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专访中国作家卫慧 上海宝贝重出江湖

报道:江迅

中国女作家卫慧21年前“私小说”《上海宝贝》风靡世界文坛。之后进入心理行业,今年出版新书《与爱重逢》。疫情下她重回公众视野,身为心理谘询师力推“悦·陪伴”公益心理救助计划。

久未露面的作家卫慧上了一条视频,令不少网友惊呼:天啊!这居然是卫慧。曾是“新新人类”代表的她,穿了一件深色棉麻素袍,面相多了几分中年持重。她的微博数百万粉丝。

1999年,26岁的上海女作家卫慧出版长篇小说《上海宝贝》,旋即在海内外媒体圈引起旋风,她成为话题人物。

20年前互联网刚兴起,她便红得发紫,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圈年轻女性代表之一,用今天的词说,她是最早的“网红”。

中国文坛“美女作家”头衔,要说鼻祖,或许可以说从卫慧开始。当年的她是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女,也是指认亨利·米勒为“精神父亲”而要写中国版《北回归线》的酷女,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美女。

所谓“私小说”《上海宝贝》当年被翻译数十国语言,在好莱坞投资下改编为电影,卫慧在欧美各大重要书展及电影展成为座上宾。

在中国,当年《上海宝贝》就是人手一册的青春启蒙读物。它有一股挟开放余威的洋气。几场性描写让所有道学家气急败坏,女性忠实于自我欲望的呈现和炸裂,才是《上海宝贝》触犯有关禁忌的关键所在而成了明令禁书。

当年学校老师不让学生看《上海宝贝》,“因为这本书很坏,会教坏你们”。老师这么一说,很多原本不知道这本书的中学生全跑去地摊上买来看,无形中带动了盗版数百万销量。

一位网友回忆:“《上海宝贝》的文字极具画面感,迅速让一群初潮的女中学生知道了所有应该知道的一切。”

而今,她再度出现在读者面前,以原名周卫慧用另一种方式,即心灵成长及家庭咨商课程老师,致力于协助化解个人或家庭情感问题的心理咨询工作。

在文坛销声匿迹多年的卫慧,疫情下重回公众视野,力推“悦·陪伴”公益心理救助计划。原计划应邀参与7月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系列活动,后因疫情延期。

12月12日,她在浙江余姚接受《亚洲周刊》独家专访。

看好中国文化传承与革新

问:回到21年前,那部颇具争议的半自传体小说《上海宝贝》,当年是年轻人人手一本的“青春启蒙读物”,书在内地被禁,但有外国舆论认为“要了解中国未来一代就要读这部小说”,你现在回头看,如何评价自己的这部小说的创作,如何看待当年的这场争议?

答:外国评论说的:要了解中国未来一代就要读这部小说,我不认同。

根据我这些年对中国文化的研读和实践,我看好中国文化的复苏,看好未来一代在精神与创造力上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至于这部小说,我认为它反映了当时西方文化对中国城市年轻一代的冲击,以及女性的自我身分探索。

当年的争议早已过去,我也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夸张而冒失的小女孩,人都会变化。

感谢这部书和当年的争议,让我有机会不停地反观自己,了解自己,修正自己去到真正想去的地方。

文学不能回答人生问题

问:走进21世纪,你似乎渐渐淡出文坛,也离开中国去了美国,7年后又回到中国,能说说你这20年的经历吗?

答:那是2001年,初次寄居于美国,马上遇到“九一一事件”发生,眼看着双子大厦在眼前倒塌,对于我是个震撼和拷问:活着意味着什么?何去何从?!

《上海宝贝》文末的最后一句是:我是谁?这真是一语成谶,成为之后20年里我的人生主题:不停地探索自我,叩问自我。

从寄居于美国开始,我就觉得文学不能回答我所有的人生问题,便转向研究西方心理学和中国文化中的心性修养,后终因割舍不下对父母、对故土、对中国文化的依恋,回国定居在故乡余姚。

那个情形怎么形容呢?就是一个女孩走出故乡小城,靠写作走到世界几十个国家,然后兜转了一圈,又孑然一身地回到故乡小城,仿佛那些如梦的繁华什么都没发生过,真应了苏东坡的诗:事如春梦了无痕!

浪够了,开始赎罪

问:你是怎么从小说创作转型为心理咨询师的?为什么选择这一职业?

:我回国后经历了第一段婚姻的失败,离异成为单亲母亲,独立抚养幼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深感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开始投入全身心成为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治疗师,发心分享家庭治疗与个体,尤其是女性成长的课程,迄今已在全国30余地,包括用线上方式,辅助数千家庭和上万个体重返和谐与宽广。

问:有舆论说,你现在说的和写的都是“心灵鸡汤”,也有舆论说,“你们年轻时浪够了,如今脱下舞鞋,穿上僧袍,开始赎罪”,对此你怎么回应?

