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中日以官助民升温人文交流 日本对华提供签证便利

报道:毛峰

中日两国政府面对各自国内民众相互持负面看法高达80%以上之际,日本外长岩屋毅访华展开“凌晨外交”,以官方力量促进和升温人文交流。两国互为对方提供签证优惠政策。

日本外长岩屋毅赶在过年前急访中国,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并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会谈。

中日外长还共同出席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会议,面对新问题展现新思维,强调要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鼓励两国正能量网络创作者相互交流。

继中国宣布恢复日本公民短期访华免签并将逗留时间延长到30天后,日本也宣布了将从4个方面放宽中国公民访日签证举措,以官助民提升扩大中日各层次各领域人文交流,促进中日关系企稳回暖。

12月25日凌晨2时许,岩屋毅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开启了中日关系有史以来鲜有的“凌晨外交”。

这也是10月新任外长的岩屋毅首次访华。

当天上午,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岩屋毅。

合作伙伴互不威胁

李强表示,当前全球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中日双方要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更好惠及两国企业和两国人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日双方要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

随后,王毅与岩屋毅举行了包括工作午餐在内近3小时的会谈。

王毅在会谈中从6个方面阐述了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坚持战略互惠关系的正确定位,恪守“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共同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岩屋毅表示,日方愿同中方增进互信、协调合作,增加双边关系中的积极议程,减少未决问题,妥善管控分歧,全面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

民意在外交的重要性

此次中日外长北京握手释放出一个特殊鲜明信号是,面对中日关系正处于改善发展之关键“窗口期”。

中日两国政府均深刻认知两国民意民情的重要性,展现出“以官助民”新思维新举措,全力推进中日民间交流朝着更有广度温度和更暖人心目标前行。

在王毅与岩屋毅和中国文旅部部长孙业礼、日本文部科学部长阿部俊子等共同的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2次会议上,中日双方达成了10项重要共识。

两国政府全面助力各项人文交流,营造健康理性的民意环境,扩大民众直接面对面交往,树立正确客观的相互认知。

中日交流10共识

首提着力改善舆论环境

在中日人文交流10项共识中,首次提出了要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

支持双方开展新媒体交流合作,鼓励两国正能量网络创作者相互交流。

由日本民间团体“言论NPO”与中国国际传播集团最新公布在中日两国联合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日印象不好大幅飙升至超过87%,较2023年激增25%;日本民众对华印象不好的高达89%;中日双方罕见出现近90%国民相互间抱持的非友好印象。

 

推动人文交流互惠关系

此外,认为中日关系不好的日本民众为52.9%,中国民众为76%。

在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上,两国民众认知也明显存在温度差。

由此,在中日关系企稳回暖的关键时刻,如何加大政府间的力度与强度,助力推动中日间以人文交流为支撑的战略互惠关系,成为中日政府间亟需合力的优先事项,也是岩屋毅急访中国的一个重要内容。

双方放宽签证政策

中国政府于11月底正式恢复了日本公民赴日短期免签政策,并以更积极姿态将原来免签15天延长到30天,并将交流访问首次纳入免签入境事由,支持更多形式的日本民众赴华访问交流活动。

岩屋毅访华期间,也宣布了日本将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措施。这当中包括在现有3年、5年有效期基础上,新设有效期10年的旅游签证。

其次是对中国团体旅游签证的可停留天数,从15天延长至30天。

第三是对于65岁以上的中国公民,签证申请时不再需要提交在职证明。

第四是对于有效期为3年的个人旅游签证,取消签发后必须3个月内入境的规定。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

开8餐厅诈领10万 中国前外交官在日本被捕

(东京5日讯)中国一名前外交官因涉嫌诈领高达375万日元(约10.9万令吉)的冠病救济金,于5日被东京警视厅公安部以“诈欺罪”逮捕。

据《产经新闻》报道,62岁的徐耀华是中国武汉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此前曾在中国文化部工作,1980年代被派往日本担任中国驻日大使馆的外交官。任期结束后,他曾一度返国,后来又再次赴日从事餐饮业。

报道称,徐耀华目前在东京经营中华料理店“御膳房”,8间店铺遍布东京银座、六本木等地。冠病疫情期间,日本外交劳动部推出救济措施,允许被公司要求休假的受雇人员申请补助。

警方调查显示,徐耀华涉嫌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指使员工谎称自己在职,但因疫情休假,还伪造出勤纪录,13次申请休假扶养费和补助金,共诈欺约375万日元。

此外,警方怀疑该男子可能还涉及更大笔的诈骗行为,并正对此展开进一步调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