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中欧班列爆发增长 投资协定力挽狂澜

报道:江迅

尽管中欧关系陷入32年来最低潮,上演相互制裁戏码。但中欧贸易飙升,中欧班列爆发式增长,传言告吹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可能会扭转。

在中国浙江省,义乌西站鸣笛启程。3月31日22时38分,满载着100个标箱汽车配件、百货等出口货品的X8022次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将于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驶往1万公里外的白俄罗斯明斯克。

至此,2021年一季度,从义乌出发的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3列,共发运4万2874标箱,进出口箱量同比增长374%。

在中美高官阿拉斯加唇枪舌剑之后,中欧外交战开启,上演相互制裁戏码。

中欧投资协定未必告吹

中欧关系陷入32年来最低潮,2020年底完成谈判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会否胎死腹中?不过在“班列时代”,中欧之间存在巨大贸易市场,人们关注的中欧投资协定未必告吹。

4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事关各方都表示愿意推动中法、中德、中欧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货车排长队进出货场,铁轨两旁堆场尽是货柜,这是义乌西站常态。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披露,2021年春节期间,义乌中欧班列平台货源充足、满负荷运转,火爆场面不亚于旺季。

除夕夜义乌至明斯克中欧班列照常开行;年初一,义乌开行牛年首列至明斯克中欧班列;2月17日义乌中欧班列单日开行10列,更创造历史纪录。尤其是中欧回程班列实现首季零突破,并持续迸发良好势头。

一季度义乌中欧回程班列达70列,改变2020年一季度浙江无回程班列状况,回程班列货物主要为年货和木材、电解铜、棉纱等生产资料物品,为长三角特别是浙江经济制造业发展增强动力。

浙江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这里的商品九成以上远销往世界各地。冠病疫情全球暴发以来,中欧班列的需求持续上涨。

四位一体 双轮驱动

除了义乌商品,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八省市十几万种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也在义乌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去”。

中欧班列运营平台负责人方旭东说,2021年义新欧义乌平台计划开行1300列,比上年增加三分之一,目前1个月内舱位已全部订满,“铁路运输服务本身维护的就是长期稳定的客户,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始终维持运费价格和运力情况总体保持平稳”。

据悉,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货运中心、中铁集装箱公司上海分公司等铁路部门,正与金华、义乌等地政府,以及班列平台公司、海关形成“四位一体”合作协调运作机制,深入实施义乌、金华双平台“双轮驱动”策略,力图实现2021年浙江中欧班列“必保1500列,争取1800列”目标。

中欧班列比海空运输稳定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中欧之间的陆路运输方式获得更多城市认可。中欧班列开行10年来不断发展,在疫情背景下,中欧班列较之空运、海运展现出更强稳定性。

2020年是中欧班列爆发之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中国国内中欧班列大都市13座:西部城市仍是主力,浙江省义乌是黑马,陕西省西安开行量高居榜首。

这一年,西安、重庆、成都、郑州和乌鲁木齐5座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的合计开行量达1万895列,占总开行量的八成八,是全国中欧班列最主要的开行城市。2017年,西安开行194列中欧班列,仅占当年全国开行量5%。

2018年是西安“造港开埠”的一年,开行的中欧班列较上一年增长6倍多,占全国6300列总开行量的二成。

日前,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一位官员透露,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万2400列,同比增长五成;发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五成六;综合重箱率达98.4%;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

截至2020年,国内运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达29个;班列可通达至21个国家的92个城市,较上年同期增加37个,增幅六成七。10年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3万3600列,运送货柜近300万标箱,运送货物货值超过1600亿美元。

运送防疫物资加速发展

清华大学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钰说,运送大量防疫物资助力全球抗疫,是中欧班列2020年以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实现复苏,也推动了中欧班列的爆发式增长。

东莞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祝平说,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国际班列,东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就是消费品制造来源地,在本地就可以装箱上火车,方便、快捷运往目标国家。

“我国复工复产的速度非常快,外贸企业根本不愁产品。”

运输时间仅海运三分一

受海外疫情、苏伊士运河“长赐号”堵船事故等因素影响,海运空运价格上涨、线路锐减。目前,对于同样的目的地,用中欧班列所花时间仅是海运的三分之一,所需费用仅是空运的五分之一。在班列时代,速度与效率成为关键字。海运容易受天气、航道等外部情况影响。

与之相比,铁路运输适应性更强、运输过程更有保障。受堵船事件影响,一些对运输时效有要求的国际供应链公司快速反应,从海运向中欧班列转移,班列舱位咨询量及订舱量大幅增加,去程和回程班列都出现订舱量激增,尤其是回程班列的订舱量增加三成以上。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虽然“长赐号”超大型货轮脱困,苏伊士运河“海上大动脉”恢复通航,但由堵船引发的海运“多米诺骨牌”效应远未终结。