答:我现在说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了。主要是在埋头做一些家庭治疗和辅助女性成长的工作。说起赎罪,我不能否认多少有这个情结。今年我们做母亲节直播,有一位中年书迷在群里直接表达了对我的愤怒。她认为年轻时因为看我的书,结果追求起肆意自由的感情,现在人到中年自觉抑郁。

让群里很多人意外的是,我直接在群里向这位书迷道歉。她哭了,群里其他人也流下泪水。

过去6年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工作,的确很辛苦,没有假期没有娱乐,但每一步组成改造生命的路,让我渐渐成为喜欢的自己。

问:2020年你有新书《与爱重逢》出版,能说说新书的情况吗?

答:《与爱重逢》是一套点击量达100万的同名音讯节目的结集,关于人生命中最重要的3个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封面上有句话:“所谓伴侣关系、亲子关系,终极意义上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这依然因应了我本人贯穿了20年的人生主题:探索自我,净化自我。净化一词,可以关联到中国儒家文化强调的“克己复礼”,克己就是心理的净化;复礼的礼,可以理解为敬,比如中国人讲敬老尊贤,敬天畏人。

书的推荐人之一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孙时进教授曾经问我:你现在怎么大变样了?这种心理转变具体的路径是什么?我说就是这些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和传统的心性修养带来的改变。

女性对家庭有天然需求

问:对当下心理问题频现的青少年群体和女性群体,你倾注精力,开设疗愈工坊,到各地学校、妇联等机构做公益讲座,你的感受如何?

答:有一次在广州对500多位师生做家庭和谐之道的公益讲座,有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里出现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的个例。感受到学生和学校,还有学生的家庭都在经受一些压力。

还有在各地妇联做讲座时,各行业的女性不可谓不优秀,但她们现在对如何养育孩子、安顿好家庭有迫切需求。

这里可以看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单位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发现女性对孩子和家庭有天然的需求,这是工作和金钱所无法代替的幸福感。

至于我们的深度疗愈工坊,吸引到的大多也是女性,她们主要为孩子的厌学、抑郁、游戏上瘾、抽动症等身心问题来求助。

在心理求助上,女性比男性更积极一些。因为我的作家背景,在具体疗愈过程中,还会结合书写和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形式,这些对女性身心的修复有契合处。

救助效果超预期

问:今年冠病疫情爆发之始,你带领团队,线上线下开展陪伴和倾听的公益心理救助计划,请说说这方面的进展。后疫情时期,你认为对人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根本改观?

答:是的,我们今年大年初二就对疫情做出反应,开始名为“悦·陪伴”的公益心理救助计划,一直持续到疫情缓解的4月,共陪伴超过2500多人次的求助者,包括一线医护工作者和其他行业的人。

当时发现有3个明显特点:(一)医护人员的创伤应激反应集中爆发;(二)春节期间人们因疫情困在家中,原生家庭的矛盾被激发出来;(三)面对不确定性的恐慌和焦虑,社会性集体创伤呈现。

心理救助的效果超过我们预期,团队和求助者都很努力。

后疫情时期,所谓生活的根本改观,就观察到的而言,(一)是人们对做事、消费、健康持谨慎心态;(二)是中国文化中民胞物与、克己复礼的理念,对世界未来的影响;(三)是具体工作和生活方式上,人们进一步转向了线上;(四)是精神上的不安稳度增加,对心理救助和文化修养的需求明显上升。

幸福原来很简单

问:当年你创作过半自传体小说,把自己披露得淋漓尽致,今天能不能谈谈你的私生活,据说你刚刚新婚,幸福感满满,能说说他吗?

答:所谓半自传,当时不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唯有自知,一笑。最近的确是离异10年后再婚了,感觉是几十年的寻寻觅觅,起起伏伏,终于安心快乐了。

我闺蜜说得好:女人再辛苦,若能有美好的归属,一切都可抚平了。50岁还不到的女人,能从西方文化的影响里回头转向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从工作和事业中转向婚姻和家庭,也许是想通了一些东西吧。

我先生是个普通人,我们之间的感情是诚挚而顺畅的。其实真正让人幸福的,都很简单平实。到了中年才领会到这个,为时不晚吧。

这几天我和先生在慢慢打理屋前的小花园,冬天本该是万物凋零,但泥土里还是蕴含着生机。我忍不住写了几句:有一个可爱的花园积聚着人生的蜜,和收获的诗篇就在长长的幽径的另一头却需要穿越孤寂和评判去到那里,你可愿意?

