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公司法令减成本提高效率
一人公司不开股东大会

蔡宝方:新的公司法令将带来一些变动,相关人士可先做好准备例如拟定合约,保障自身利益。

沿用了50年的1965年公司法令在修订及内阁核准等既定程序公布后,称作2016年公司法令的新法令,预计在12至18个月后全面生效。

新法令除了从原有的11个部分,缩减成5个部分之外,所含的条文已增至620条,同时,从9个议程增至13个议程。



这项被指旨在减低成本、提高公司效率的新法令,也修订了不合时宜的条文,让我国与世界接轨,并吸引更多国外投资者的青睐。

在新法令中,哪一种公司将受到影响?影响的层面有多大?以及可作出的应对方法等,《南洋商报》特邀资深公司秘书向读者解说,让商家做好预先安排及准备,迎合2016年公司法令。

吉隆坡精明专业商务有限公司董事蔡宝方表示,上市的公共有限公司,在新公司法令下所面对的问题不大,主要是这类公司有能力去聘请律师、会计师或内部公司秘书来处理,影响层面比起中小型企业会来得小。

曾任马来西亚特许秘书及行政人员公会(MAICSA)理事的他说,相反地,规模较小的公共有限公司(未上市),例如夫妻联营、小型的家族生意,或是多属中小型企业的私人有限公司,通常缺乏一定的能力聘请内部公司秘书,导致新法令带来相对更大的冲击。

“此外,受新法令影响的公司也包括在大马公司委员会注册下的营利社团组织,以及基金会等等。”



他指出,在英国、印度等国家,公司法令早已被修订,我国则是在近几年才逐步进行修订,主要用意是要与世界的发展趋势相接轨。

“例如,外国投资者欲到东南亚投资,会视于该国的监管体系是否对本身更有利及有保障;我国去年在世界银行公布的经商环境报告中,名列第18名‘全球亲商国家’,为了更上一层楼,修订公司法令更是不容怠慢。”

一人就可成立私人有限公司

蔡宝方披露,新公司法令其中一个最显著的修订,就是一个人就可成立私人有限公司,兼任股东及董事;不再像过往般,必须至少由两个人所组成。

他指出,在该新条例下,确实可以免除了不少人想要自行创业,却苦于没有适合合伙人的问题。

不过,他说,该法令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困扰,即如果该人突然去世,该公司的资产、账目等将如何处理?

他表示,大马公司委员会对此已阐明,会要求该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公司秘书,在6个月内找到该人的近亲,并由其委任另一人来替代,否则,该委员会有权力取消该家公司。

蔡宝方奉劝商家,在新法令实施后,事先处理好上述事情,才去注册成立有限公司。

“无论如何,大马公司委员会或会在较后增订一些细节,例如要求个人在成立公司前就先填写近亲名字,不过,是否会如此做目前仍是疑问。”

注册通告成注册凭据

过往向大马公司委员会注册成功后,公司将得到一份证件作为证明;惟在新法令下,将改为将注册时的通告(notice)成为已注册的凭据。

蔡宝方补充,新法令也阐明,若要取得像过往般的证件,必须自行申请。

“公司的注册证件,对供应商、顾客、银行或政府部门等向来是实际的凭据;此外,在新法令31条也写明,一家公司不一定需要拥有章程,这给别的合作商家或会带来困扰。” 

他举例,若本身开餐厅,供应商若要与他合作做生意,就可先到大马公司委员会查看公司章程中的缴足资本及业务情况等;如今供应商将难以判断公司的运作情况,无形中在往来生意时将缺少保障。

在该情况下,供应商或合作的一方,如今应该先准备额外的一些条约供双方参考,以避免新法令实施后可能面对的困境。

一人公司没章程引疑虑

蔡宝方指出,现今的公司章程中,其中一项是规定任何签署的合约时,需要有一名董事签署,加上另一名董事或公司秘书的签署以及盖章后才能生效;不过,若公司改为不一定拥有章程之后,如果加上是一个人成立的公司,就出现处理上的繁琐。

他说,若与一个人的公司合作的商家,在仅有一人签署的文件上,或许会产生疑虑的心态,因此,提早设定一些条规来保护自己就显得有必要。

另一方面,一般的公司(不包括上市公司)也可以选择不需再向股东发出股权证书,股东或将面对向银行贷款时,无法及时出示足够抵押品,导致贷款被取消或减少的问题。

股东应拟合约保障利益

新法令也阐明,私人有限公司可以选择不必召开常年股东大会(不过须在特定时间内由股东审核账目),以节省开支及开会成本。

蔡宝方说,只要赞成会议议案(接纳财务、选出新董事、董事费、股息及委任审计司)的股东,所联合持有的股份超过50%,就可被认为是通过该议案。

“不过,一旦没有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就不能当场提出疑问或质问,小股东的利益或许就被忽略,也无法清楚公司的情况,造成权利被剥削。”

他认为股东们目前就应拟定一些合约,来保障自身的利益。

简化运作加强公司管理

蔡宝方认为,2016年公司法令在一人可成立公司、无需召开股东大会及无需章程等,可简化及简易公司的运作,另外也通过一些方法来加强公司的管理。

他披露,例如新法令下,公司董事的责任会更加重大,包括在分发股息、股票回购(公共公司)之前,董事须签署宣誓书,声明公司不会因此而负债。

“董事薪酬的批准方面,在私人有限公司或公共公司也有所不同,需要加以注意及做好准备。”