专家认为“作为连接‘一带一路’重要纽带的中欧班列的通道作用会进一步凸显和强化。”

有北京学者指出,2020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6495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第一大交易伙伴。欧盟有27个会员国,成员与背景复杂,决策过程也相当复杂。当下欧洲远没有走出疫情变异,病毒仍然肆虐,新冠疫情是中欧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的催化剂,中欧班列能让大批量中国生产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盟。

中国欧盟相互需要

3月下旬,欧盟峰会如期举办,拜登出席,美国总统12年来首次参加。面对美国拉拢,欧盟却未完全紧随。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峰会上表明态度,欧盟未来在对华态度上,一定要遵从欧洲利益,哪怕同为西方国家,利益诉求都不一定相同。

4月9日,王毅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博纳也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贯高度重视发展对中国关系,法方尊重中方国家主权,愿与中方加强对话,法中、欧中关系是全方位的,应当相互信任,互惠互利。

有学者指出,美国、欧洲、中国之间所存在问题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也关乎到欧洲主权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诉求,欧洲未来将会与中方谈判,达成更多一致协议。

中欧最核心的议题就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可以肯定欧洲失去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将会无以为继。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中欧投资协定不是一方的恩赐。双方都板起面孔来,谁吃亏大谁损失多还真不好说。以中欧班列这一由中国发起的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中国与欧盟是相互需要的。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亚欧大陆桥与国际班列服务中心国际事务高级协调员杨傑认为,发展中欧班列仅靠中国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中欧班列这个项目如何能让更多的欧洲公司受益,必须依靠欧盟的货运代理和合作夥伴来开发当地市场,需要由当地人说当地的语言,用当地的思维方式。

争取日韩使用是关键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学者指出,中欧班列不仅要发展对欧贸易,也需要成为连接西方和远东市场的桥樑,如何争取日韩对欧货物使用中欧班列是关键。

目前看,回程货源仍显不足,本地货源佔比有限,口岸拥堵的情况仍在持续,中欧班列的货运量、货值佔比依然较低,中欧班列的高品质发展仍有短板。如果中欧班列在发展中能解决上述问题,那么或许会步入新的高速增长阶段。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言论

中国应降“带路”政治期许/陈文坪

12月6日媒体报道,意大利已在月初正式通知中国退出“一带一路”计划。意中两国官方虽没有对外宣布这一消息,但根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这项等待已久的决定已于3天前传达给北京。

“一带一路”至今已进入第10个年头,但在4年前加入“一带一路”的意大利,却选择不再续约,让中方“耿耿于怀”。因为中方早前派出外长、中联部部长到意大利进行官访游说,希望意大利继续留下,然而,在目前国际大气候下却事与愿违。

“一带一路”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倡议并主导的跨国经济带。其范围涵盖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亚欧非许多国家。显然的,“一带一路”跨界之广、路线之长,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得到沿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青睐与支持。

中欧班列开通受益

远的不说,就以东南亚地区的寮国、印尼为例,“一带一路”计划给当地基础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还是实实在在地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提升与出行的便捷性。

2021年12月,中国-寮国铁路经过5年建造终于通车。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为寮国这一内陆国家人民带来的,不但是出行的便捷,更是为振兴经济,国家发展注入一股巨大的能量。

今年10月,印尼首都雅加达至万隆高铁的正式运行,同样的让当地人民的出行从过去的4小时,减少到不足1小时,更是实现印尼民众加速奔向美好生活梦想的助力。有学者撰文说,“中国的高铁,在印尼实现”,足以说明民众的喜悦与欢呼。

欧洲是否也从“一带一路”享受到益处、好处呢?答案是肯定的。

“中欧班列”的开通,各种货品、货物快速运送到欧洲大地,人民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好处、益处更是不计其数。此班列从中国西安、重庆等地到达意大利米兰、德国汉堡等地的国际联运列车。这一铁路就是构建高效联结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为欧洲等发达国家提供更优质、更廉宜的物品,而意大利是欧洲的一员,岂能说没有受益呢?

获国际社会普遍支持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说,上一任政府决定加入“一带一路”是个“严重错误”,而她的政府选择退出,不是意识形态作祟,就是民粹主义高涨。

正如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成为当今世界“最受世界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和欢迎。

诚然,中方应降低对“一带一路”的政治期许,让有意参与者可自由选择加入,也可自由离开。在对外说明时,以更科学方式表达“一带一路”的可及性、可行性、可靠性,更能体现“一带一路”的软实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