最后开个玩笑,我的课程与书都叫《与爱重逢》,也许是辅助不少人与爱重逢了吧,我现在也是与很多爱重逢了。

■卫慧小档案

原名周卫慧,197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被称为“晚生代”、“新新人类”作家。

1999年出版代表作《上海宝贝》被译成31种文字,登上全球十几个国家地区的畅销榜前十,并被好莱坞拍成同名电影。

2001年开始定居美国纽约,2007年回国后开始进入心理行业,并创办心理治疗团体“喜悦之家”,现为其心理导师。

2020年6月出版新书《与爱重逢》。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特朗普改变中国美国未来 马斯克制衡反华势力

报道:丁果

特朗普以狂风扫落叶的优势赢得大选,囊括参众两院的多数,告别民主党“价值联盟”围剿中国战略,开启中美关系新格局。支持特朗普当选的全球首富马斯克是知华派,阻挡蓬佩奥等反华势力进入内阁。马斯克在美国反华氛围中,一士谔谔,敢于冲破白色政治恐怖、公开赞扬中国效率、基建能力、甚至中国领袖。

特斯拉上海工厂更是聚宝盆,马斯克母亲传定居上海,马斯克等于是“实权副总统”,成为中美桥梁,将以美中两大强国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和大国博弈,比拼政府效率和科技进步速度,以科学创新而非环保理念为基础推动“新全球化运动”,强调人工智能和超越地球局限,鼓吹迈向跨星空发展新思维。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以狂风扫落叶的优势赢得美国大选,也囊括参众两院的多数,他扬弃民主党的“价值联盟”围剿中国的战略,开启中美关系新格局,支持他当选的全球首富马斯克是知华派,也立刻参与人事,阻挡前国务卿蓬佩奥等反华势力进入内阁,避免特朗普政府被鹰派操控的宿命。

马斯克是目前美国反华氛围中,唯一敢于冲破白色政治恐怖、公开赞扬中国政府效率、基建能力、甚至中国领袖的科技界大咖,而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不单是马斯克的制造汽车主基地与聚宝盆,美国对华鹰派团队只能成为特朗普与马斯克跟中国进行贸易科技博弈的政治筹码,而不会将美国和中国引向擦枪走火的战争边缘。

台湾仅是特朗普棋子

台湾问题也只是特朗普的棋子,马斯克更是公开声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特朗普与马斯克肯定会用“竞合”的方式,让美国与中国在贸易、高科技、航太领域展开全面的竞争,“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特朗普排除蓬佩奥、前驻联合国代表黑利入阁,背后传出就是马斯克反对,也与共和党内好战的新保守主义拉开了距离。鹰派参议员鲁比奥成为国务卿人选,在于他是支持停止对乌克兰军援,而对华政策上,马斯克肯定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推动“新全球化运动”

马斯克作为目前在特朗普核心团队中唯一的知华派,将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

马斯克等于是“实权副总统”,将以美中两大强国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和大国博弈,比拼政府效率和高科技进步速度,以科学创新而非环保理念为基础来推动“新全球化运动”,让空洞的拯救地球理论让位给人工智能(AI)进步和人类超越地球局限、迈向跨星空发展的新思维。

为此,特朗普已经明确表明上台后立刻再度退出《巴黎协定》,不受联合国推动的全球对应温室气体效应的规定约束,走美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特朗普与马斯克联手是新旧结合,由老派的特朗普推动采油业和石化产业松绑来降低燃料成本,笼络传统选民选票,而由创新象征的马斯克强调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和智能革命笼络新生代选票,老少通吃,初步颠覆老年人支持共和党、年轻人支持民主党的选票结构,取得惊人成绩。

两人痛恨“深层政府”

而特朗普与马斯克共同痛恨的“内部敌人”,就是“深层政府”,包括情报机构、不受政党轮替影响的官僚体系,如联储局、证交会、期货交易委员会、食品药物管理局等机构。特朗普和马斯克已唱双簧强化总统对货币政策的发言权,扬言解雇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即便他声称会法律抗争。

马斯克倡与华和平竞争

普家族”的核心,与其他特朗普团队成员有了决定性的区别。

马斯克的豪赌随着特朗普压倒性的胜选获得巨大回报。不但特斯拉股票大幅上升让马斯克赚进数以百亿计的美元,也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火箭飞船项目成为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最重点项目。

当马斯克飞到海湖庄园跟特朗普家人看开票结果,并成为特朗普全家福照片中唯一“外人”,马斯克在特朗普团队的地位直升天庭。

特朗普在胜选夜的演讲中,称赞马斯克是超级天才和政治新星,不但高呼爱他,还成为第一个点名加入特朗普内阁的成员,将担任提升政府效率的委员会主管,掌握预算项目成败的生杀大权。特朗普深知,要在高科技或者航太领域超越中国,必须要仰赖马斯克这样的天才企业家和梦想家。

