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逆转“中惨”的败局/南洋社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约316万户家庭为M40群体,此中产阶级群体约占总家庭数量40%;然而随着生活成本的飙升,有好些中产家庭“降级”,沦为低收入家庭。

其实,疫情冲击,经济低迷、地缘政治问题及不确定因素的加剧,使到多数人甚感生活艰辛,前景黯淡。

全球中产阶级人数的持续收缩,确切反映了中产的沉沦,在经济发达国家,因房价飙升及生活成本加重,年轻的中产阶层被挤出大城市;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都同样面对生存与发展危机的棘手问题。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自由市场,新增财富大部分却都集中在极少数的极富阶层或财阀,而绝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越变缓慢。贫富差距的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收缩,财富失序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创新能力,并导致橄榄型社会的理想幻灭。

返贫恐惧

中产的焦虑情绪弥漫,他们担心生活质量下降,担心未来的收入及泡沫爆破,让他们都有返贫的恐惧。

为了拯救中产阶级,经济发达或实施福利制的国家,通过延长免税措施,帮助中产者免受失业的打击,房屋被拍卖,以及贷款问题的困扰。

要改变这种财富失序的状态,政府还须通过改善分配模式的均富政策,实施新的累进税制,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和资本垄断,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社会创新领域的发展。

看似光鲜,其实脆弱的中产者,虽然赚到比一般人较高的薪资收入,可却因家庭杠杆升高,就少有钱生钱的资本能力。

物价上涨,开支疯增,家庭负债规模提高,中产阶层就会感觉钱不够用,要是情势变了 ,就业红利没了,要是失业,或是一场大病,就瞬间返贫。

因为增量市场空间缩小,又缺乏保值功能的投资,更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中产骤变“中惨”。

要避免中产危机,就要好好守住财富;他们要有稳定预期的未来,就要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将自己打造成为职场上的稀缺人才,只有稳当的工作,才有财务安定;还要摆脱加薪却花更多的诱惑,减少非必要的开支,只要有良好的理财技能与金融素质,才能在累积财富中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样才能逆转中惨的败局。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