美国持续封锁技术,那么中国可能很难在先进制程内有所进展,毕竟需要攻克的科学难题以及技术瓶颈太多了。 

反应

 

国际财经

台积电失宠? 黄仁勋不排除与这家日厂合作

(纽约27日讯)AI霸主英伟达与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出现变数?

尽管英伟达目前仍仰赖台积电代工其AI晶片,然而英伟达总执行长黄仁勋近期却暗示,未来不排除与日本半导体制造商Rapidus合作,生产其A芯片。

成立于2022年8月的Rapidus被视为日本的“半导体国家队”,是由日本政府以及索尼(SONY)、丰田(TOYOTA)、铠侠(KIOXIA)、NTT、软银(SoftBank)、NEC、电装(DENSO)与三菱日联银行(MUFG Bank)等8家日本企业共同出资组成。

日本政府扶持半导体产业不遗余力,经济产业省补助Rapidus的总额已将近1兆日元。日前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更表示,于2030财年前,将提供超过10兆日元的资金来振兴国内的半导体及AI产业,力图重拾在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而其中就以2027年实现最先进半导体量产的Rapidus为重点,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Rapidus的重视程度。

Rapidus会长东哲郎强调,该公司是日本重拾全球半导体领导地位的最后机会,并期望赶上台湾和韩国等领先企业。

Rapidus目前在制造技术上落后台积电及三星电子,而为了提升竞争力,决心改变策略从自动化技术下手,目标是在2027年全自动量产2纳米制程,号称交货时间将缩短2/3。

而英伟达作为全球AI应用狂潮的带领者,在产品面临市场庞大需求,却又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把目光放在台积电以外的供应商也就不足为奇。

黄仁勋9月在旧金山举行的高盛技术会议上虽重申,英伟达严重依赖台积电生产最重要的芯片,因为台积电是该领域里最好的企业,但同时也透露,必要时可以将订单转移给其他供应商,“只是这样的调整可能导致芯片品质下降”。

黄仁勋13日在东京的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了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性,而当被问到是否有可能委托Rapidus生产时,他则笑称,“我对Rapidus有信心”。日媒解读认为,黄仁勋的发言是暗示可能考虑外包生产,而委托以量産最先进半导体为目标的Rapidus代工在未来有可能成为选项之一。

不过Rapidus虽有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丰田等日本企业的出资,但目前仍有约4兆日元的庞大资金缺口,加上建立技术、寻找客户与克服量产障碍等问题也考验着Rapidus的执行能力。Rapidus是否真能在半导体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抢下英伟达大单,进而撼动台积电的霸主地位,显然值得所有人拭目以待。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