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岸

身边人保持敏感度 聆听陪伴可阻自杀

报道:梁慧芳

(关丹9日讯)关丹两周内连续发生4宗自杀死亡案,引起热烈议论,更多人关注的是,如何“阻止”自杀?

身心灵辅导工作者施冰清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表示,自尽者心怀“绝望”,看不到生命的出口和未来的希望,感觉活着没人在乎、没有意义,认为一走了之。

不过,她表示,多数自杀者在真正走到那一步之前,需要酝酿一段时间,期间不时透露想死、活着很累、很压力、很痛苦,或做人没意思等讯息,或有反常的情绪和动作。

“一般上,有自杀念头的人都会有迹象,例如寻找自杀方法地点或工具,如绳子、刀、枪、碳、药、高楼、高桥等。”

虽然如此,她说,也有者会因一时的冲动,譬如吵架情绪失控,在一念之差做出自杀的行为。

她表示,如看到亲友有自杀的倾向,家人和朋友愿意聆听他的感受心声,愿意陪伴他,可以让他从自杀念头走出来,或及时进行专业辅导。

“亲友将家里的刀、绳、危险药物等可能自杀的工具收藏好,可以减低自杀的几率。”

她强调,重度忧郁症是自杀的高危险群之一,但还有其他因素的自杀者。

“有自杀倾向,多数是被这几种情况困扰,其中包括感情问题,如失恋、离婚或老人孤单等;此外,工作和金钱压力、长期失业或负债累累;久病重病,饱受长期病痛折磨或重病如癌症病患者,都可能是寻求自尽的因素。”

Raffles University心理辅导课程讲师陈心坚博士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表示,当聆听到有关亲友想不开,曾经说过“想死”的话,身边的人首先要有敏感度,必须聆听他的心声,且要深入到他的内心,给予适当的开解及陪伴。

“有时候,连最亲密的伴侣也无法及时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让想死的念头,进入无底深渊。”

至于拨打辅导电话求助,他强调,事主是不会主动这么做的,除非是亲友帮忙打,然后劝他接受辅导。

反应

 

要闻

加强对付网络霸凌 阿莎丽娜:非限制言论自由

(吉隆坡11日讯)国会下议院今日通过2024年刑事法典修正案和刑事程序法典修正案,旨在加强对霸凌行为,特别是网络霸凌的法律应对。

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昨日指出,这一修正案的核心目标是建立有效机制以防止骚扰、保护社会,尤其是儿童,而非限制言论自由。

新增“依莎条款”

在为该修正案进行二读和三读总结时,阿莎丽娜说,修正条文旨在提供全面保护,以应对数字时代日益复杂的霸凌问题。 

阿莎丽娜特别提到新增的第507D(2)条文,并将其命名为“依莎条款”(Esha clause)。

该条文的设立旨在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

她指出,29岁印裔女网红依莎(原名拉结丝瓦莉)在遭遇网络纠纷和大批假账号辱骂后,曾向警方报案并表示会抗争到底,但不堪心理压力,最终在7月5日轻生。

阿莎丽娜表示,依莎在去世前一天曾向警方报案,认为警方会提供保护,但最终发生悲剧。她提到,许多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并没有足够的法律来应对霸凌及网络霸凌问题。

应对数字时代挑战

她进一步指出,刑事法典中的多个条文,如第503、504、505、506、507、508及509条文,未能充分考虑数字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以依莎的案件为例,网络霸凌中的侮辱和威胁言论常常是关键证据,但却难以被执法单位有效收集。

根据新增的第507D(2)条文,任何人若意图激怒他人,导致他人自伤或伤害他人,或明知言辞或行为可能引发愤怒并造成伤害,均构成犯罪,定罪后可被判处最高1年监禁、罚款,或两者并罚。如果受害者因此企图轻生,罪犯可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罚款,或两者并罚。

网络霸凌文化蔓延

阿莎丽娜还指出,年轻一代已出现网络霸凌文化,部分人通过数字平台隐藏身分,使用假账号或化名进行霸凌行为。

她解释,匿名使得这些人无需承担现实的责任,因此敢于霸凌。

她说,在现实生活中,诽谤和侮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处理,但在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数字系统中,隐匿身分的霸凌者却难以追责。

“伤害”定义更明确

修正案还对“伤害”一词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考虑到不同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异。

阿莎丽娜指出,有些人能够承受强烈的言语攻击,而有些人可能因一次攻击而无法恢复。法律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确保每个受害者得到公正的对待。

她希望在新法令生效之前,相关部门和父母能够共同努力,让社会各界意识到霸凌、骚扰和网络霸凌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