他披露,私人有限公司须通过董事会议批注后,记录在会议记录及在14天内通知股东;公共股东则须在股东大会提出。

新法令下,董事若违规及被刑事定罪,可被判坐牢5年或罚款300万令吉,或两者兼施。

蔡宝方鼓励董事如今就要设法准备,例如要设定方程式来计算及确保公司在发出股息后,仍有能力在12个月内支付公司的债务。“若无法解决,可尝试寻找公司秘书,不过也不应一概不过问,事实上这对公司没有带来好处。”

反应

 

名家专栏

本周重点观察股东大会及特大/前线把关

本周重点观察股东大会及特大

以下是本周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MSWG)股东大会/特大的观察名单,这里只简要的概括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所关注的重点。

读者可以查询MSWG的网站,www.mswg.org.my,以得到对公司所提呈的问题详情。

佳易科技(KEYASIC)股东大会

提问:

a)尽管2024年集团营业额增长10.1%,但利润却大幅下降32.2%。集团如何管理不成比例的较高销售成本?2025年的前景如何?

b)其他营运开销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什么?预计2025年的前景会更乐观吗?

联峰(UCREST)股东大会

提问:

截至2024年5月31日财年度,集团的营业额较高,为1645万令吉(2023年:1356万令吉),但利润略低,为479万令吉(2023年:483万令吉)。然而,该集团的销售成本为1166万令吉,而上一年报告的销售成本为873万令吉。(年报第65页)

a)鉴于销售成本由采购构成(年报第111页,注19),构成销售成本的主要采购有哪些?未来可以将销售成本降低到何种程度,以提高集团的赚幅?

b)如果没有金融工具减值净收益706万令吉(2023年:262万令吉),集团可能录得净亏损而不是净利润。集团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可持续盈利?

明试控股(AEMULUS)股东特大

提问:

2020年,明试机构有限公司(“ACSB”)与唐人微智能科技(嘉善)有限公司(“唐人微智能”)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唐明盛世科技(嘉善)有限公司(“TMSS”),旨在建立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ACSB和唐人微智能分别拥有TMSS的40%和60%的股权。(通告第10页)。

a)随着唐人微智能退出TMSS,将如何影响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合作关系?影响程度如何?

b)收购完成后,集团是否预计TMSS通过唐人微智能获得的任何合同会被取消?

马登(MATANG)股东大会

提问:

考虑到劳动力供应条件的恢复、每公顷产量的提高,以及主要出口目的地的需求增加,该集团的油棕业务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增长。该集团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优化生产产量。(年报第18页)

a)集团预计2025年鲜果串产量将增长多少?预计增长来自哪里?

b)集团目前有多少比例的员工领取最低工资?如果最低工资从每月1500令吉增加至1700令吉,集团每年将增加多少劳动力成本?

c)鲜果串收成的前景如何?

稳固控股(VIZIONE)股东大会

提问:

1.该集团在2024年已获得3份合约,总额为14.9亿令吉,涵盖公寓、综合用途开发项目和经济适用住房领域。(年报第14页)

a)每份合约的预期利润是多少?

b)这些合约各自的状态如何?已经开始动工了吗?

2.订单/竞标

a)目前未完成订单和投标的规模是多少?

b)2025年的订单补充目标是多少?

Pecca集团(PECCA)股东大会

提问:

医疗保健部门在2024年记录了总计164万令吉的减值损失和存货减记。前一年,该部门记录了总计275万令吉的减值损失和存货减记。

a)就营业额和盈利/亏损而言,医疗保健部门在2024年的表现如何?

b)集团未来对该部有何计划?

c)集团是否有计划脱售或停止非核心医疗业务?如果没有,集团是否有明确的路线图来恢复盈利?

马顿(MALTON)股东大会

提问:

在2024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中,约74%(2023年:84%)来自3个(2023年:3个)主要债务人。对任何单一交易对手的最大信用风险集中度为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总额的45%(2023年:48%)。(年报第201页)。

a)请解释为什么2023年和2024年的应收账款都集中在3个主要债务人身上?

b)请列出2023年和2024年的3个主要客户。

c)2023年和2024年,3个主要客户中是否有任何减值损失?如果是,请提供相应的金额。

d)请解释集团如何降低应收账款过度集中风险。

吉隆公司(SALUTE)股东大会

提问:

去年,集团预计到2024财年将实现财务扭亏为盈。

然而,集团的营业额从2023年的6,380万令吉,下降66.6%至2,130万令吉,主要原因是订单量下降、产品开发延迟以及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来源:年报第15页)

a)哪些产品的开发推迟了?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吗?

b)鉴于2024年面临的挑战,2025年的订单量和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现实前景如何?

免责声明

●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持有文中提及公司少数股额。

●本栏简报与内容版权属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所表达的意见是采自大众媒体。

●我们将尽力确保所发布的资讯准确及最新,但不担保信息和意见的精确和完整。

●内含资讯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买卖建议,或认购相关证券、投资或其他金融工具的认购邀约。

更多详情可查询: www.mswg.org.my  

欢迎回馈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