马斯克相信

中国高管水平超越印度裔

马斯克与硅谷翘楚截然相反,他相信中国高管的水平超过印度裔。

中国特斯拉主管朱晓彤甚至一度被传要接马斯克的班。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马斯克的母亲梅耶,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传出定居上海,甚至在上海为中国寝具产品代言,这无疑就是释放特朗普政府要与中国和平竞争的重要信息。

这与特朗普团队中的对华鹰派自然格格不入。

马斯克深知,光得到特朗普信任仍然不够,要配合特朗普制衡对华鹰派的莽撞,重新塑造对华政策的未来,以中国的发展成绩刺激美国迎头赶上,必须在政治上要有持续发言力。

因此,他果断决定继续运作政治行动委员会,利用自己的财富成为未来“MAGA”运动政治人物出头的背后金主,一如民主党的金主索罗斯等人,形成共和党“造王者”的实力地位,甚至可以帮助未来特朗普家族成员、尤其是特朗普千金伊万卡未来角逐白宫大位。

如此一来,至少确保在未来4年扮演特朗普团队的主干角色,以免被特朗普团队中的对华鹰派无端谗言而失去特朗普的信任。

“特规拜随”

拜登政府与特朗普在内政问题上“针锋相对”,但在对华政策上,拜登确是“特规拜随”,甚至走的更为极端。

2016年至今,特朗普主导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从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制度竞争转到遏制甚至对抗。

特朗普之所以可以以亿万富豪的有钱人身分,让共和党摆脱“富人党”的传统标签,变成特朗普的“劳工政党”(低学历的“红脖子”为主),从而赢得白人底层阶级的广泛支持,他的美国梦故事叙述的基础就是抗衡中国。

包括制造业迁回美国,从而让工作机会回流美国;用高关税政策,强行减轻与中国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在高科技、AI、芯片产业、国防科技等关键产业发展上设障碍延缓中国的步伐,赢得时间壮大美国的实力,让美国重返世界最强国地位。

这种所谓对中国威胁“觉醒”的对华战略转向以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鹰派中国通白邦瑞之语)的具体策略运用,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后半段开始,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轴。

拜登善用盟友力量

唯一不同的是,与特朗普孤立主义底色的对华政策不同,拜登善用盟友力量,组团抗中,围殴北京。

因此,尽管特朗普在驱逐非法难民、强化严刑峻法、废除“觉醒文化”、提升宗教自由等内政问题上,与民主党决一死战,但在对华政策上,则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根据华裔美国学者的归纳,特朗普对华政策议题主范畴可以用3个字母T来表达,一是贸易(Trade),二是高科技(Technology),三是台湾(Taiwan)。

续用与中国领袖“关系好”说辞

特朗普在贸易上,继续利用与中国领袖“关系很好”的说辞,来迫使中国完成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买美国商品”(2000亿美金,约8966亿令吉)承诺,让在选举中投票支持他的企业、尤其是美国农民即刻得到好处,然后就实施对中国进口美国的商品征收20%至60%的税,对电动车等特定产品采取禁止进口或者征收100%到200%的关税。

关税惩罚或肇物价升

尽管经济学家和大部分美国民众普遍担忧,这种关税惩罚政策,将会让美国物价再度上升,通货膨胀死灰复燃。

彭博经济研究甚至警告,这种税率水平将对美中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构成重伤。

在高科技上,继续让高科技领域与美国国家安全挂钩,从而可以让特朗普政府超越自由市场的规则限制,继续采取遏制、单边制裁、禁止技术出口、禁止美国企业投资在华高科技产业等大棒政策,来阻碍中国的科技发展步伐。

虽然特朗普可能取消拜登政府对芯片产业的补助措施,但他会通过迫使台湾芯片产业、尤其是台积电转移到美国,让其根植美国本土,与黄仁勋的英伟达等顶尖公司合流,确保美国在这领域的领先地位。

财长人选力挺贸易战

特朗普率先任命的白宫幕僚长怀尔斯,成为女性担任此职的首例,也是特朗普最重要的策士,而她的对华立场尚不清晰。

幕僚长立场不清晰

前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极有可能回锅担任相同职务,承担与北京的贸易谈判。

至于财政部长可能人选保尔森,曾经是亲华派的华尔街富豪精英,但早就摇身变成特朗普打贸易战和关税战的重要支持者,也是美国国家安全第一的主张者。

在拜登政府时期,尽管美中全面对抗,高科技脱钩如火如荼,但华盛顿与北京在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上,还有合作的巨大空间。

但特朗普上台后,在气候问题上全面后退,也将美国退出的理由加诸在最大的污染国家中国和印度身上,这就使得美中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共识完全崩解,失去了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

 

下篇预告

特朗普扫荡美国深层政府

怀尔斯幕后操盘亲信圈崛起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